王琦/文
盐城市海兴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集团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潮流。集团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经营管理目标,就必须革新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基于一定的发展目标规划分配资源资金,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及利润分配管理。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系统地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促使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此,文章对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推进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助力。
集团企业 财务管理信息化 改进方法
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给集团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要确保自身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作出改变。因此,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应该尽快完成转型。企业应紧随时代浪潮,朝信息化方向转型,实现持续发展。只有加快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集团企业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财务信息化是指现代企业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对财务管理信息数据展开网络管理,其是基于财务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等工作的一种管理模式,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未来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发展方向。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用科学的数据支撑管理层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同时结合企业管理需求,运用高效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从源头上降低风险。此外,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也有利于提高集团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维持稳定经营。
第一,内部财务人员固守传统的思想观念,大部分企业受传统的管理思想限制,不能切实发挥财务管理的综合作用。第二,内部人员没有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企业缺乏精通信息技术的财务人员,无法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第三,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部分员工主动学习意识淡薄,不会积极补充新知识,缺乏学习新政策的主动性,不利于企业及时了解新政策、新理念及外界变化,更不能帮助企业及时进行战略调整。
集团企业内部环境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首先是内部制度不够完善。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针对财务管理的制度,但随着企业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需求。当前大部分企业开始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传统单一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无法为信息化管理提供助力。其次是内部管理责任不明确。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部分企业内部存在职能职权不明确的问题,有的部门不清楚自身工作职责,各部门无法协调合作推动信息系统建设,甚至出现执行效果差、多头管理等问题。最后是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不高。诸多企业深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使得企业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畅推进。
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上依旧存在信息技术运用不到位、信息系统使用不合理的问题。
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问题
部分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浮于表面,只在营销部门及财务部门开展了相关信息化活动,利用简单的信息技术对财务和业务进行了局部信息化管理。同时,不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致使信息技术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系统的使用问题
部分企业内部各项系统相互独立,缺乏关联性,更没有形成综合的管理平台,甚至存在总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统一的问题,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规范性。部分公司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全面照搬其他公司的信息管理模式,没有结合自身需求及内部管理情况进行系统建构,使得信息系统不能贴合企业产生管理效能。
当前大部分集团企业主要是通过整合内部各项报表获取数据信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但随着集团企业的不断扩张,以及不同隶属子公司不同的信息数据需求,这种简单传统的信息交互传递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信息交互与反馈得不到保障,信息数据的有效性、精准性和及时性面临挑战,容易对企业的管理与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一方面,集团企业内部各部门没有进行有效协调沟通,交流互动频率不高,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畅的现象。另一方面,反馈工作形同虚设,相关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反馈的时效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某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反馈机制具有极强的单向性,管理层无法了解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更不能根据反馈发现问题进行有效调整。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威胁企业安全经营。
企业内部信息监管和风险防范较为缺乏
当前大部分集团企业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动态监管,没有有效预警和防范潜在风险,使得集团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企业保持有序运行,更不能提高集团企业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数据安全风险较大
现阶段,大部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风险较大的问题,没有搭建信息防护网,无法保障信息数据存储和管理安全。加之内部人员的信息保密意识比较淡薄,导致集团企业极易发生信息泄露事件。
首先,转变财务人员的管理思维。集团企业可以定期培训财务人员,构建探讨小组,创新财务管理模式,进而从个体向团体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其次,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针对内部人员信息化操作能力开展培训,进一步保障集团企业有序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最后,提升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招聘高质量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内部人员。将新政策、新会计知识理念、先进管理思维纳入培训范畴,立足宏观发展角度培养综合人才,为企业配备高质量的智囊团,从而使企业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能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调整战略目标。
为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高质量建设,集团企业必须优化内部管理环境。
首先,完善自身的内部制度。集团企业在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企业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时,应当考虑当前的新政策与新理论,结合市场环境与自身经营管理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信息制度,合理规划企业内部的各项流程,保障自身高质量发展。其次,整改集团企业内部各部门存在的管理乱象。先明确各部门定位,科学合理划分工作范畴与职能职权,促使内部形成相互协调发展的和谐局面。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能,使内部人员了解自身工作内容,避免出现一岗多职或多头管理等问题。最后,提高内部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使管理层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确保集团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足够的资金及人力开展相关工作,进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质量。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加速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转型。
首先,集团企业需要建设信息系统。要结合自身管理需求与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引进先进的信息系统,将财务管理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关联对接,形成综合管理平台,并统一管理子公司与总公司的信息系统,将总财务管理系统与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端口对接,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的规范性。开展系统维护与变更,也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避免出现不同操作影响实施效果的情况。其次,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鼓励各部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根据财务管理需求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技术,其能够替代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同时,与相关人力资源部门合作,根据引进的信息技术开展操作培训工作,强化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效果。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集团企业可以建立双向的反馈机制,用于提高信息交互的有效性。
集团企业首先需要打破内部存在的信息隔阂问题,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可以通过建设交互性的信息交流渠道来提高部门间的沟通与信息处理效率,提升信息交互质量,保障信息交互及时、精准、全面。其次,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数据的双向传输。整合筛选分析内部信息数据后,对接不同部门及岗位进行输送工作。同时,子公司汇报总结财务信息时,可以借助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查询观察,确保信息真实且具有双向性。可以设置相关信息负责人员建立动态的反馈机制,避免部分员工为谋求私利而修改或隐瞒财务信息数据,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最后,要及时处理反馈的问题,使反馈机制落到实处。
为有序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集团企业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水平,在内部展开风险预警、评估等工作,深入调研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加强对内部的全面动态管控。一方面,通过部门及监管人员的监督来规范内部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与内部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一旦出现信息泄露问题要用法律武器追责。同时,集团企业应当结合信息手段,建立安全防护网,及时处理计算机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避免病毒入侵或信息盗取等问题。最后,强化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严肃惩处涉及泄露或盗取信息数据的相关人员,确保内部信息安全,有序推进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集团企业需要夯实预算管理工作基础。
首先,在预算管理范畴上,需要针对全部门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管控,扩大预算管理的覆盖面。其次,在预算管理编制方面,集团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及经营情况,针对不同板块,采取针对性强的具有操作性的预算编制方法,可以使用多种预算方法,确保预算方案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最后,在预算执行层面,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开展控制活动,及时解决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效果偏差,进而增强执行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应运而生,这给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大部分企业开始从传统的人工管理逐渐向信息化管理转型。财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集团企业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就必须优化调整内部人才培养制度、安全管理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技术系统建设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质量,进而推动自身创新变革,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