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峰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等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价值观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唯分数论”思想的盛行,以及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所奉行的价值观不一致,加之教师在价值观教育能力方面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价值观教育相对薄弱,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亟待提高。
大学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价值观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应处于引领地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1]。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把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体现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
英语视听说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资源多来自西方,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关注西方文化思想,而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接触较少,导致学生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在正确认识和客观看待中国优秀文化方面存在欠缺,文化自信有待提升和加强。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近年来出版的优秀教材开始有机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思辨性地认识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外研社出版的《大学思辨英语课程·视听说》,外教社出版的《视听说教程》等。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学生在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力技能、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的同时,肩负着引导学生对亲情、自然、生命、科技、文学、未来等话题进行思考,对中西方价值观主题进行批判性对比和品鉴,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故而在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避免生硬的说教和灌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又饶有趣味地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并将其内在化和实践化。
在中国知网(CNKI)以“英语视听说”和“思政”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只找到36篇相关论文。张春在《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思政建设的构建与路径》一文中介绍了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原则,并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 年“新国标英语专业核心教材”之《视听说教程》(第二册)为案例,具体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形式[2]。顾韵在《基于学习强国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一文中,具体介绍了基于“学习强国”App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这对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颇有借鉴意义[3]。贺红艳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途径探究——以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参照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外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实施框架,系统全面地从思政元素挖掘、课程团队组建、新型教学工具的创新使用、师生共同体构建、课程评价体系设计、教师形象提升与课程管理完善六方面,构建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模式[4]。这些研究多侧重探讨思政建设的理论价值,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等方面,但有的缺乏具体的教学案例,有的则以公共英语视听说教材为例,如果是英语专业则以《视听说教程》或《现代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为研究对象,鲜有以外研社出版的《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视听说》这套新颖而又优秀的教材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的。本研究将以《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视听说》为教材案例,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中的培养,以期为丰富教材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实践价值。
在融合和发展了北美CBI(Content Based Teaching内容依托式教学) 和欧洲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ion Learning内容语言融合学习)的教学理念,以及国内外对相关教学理念开展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大连外国语大学常俊跃教授带领团队,提出CLI(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ion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内容与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机融合,不再人为将二者割裂”[5]50, 目标是“尽最大可能、以最合适的方式将目标语用于融合教授、学习内容和语言,以达到多种教育目标的教育理念”[5]52。常俊跃等指出CLI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可以包括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而素质则涵盖家国情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在CLI 理念下,语言训练依托内容,内容教授依靠语言,二者在教学中相互融合。常俊跃特别建议要尊重母语的优势并适时加以利用,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内容语言的融合不仅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知识建构的规律,而且有助于语言的学得与习得,有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内容语言融合(CLI)强调内容学习与语言技能习得的有机融合,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内涵,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语言教学中,通过讨论、展示、表演等多种方式,在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逐步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并将其内在化,从而达到提升个人素养、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这与内容语言融合(CLI)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契合。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外语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相互融合和促进,整体学习效果大于单独学习外语或单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纯的外语学习很难让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外语学习获得新知识、新能力,提升个人素养,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思辨英语课程“视听说”强调英语教育本质上属于人文教育,必须在语言学习的全过程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主张“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6]。课程各单元按主题依次推进,探讨专项知识领域的经典和重要话题,旨在帮助学生运用英语比较系统地学习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哲学乃至社会学领域的学科知识,搭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扮演讲授者、引导者、帮助者、评估者等角色。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通过问题驱动、输出驱动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运用启发式、课堂讨论、课堂展示、小组辩论等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形式,将语言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塑造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
本研究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大学思辨英语课程·视听说》第一、二册为例,具体探讨作为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视听说”如何将语言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在一起。第一册的主题是“聆听生活”。它以生活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思辨和跨文化的角度深入思考亲情、自然、生命、科技、未来等话题。第二册的主题是“品鉴文化”,对中西方文学、艺术、哲学、神话、价值观、电影、节日等主题进行跨文化考察与批判性品鉴,以提高学生的相关学科素养[6]。本研究选取第一、二册的四个单元,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语言教学的路径。
第一册第一单元Life on Campus, 目标是在学习听力技巧和策略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阐释教育的意义、分析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教师通过Session One中Warming Up 的问题: Which of the above figures do you admire most? Why? How much did formal college education contribute to their success?和Critical Listening中的问题: what are your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a university? 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思考大学教育的意义。学生们作为学习者、参与者、创新者和问题解决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积极参与表达了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看法,以及对未来认知价值的期待。学生们的主要观点如下:相信大学教育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认知高度,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做准备;大学教育可以开发和培养自己的潜能,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大学教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树立为祖国和人类的美好未来努力学习的信念。
Session Two Part one的Listening Skills &Strategies谈论Imagine Cup competition, 主题是引导大学生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挖掘出其中的“粮食安全”这一主题,并列举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状况,让学生们更具体、更深刻地关注和理解粮食危机问题,意识到节约粮食、帮助更多人解决温饱问题的重要性。
Session Two Part Two的问题:What does Bezos say about gifts and choices respectively? Please elaborate with your own examples. What does moral education mean to you? Do you think it is still important at college? Why or why not?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天赋”和“选择”的区别,认识到善良的真正价值,培养“友善”的价值观。例如1. 一个非常聪明的化学家,为了牟利而制造毒品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选择了善良,没有做这些危害人民的事情。2. 在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本能会告诉你趋利避害,为了避免被人讹诈,不要去帮助扶起摔倒的老人,但是在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后,你还是选择善良,去帮助老人。当学生们意识到善良比聪明更难,需要你做出正确但艰难的抉择时,“友善”的观念就逐渐植入学生的心田。
第二单元Family life, 目标是在训练听力技巧和学习听力策略的基础上,理解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育儿方式和养老问题的异同,以及如何处理老年人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课前准备Presentation: Listen to a news report on looking after elderly relative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many Americans now choose to look after their elderly family members by themselves, in a paid or unpaid manner. Meanwhile, more and more Chinese are sending their parents to nursing homes, which used to be considered against the tradition. Are these two cultures beginning to converge? 养老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化问题,如何赡养老人,如何减轻年轻人的压力,发人深思。有些同学建议将老人送去养老院,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应该在家里赡养老人。通过讨论老年人的生活,学生们认识到老年人养老面临的种种问题,开始思考可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思考社会和家庭都能做些什么,从而培养尊老爱老的意识。
第二册第一单元Exploring Culture, 目标是在学习听力技巧和策略的基础上,通过欣赏文化的差异性,培养文化敏感性,探索跨文化之间有效沟通的途径。Session One在Critical Listening中的问题:What does the iceberg represent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lecture? And what about in the second part? With this iceberg metaphor of culture in mind, offer some guideline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from a different culture.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冰川的不同层面,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包容、友善、尊重和本土化的心态。
第三单元 Myths, 目标是在学习听力技巧和策略的基础上,了解古希腊神话,学习中国神话,分析和评价神话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Session One在Critical Listening中的问题:Compare and contrast Odysseus and Achilles. How do they differ in being heroic? 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er hero? Why? 同学们比较了古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和阿喀琉斯成为英雄的方式。一些同学认为奥德修斯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和聪明的阴谋家,是一个更伟大的英雄,他的目标是回家和家人在一起,体现了现实的人性温情,而阿喀琉斯只为荣誉和不朽的名声而战,是一个残酷的杀人机器。而有些同学则认为阿喀琉斯是为荣誉和荣耀而战的更伟大的英雄,这更接近于英雄的定义。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们思考并阐明了自己对英雄的定义。接下来在Intercultural Reflection中,学生被要求:Watch two movies: Mulan (1998) and Batman vs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2016). Discuss what things heroes should fight for, e.g. personal honor, family, national interest, or the world. Take a cross-cultur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repare a group presentation of five minutes to illustrate your ideas. 学生们讨论了中西方对英雄的定义,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他们总结说,英雄应该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甚至为全人类而战。他们应该捍卫正义、人性和爱。普通人也可以成为一个英雄。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崇尚英雄,精忠报国”。
当然,价值观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一次授课就生根发芽,这需要后续不断地浇灌和培育。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情感领域研究中的“情感连续体”概念,描述了学习者从关注、感兴趣到作出反应,再到各种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态度表达、比较和系统化,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直至使价值标准成为人格重要而稳定的组成部分的过程。价值观控制个体自身的行为,最终形成价值观的塑造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从外在的情感感受到建立起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7]。根据这一理论,情感连续体的发展不仅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简单过程,而是“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从有意识到无意识” 的过程,即内化[8]。根据情感内化程度,情感领域分为五个层次:注意、反应、价值倾向、价值体系化和性格化。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要经历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地分阶段地反复学习和不断实践。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体现的是知识共建的过程,通过交流可以实现知识的传递、融合、达到同一知识水平,或者是形成共有知识[9]。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将价值观“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思考,激发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让学生慢慢理解、掌握和强化教师传递的价值观,实现价值观的认同和发展。其中,教师自身的素养尤其重要,要能够准确判断教材中符合和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在具体教学中将思政目标落到实处。另外,高强度的教学任务和相对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留给学生讨论自由、爱国、平等等价值观问题的时间非常少,这就要求教师遴选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讲透一个知识点,注意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相衔接,能给同学们带来启发。在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化和实践化。最后,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会受到学生语言能力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阶段的需要合理适时地允许使用学生母语,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将语言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结合,超越了单纯对语言教学的关注,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同时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