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艳 李双秋
(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23 )
骨折后患者会由于骨结构全部断裂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患者会由于外力撞击、交通事故或是高处坠落而导致骨折,在骨折后患者需及时接受治疗避免影响后续恢复。 患者在接受骨折手术后应注意后续并发症的发生,骨折后的恢复阶段需要关注患者关节功能是否得到改善,若患者关节功能受到了影响,则会降低患者关节活动质量[1]。 患者会由于术后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延缓关节功能恢复,严重情况下还会产生后遗症,这也提升了术后关节康复的重要性。 患者在接受骨折手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关节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者关节功能和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骨折手术对患者伤害较大,患者后遗症发生率较高,所以选择正确的预防措施来避免术后关节并发症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增加,导致老年人数量激增,在这种情况下骨折风险大大增加。 老年人会因为其自身身体素质较差、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及其他因素导致其恢复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自身关节功能退化,因此在老年人骨折术后后续恢复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 老年患者在术后长期卧床的情况下会使其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减慢,增加术后切口感染及关节僵硬、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 作为骨折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对老年患者来说若没有采取早期正确防治,则会导致关节畸形愈合的情况,大大增加患者出现后遗症的概率。 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在接受骨折手术后,其关节并发症发生率达到30%,针对一些独立生活的患者会造成不利影响,直接降低其自主生活质量,加剧了患者心理负担和生理负担,因此,在骨折术后应通过选择正确预防手段降低关节并发症的发生[2]。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骨折康复治疗对术后降低关节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选择本院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骨折患者60 例,以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8 ∶12;年龄23 ~71 岁,平均年龄为(47.03 ±8.02)岁;其中上肢骨折与下肢骨折比为13 ∶17。 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6∶14,年龄24 ~69 岁, 平均年龄为(46.58 ±7.54)岁;其中上肢骨折与下肢骨折比为15∶15。 观察2 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1)纳入标准:选择经临床诊断存在骨折、依从性较好、个人资料完善的患者。 (2)排除标准:排除具有凝血功能障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情,结合患者病情为其制定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治疗。 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如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应及时引导提升患者治愈信心。 术后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干预治疗,加速后续恢复。 观察组患者接受骨折康复治疗。 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了解骨折后易发的关节并发症以及后续康复治疗方案,提升患者对于后续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 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为其采取正确的止痛方式,可以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来降低患者痛感,若患者痛感过于强烈,可以通过服用止痛药来缓解。 手术后初期患者需要尽早开展被动及主动关节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能够避免关节僵硬及关节肿胀情况,对于关节内骨折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患者每天需抬高患肢,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进行上肢拳泵、下肢踝泵运动,每天10 组,每次10 分钟。 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后应对其进行冷敷,从而改善关节水肿,每天冷敷2 次,每次10 分钟。患者在术后可以采取针灸、熏蒸等方式来加速关节恢复。 早期可以采取被动活动,逐步改变为主动活动。 下肢骨折患者应接受体位锻炼,护理人员需每天进行下肢按摩,加速下肢血液循环,患者在术后2周可以展开康复锻炼。 在康复锻炼期间,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骨折部位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并辅助患者进行躯干运动,加速体内血循环,调动全身关节,尽可能的活动患肢,加速患肢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治疗阶段根据患者恢复状况对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正确引导患者进行多个肌群的训练,因为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因此可以从股四头肌开始训练,在持续收缩10 秒后结束,短暂休息片刻后即可开展2 次收缩练习,重复练习10 次,避免出现劳损,随着患者练习强度的提升增加相应的屈膝和屈髋练习。若无外固定和内固定的患者即可在术后次日开展指导性练习,例如膝关节主动屈伸,在练习时应尽量在无痛感的情况下进行,若患者出现痛感则需立即停止练习。 术后早期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正确指导接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展开持续被动训练,患者可以在康复指导人员的引导下进行膝关节被动训练。1 周后即可进行踝关节髋关节、站立和负重练习,在患者基础训练无障碍后可以进行步行练习,结合患者自身的耐受程度和训练强度合理调整。 为患者提供耐力训练辅助训练,例如单车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膝关节的屈曲度可以提升座椅高度。 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骨折愈合情况,定期进行X 线检查,根据患者愈合情况调节训练方案。 若X线检查患者骨痂基本形成且骨折线逐渐模糊则可以将外固定装置拆下,展开关节训练和牵引训练,直至患者膝关节活动恢复至正常范围,针对训练后下肢肿胀患者可以采取气波压力治疗仪。
观察2 组患者后续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康复情况。 患者骨折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有所增长且增长超过2 级、无并发症发生,表示治疗显效;患者骨折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有所改善且增长1 级,无并发症发生,表示治疗有效;患者骨折症状仍存在,肌力无增长,存在并发症,表示治疗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并发症主要分为关节肿胀、关节囊、肌腱黏连等。
使用SPSS25.0 统计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中12 例治疗显效,16 例治疗有效,2 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9 例治疗显效,12 例治疗有效,9 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0.0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观察组中1 例出现关节肿胀,1 例出现关节囊,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2 例出现关节肿胀,2 例出现关节囊,4 例出现肌腱黏连,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骨折术后产生关节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术后患者关节恢复速度较慢,术后康复治疗较晚所导致。(1)患者术后需卧床恢复一段时间。 避免下地活动造成伤口破裂,影响骨折断端的恢复。 患者在运动量减小的情况下需要对患处进行加压包扎,血液流动速度降低,活动量减少促使关节功能恢复缓慢。术后患者还会出现肌肉松弛,血管扩张等症状,主要是因为术后镇痛效果,会对关节结构产生一定改变。(2)术后患者自身过于谨慎。 为了避免早期康复治疗影响骨折断端恢复质量,选择延长卧床休养时间,这种情况不但会延缓患者恢复速度,也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容易出现关节并发症。 因此患者在术后应提升自身对于骨折手术后恢复时间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将精力投入到康复治疗中。 康复治疗人员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康复方案,科学合理的康复规划对于患者预后有着积极影响[3-4]。
骨折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关节功能降低,如果没有早期采取有效的方式则会出现关节畸形。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接受骨折手术之后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了30%,这极大的影响了患者后续生活能力,因此目前正确的早期康复锻炼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 在术后患者会因为恢复速度缓慢出现关节并发症,患者会由于术后关节疼痛而影响康复治疗的进行,在减少运动量的情况下会降低关节功能恢复速度,肌肉松弛影响空间结构。 因此这时采取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提升患者自理能力。 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修复患者受损神经,加速血液循环和关节功能代偿,同时骨折康复治疗还能够使患者形成肌肉记忆,从而恢复正常功能。 正确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升患者骨折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同时降低关节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骨折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会受到损伤,受损的神经系统可以自我修复,康复治疗的作用主要在于加速神经功能修复速度,实现神经循环的重新构建,加速关节功能代偿和补足,将机体自我修复作用充分调度出来,更好的提升关节功能。 另外,骨折后肌肉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康复过程中关节功能也需要重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肌肉记忆,恢复至正常功能。 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可以提升手术效果,术后接受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使手术效果达到最优,而错误的康复治疗则会降低手术质量,这也使术后康复治疗成为了骨折患者治疗周期内的主要环节。 骨折后若出现了关节并发症,那么就需要采取康复运动来改善,康复治疗指导人员应辅助患者一同实现,将患者肢体摆放改正,转移和悬吊,在骨折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 大量临床研究表示,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一定的上肢和下肢被动及主动运动可以改善关节僵硬和关节黏连等问题,辅助肢体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功能障碍,提升关节周围肌肉的稳定性,强化关节保护,避免在康复治疗中出现关节2 次损伤。 术后康复治疗主要是借助神经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刺激,使病变位置神经系统更加活跃,能够释放相对应的能量物质,进而提升机体免疫表达及抗炎机制,加速机体恢复[5-6]。 康复治疗期间应始终保持患者骨折上下关节部位固定,以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治疗方案,为了加速患者身体血液循环速度,需要进行躯干运动,充分活动关节,对患肢关节适当活动,随着患者持续训练可以提升患者肌力,降低康复治疗中受伤风险。 术后14 天内患者手术区域仍会存在疼痛和肿胀现象,因此在训练结束后还需进行患处消肿治疗,减轻疼痛,使患肢可以在最安全的限度内进行活动。 骨折手术后期关节并发症与患处肿胀程度控制有着直接联系,特别是一些关节内骨折患者还应在术后康复治疗阶段接受正确的干预措施。 患者康复治疗结束后可以将患肢抬高于心脏,并对上肢及下肢进行10 分钟拳泵和踝泵,为患者提供10 分钟冷敷和加压处理。 若患者存在疼痛感可以为患者提供镇痛药物缓解,也可以借助物理因子电刺激实现有效镇痛。 患者在开展早期内关节活动的时候可以使用等长收缩法,保证早期活动的安全性,肌肉在出现显著收缩的时候应辅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以此为基础患者则可以进行主动关节活动。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可以进行体位转移、负重训练等,训练前后应进行翻身和体位转变活动[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率逐渐上升,骨折发生率也不断提升。 对于膝关节骨折和胫骨远端伴随胫距关节面压缩骨折来说,关节并发症发生概率大大提升。 关节解剖关系较为复杂,尤其是膝关节,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骨折术后膝关节并发症的发生较为困扰,如何更好的改善术后关节并发症成为了康复训练的重点。 膝关节主要包括髌骨、胫骨和股骨,周围附着韧带,副韧带、交叉韧带和肌肉。 下肢骨折后膝关节会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活动,导致关节僵硬,若膝关节出现骨折则会导致关节面损伤,还有概率出现韧带损伤甚至断裂的情况。 手术后的恢复期韧带会出现痉挛,且患者后续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一些患者还会产生关节强直的情况,影响膝关节屈曲,出现关节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 关节活动度与其周围软组织、肌力和关节面有着直接联系,为了进一步避免对患者骨折复位影响,可以在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速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加速内渗液体的吸收速度。 骨折手术其手术目标在于恢复骨折断端和正常肌力,避免对周围关节和结构造成损伤。常规治疗和后续康复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接受骨折后康复治疗。 骨折后康复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恢复,进一步避免肌肉萎缩的产生,提升肢体运动协调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肌力在运动中起到了稳定性,骨折术后患者肌力会大大降低,因此在术后康复训练中进行肌力训练可以强化患者关节稳定性,有助于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促进关节滑膜、软骨和周围组织不断生成,加速预后。 通过肌力训练还能够维持关节稳定性,避免因为关节稳定性降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此外,肌力训练可以恢复肌纤维长度,关节实现屈伸,活动度恢复正常。 同时,关节站立训练和患肢负重训练都能改善关节韧带功能状态[8]。 胫骨远端血液循环较小,软组织较薄,在接受手术后会受到2 次损伤,对于内固定物的填充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关节并发症及周围软组织并发症。 胫骨远端伴随胫距关节面压缩骨折其临床特征在于关节面压缩程度较高,因此对于胫距关节复位来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是每个患者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复位。 关节面即使在早期接受了解剖复位,但其内部的软骨损伤和软骨下骨仍会造成缺血性坏死及破裂,这也是诱发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胫骨远骨端供血效果较差,骨折手术后愈合速度更慢,所以为了加速预后,需要降低关节并发症发生率[9]。 胫骨远端伴随胫距关节面压缩骨折的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但其预后仍不够理想。 对于胫骨远端伴随胫距关节面压缩骨折的治疗目的不但需要提升踝关节功能,还需降低关节并发症发生率,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手术区域血肿及软组织黏连,改善关节功能,还可以避免出现韧带痉挛。 在手术后1 周内属于急性渗出期,这一阶段患者踝关节肿胀和疼痛较为严重,切口会渗出液体,在这一阶段需要给予足够的干预,避免黏连。 术后早期是并发症和感染发生高峰,与软组织损伤程度、是否为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有着直接联系。 若骨折较为复杂或伤口内部压力过大还会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还需切开减压。 开放性骨折术后容易感染,因此对于清创缝合的要求较高,若存在感染则无法尽早接受关节康复治疗,创口应及时引流,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要接受彻底清创及抗感染治疗,避免延误最佳康复治疗时机。 术后1 个月左右虽然切口存在癜痕组织,但不会影响踝关节活动,因此在这阶段可以开展踝关节活动,保持其最大活动度。 可以借助锻炼设备降低关节功能障碍概率,提升关节功能。 还可以通过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及屈曲等康复治疗方式实现消肿治疗[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12 例治疗显效,16 例治疗有效,2 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9 例治疗显效,12 例治疗有效,9 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中1 例出现关节肿胀,1 例出现关节囊,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2 例出现关节肿胀,2 例出现关节囊,4 例出现肌腱黏连,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骨折康复治疗能够提升骨折术后病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