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模式的构建

2023-11-18 19:04吴彩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育人

■吴彩霞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 号),从2019 年开始集中力量建设50 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 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布局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简称“双高计划”。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从积极心理学切入,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政工作实践模式,将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有机融合,能有效推动高水平的建设与发展。

一、当前职业院校思政工作模式的现状

当前,职业院校出现了多种思政工作模式,例如,“双肩挑”辅导员思政工作模式,突出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以“校园礼仪文化”教育为中心,创建“和谐校园”的思政工作模式,突出通过校园环境氛围的营造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以“幸福观”架构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模式,注重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模式,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多维互动、知行合一”的立体化思政教育模式,注重通过各种活动综合发力,促进学生思政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转化,但却难以操作执行。纵观以上职业院校各类思政工作模式,关注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各有其理,但面临着共同难题,即发展创新的问题,如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理念如何迭代更新;思政教育资源如何高效整合;思政工作方式如何优化完善;思政工作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有效提升;思政教育体系如何构建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的关键要点。一是突出思政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二是更新高校思政工作理念,强调好的思政工作应该像“盐”一样,溶解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三是凸显高校思政工作的本质,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服务学生,教育学生,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为最终落脚点。四是丰富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抓好思政课堂与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抓好思政学科与教材体系建设,发展网络思政,推动落实思政实践教学。五是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素质,全体教师要做到“四个统一”。六是强化高校思政工作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1]。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更快解决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瓶颈问题,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促进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探索二者的融合模式,激发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可有效破解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的路径难题。

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的模式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模式,需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充分调动大学生内在的“心理力量”,将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并协同创新,是对新时代高水平思政工作模式的全新解读,有利于推进“双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梳理总结大学生思政工作实践模式如下。

(一)“三进三知”的思政工作模式

“三进”即进课堂、进食堂、进宿舍;“三知”即知思想、知学习、知生活[2],这是基于心理学人际交往理论的思政工作模式。职业院校的党员干部、教师与各班学生三级联动,结对帮扶,担任“副班主任”,走进课堂、走进食堂、走进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交流知识,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建构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心理世界,带领学生走进知识世界。大学生处于巨大的人际网络中,每天直接或间接受到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3]。因此,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可以依靠大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传递思政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思政工作模式

职业院校可通过调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热点关注问题,确定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教育的主题,实施大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合理控制“思想进口”与“观念出口”,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由于历史久远,仅凭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进行红色教育不够全面系统,还需要带领学生开展思政实践教学,例如,重走新时代长征路,红色文物摸排,红色设施登记,遗址遗迹造册,党史资料完善,参观纪念馆与战斗遗址,走访革命英雄,宣讲红色故事,编写红色读物,拍摄红色教育微视频,打造红色文化专题网站等,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价值与当代价值。红色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加强对高职学生红色文化的认同教育[4],实施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必要而迫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激发情感共鸣,实现情感认同,紧抓当代青年的心理需求与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三下乡”“返家乡”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搞好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挖掘中国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创新文化产品,丰富大学生的精神食粮,意义深远。

(三)创新发展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模式

《意见》提出,开展“三全育人”试点改革,建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是推动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应搭建思政教育平台,创新发展“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模式。一是建构全员育人的思政工作模式,凝心聚力,建设高素质思政队伍;二是建构全过程育人的思政工作模式,实施全过程教育,即将思政教育贯穿高职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秉承“全人教育”理念,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将育人实践贯穿学生的入学、实习、毕业等阶段;三是建构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模式,即职业院校要充分依靠校内外各种思政教育力量,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合力。职业院校要创新发展“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模式,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将思政工作融入高职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育人活动,打造相互渗透的“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新格局[5]。

(四)新形势下“互联网+”的新思政工作模式

伴随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对手机的依赖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职业院校恰好可以利用互联网和自媒体手段,为高职大学生推送“思政大餐”,立足青年需求,提供青年大学习专题,打造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互联网+”的思政工作新模式。同时,要广泛汲取大数据,调研学生心理需求,开拓思政工作新思路。互联网、大数据为职业院校思政工作打开了大门,能直击青年需求,发掘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痛点与难点问题,引导青年大学生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做好“价值判断”与“政治判断”,筑牢思想防线[6]。因此,职业院校要充分了解和尊重青年学生,善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此外,整合优化网络思政资源库时,鼓励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自主搜索、查询获取信息、汇总思政资料,获得学习提升。

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的路径

(一)创新融合对策

1.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与心理需求,更新思政教育理念

职业院校要时刻关注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政治素养的现状,要开展富有深度的思想教育,要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精神追求,持续创新传统思政教育的理念,整合优化思政教育资源。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汲取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知识渴求实施思政教育教学,大学生才会愿意学,主动学,并能沉浸其中探索求知,终身受益。高职教师要转换思政教学思维,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巧妙结合,与学生多维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循序渐进,合理引导,化解成长难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安全保障。

2.巧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实施网络心理思政

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政学习氛围,达到浸透式的思政教育效果,是思政工作者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对于当代青年,互联网与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可充分利用大学生对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喜爱与依赖,通过思政教育网站、校园APP、公众号、学习强国、钉钉、学习通、职教云等思政教育平台渗透思政知识,潜移默化实施思政教育影响。同时,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努力营造快乐学习氛围,鼓励并督促大学生主动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优势,随时随地学习,变被动的思政学习为主动的思政学习,并且成为思政知识的传播者。依靠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其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职业院校应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因材施教;通过互联网与新媒体,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通过相关调查,专题研究等学习活动,拓宽信息渠道,将思政教育拓展延伸,让大学生主动完成思政知识的建构与学习。

3.创新思政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内心积极力量,构建科学思政体系

为更好引导大学生学习相关思政知识点,破解思政知识学习枯燥乏味的难题,使其获得思政知识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职业院校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构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科学教学体系。思政教师不能只依靠课本刻板讲授,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乐趣。同时借助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展示、微课视频、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教学等方法,用丰富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讨论与思考,同时,思政教师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与抑扬顿挫的语调,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及思政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都可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4.整合心理与思政教育资源,搭建思政教育平台

为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需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实际需求,整合职业院校与各地各类教育资源,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结合其心理发展特点,搭建思政教育平台,并对其进行维护、更新与完善。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喜欢的社交平台推送信息,积极拓展思政平台功能。职业院校除了定期利用校园板报、教室楼道、文化长廊等实体平台,开展讲座、开设校园广播外,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抖音、微博、校园网等大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创办“思政家园”“红旅文化墙”等,积极分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教育内容与声像资料,也可以开展征文活动与线上竞赛活动等。通过整合优质思政教育资源,打造职业院校特色思政教育品牌,发挥思政教育功能。

此外,职业院校整合思政资源时,要发挥学生在资源整合中的积极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同时,职业院校还要引导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信息的选择、知识的质疑与观点辨析,做到举一反三。

(二)几点建议

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切入加强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模式,还需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1.学生个人层面

(1)高职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类心理与思政教育活动,主动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与思政素质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盲目自卑,缺乏自信,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因此,职业院校要精心策划有意义、富有趣味性的思政教育活动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大胆参加,锻炼各项素质与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感与成就感,培养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7]。

(2)高职学生应积极主动探究学习,主动担当,有所作为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通过主动探究学习汲取知识,这也是自我快速成长成才的关键。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加快,大学生要紧跟时代与竞争的步伐,光靠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不够的,高职大学生还需要靠自身的努力,不断自修自学,提高知识存储,拓宽知识面,触类旁通。大学阶段是“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要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主动担当作为,不负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2.学校层面

(1)完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学校思政工作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育人

完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同时,加强思政工作管理,尤其是后勤服务管理和思政工作监督,提高餐饮质量,改善就餐环境,丰富饭菜种类,让学生吃得开心,住得舒心,解决大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用贴心的管理服务实现管理育人。

(2)强化教师服务育人理念与榜样意识,实现服务育人

职业院校要创新发展“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模式,需要全体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各项管理工作中注意方式与方法,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规范自身言行,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职业院校还要做好后勤服务、心理服务等各项服务工作,实现服务育人。

(3)创新思政品牌特色活动,实现实践育人

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载体,如红色文化兴趣小组、学生青马社团、红旅活动、对外交流、实践教学等特色活动,广泛分享交流,了解红色文化,在各类活动中分享宣传思政知识,获得思政素质提升,实现实践育人。

(4)实现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实现心理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应该同向同行,协同创新,两者同为育人方式,相辅相成。如果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思政教育便失去根基无从进行,所以,思政教育必须要以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做基础。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实施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的同时传授心理常识和心理调适技能,实现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创新,挖掘大学生内在积极的“心理力量”,这样可以高效促进思政知识的学习,实现心理育人。

(5)加强心理与思政工作队伍融合建设,实现组织育人

职业院校建设高素质的思政工作队伍,需要一套科学的选拔标准、教育培训、实践锻炼与激励机制,做好思政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同时要抓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辅导员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践行者,职业院校应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实现生活育人。此外,为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还需要加强思政队伍的培训工作,为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思政工作者积极参与研讨学习,主动提升专业素养与政治素质,提升教学能力。

(6)积极挖掘校内外红色教育元素,以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为载体,实现文化育人与专业育人

中国红色教育资源底蕴深厚,参观红色圣地,走访英雄人物,聆听红色故事,宣扬红色精神,挖掘当地红色教育元素,通过红色文旅与实践活动,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实现文化育人。同时,了解职业院校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学习企业文化,学习各行各业杰出人物,劳动模范的敬业奉献精神,将专业育人与思想育人紧密结合,为大学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国家层面

(1)加大对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思政教学与思政管理工作开展检查与评估,落实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工作,保证思政育人效果,发挥思政育人长效机制。

(2)为职业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当前,职业院校思政实践教学任务存在落实不到位,课时无法保证的现象。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另一方面,因为带领学生外出实践教学涉及交通安全等注意事项而审批困难,故而思政外出实践教学很难成行。职业院校普遍用校内实践活动代替校外思政实践教学,导致思政教学形式单一,效果不理想。基于此,国家应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经费,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明确规定与支持。通过直观形象的实践教学讲解,体验式教学与情境教学,大学生能获得真实快乐的学习体验感,将思政教育的内容铭记于心,为活学活用思政知识奠定基础。

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工作创新融合模式,需不断尝试探索、不断实践,寻找更多的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点,职业院校要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唤醒高职学生思政学习的强烈情感与美好意愿,构建科学思政体系,高度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情感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才能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