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教育美育实践化探索

2023-11-18 16:52黄丽蓉
轻音乐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育音乐高职

黄丽蓉

美育可视为一切教育的基础所在, 同时也属于一切教育种类的最终目标, 渗透美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更具鲜活性和形象性特征, 并且也能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主体学习主动性, 这是因为 “美育” 中的 “美” 本就具有较强引导和促进作用。 为此高职院校在对音乐艺术实施教学时应对美育实践加以重视, 并且要做到以美为核心、育为手段, 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活动。

一、 高职音乐艺术教育与美育实践化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落实音乐教育与美育实践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 有助于德育建设加强, 素质教育下高职院校应注重引领学生群体全面发展, 而美育实践教学正是强化学生主体德育素质的有效途径。 虽然从年龄层面上分析, 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但实际其社会阅历和经验较少, 所以事物判断力较为薄弱, 因此在该环节增强德育建设极为必要。 而高职音乐中德育与美育两者具有相辅相成作用, 主要是因为通过欣赏音乐的优美旋律, 学生能够陶冶自身情操, 另外在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元素后, 也能与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长时间发展下其道德素质必然会有所提升。 例如, 《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旋律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并且其也能从中感受到浓重的爱国情怀与民族信念感, 由此即可看出美育实践化对学生德育建设有极大帮助。 第二, 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强化, 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引领学生群体养成正确审美观, 并使之能够在音乐中做到发现美、 理解美与运用美。 而审美能力也是其成长过程中所要具备的一项基础素质, 过硬的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不断发现和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及乐趣, 同时也能更深入地感知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1]。 音乐作品本就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 而听众在审美作用下能够更深层理解作品所要表述的情感变化和意图, 同时其心灵也能得到净化。 以 《命运交响曲》 为例, 听众通过欣赏和体会这首音乐婉转曲折的旋律能够充分感受到命运的变化, 同时也能由此体会到贝多芬抗争命运的勇敢, 随着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其也能从中感受到更多情绪变化与内涵。 除此之外, 音乐艺术教育中也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而对于大学生来讲, 通过对风格不同的音乐进行审美, 也能让其进一步深化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一点则可看出音乐教学中美育实践极为重要。

二、 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特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 高校在音乐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 时刻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 的发展理念, 通过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学用结合的教育方针, 促使高校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在音乐教育革新过程中, 相关教师要积极融入创新性理念, 并将思想政治品德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音乐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能够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利用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灵魂得到升华。 并且, 通过音乐可以表现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 更容易打动学生内心世界。 同时, 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水平, 培养和开发其创造性思维、 丰富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 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三、 高职音乐艺术教育与美育实践化的现存问题

影响高职院校实施音乐艺术教育与美育实践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 部分院校过于注重常规教育, 反而对美育实践有所忽视, 其实一直以来音乐都是学生群体喜爱度和认可度较高的一门课程, 而该课程中突出审美教育对于音乐人才塑造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但实际却是现阶段有部分院校缺乏系统化的审美实践教学,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过于重视乐理知识讲解, 而忽略美育融合与渗透, 以至于音乐艺术教育、 美育两者间紧密性缺乏, 这样一来不仅会对音乐教学氛围产生极大影响, 甚至对于学生身心发展也有诸多限制。

第二, 教学手段单一, 为真正挖掘美育内涵, 素质教育指导下高职院校更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该背景下原有的灌输式、 单一化教学模式也要有所创新和改进, 其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够自主融入音乐学习氛围中, 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但实际却是有少数高职院校并未做到结合全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与需求调整教学手段与方法, 另外也有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在音乐教学中融合美育内容, 但其仅是面向学生机械化讲解音乐作品背后含义, 而并未深挖美育内涵, 从而导致美育作用并未达到预期状态[2]。

第三, 对音乐艺术教育中的审美体验有所忽视, 高职开展音乐教学应注意将美育在音乐实践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并且要借助美育促使学生群体思想情操与综合素质都能有所提升。 但现阶段部分学校所组织的音乐实践活动缺乏美育内容渗透, 而这也直接导致音乐教学中的美育作用难以彻底发挥。

四、 高职音乐艺术教育与美育实践化的具体策略

(一) 尊重学生, 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音乐艺术教学中, 为将美育作用充分发挥, 教师应对 “以人为本” 理念严格遵守, 并要做到尊重学生群体学习特点、 结合其主观需求和认识能力, 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音乐学习活动, 从而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并使之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有效散发。 教师要知道只有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尊重, 且自身需求能得到满足时, 才能树立学习自信, 另外在教师鼓励和信任下, 学生也能更为高效的学习新的音乐技能和知识。 为实现该目标,教师应时刻谨记自身引导者身份, 更要以学生技能和需求设置相关活动任务, 并指导其深入参与学习活动。 具体实践环节, 教师可将课程分为两个阶段, 即实践阶段与准备阶段: 首先在准备阶段, 教师应让学生担任活动主角角色, 并引领其收集与本次活动相关的资料和道具, 如乐谱或是乐器等, 通过不断探索和整理活动道具, 学生能够自然地融入到音乐学习氛围中, 并且随着其了解的音乐知识愈多, 其审美鉴赏力也会有所提升;而实践阶段则是活动正式开始, 即教师依据教育目标与学生一同参与活动, 对于学生来讲, 因为亲身经历了活动准备和活动实践过程, 也能更深入地感知音乐教学中蕴含的美的形成以及发展规律, 而这对其强化艺术素养以及获得学习成就感都有一定帮助, 所以在后续的音乐活动中也会主动参与[3]。

(二) 促进参与, 合理应用激励手段

优化音乐艺术的美育功能, 应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而想要实现该目标, 教师可对激励手段巧妙运用, 从而调动高职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将美育实践化价值充分彰显, 并引导学生群体全面化发展。 例如, 音乐艺术教学中可对满足式激励方法加以运用, 即在音乐课堂上设置实践音乐活动, 并要求学生主体自行分配任务活动, 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该方式可使学生获取音乐学习愉快感和成就感, 而这也能让其更加热爱该门艺术课程学习; 另外教师也可借助情境创建的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激励, 授课环节教师可将课堂设置为运动场演唱会舞台, 随后让学生以角色模拟的方式演绎音乐作品,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和表演欲望, 同时也有利于其个性化发展; 而随机性间接激励也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 该方式应用是指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针对综合表现较好的学生科学点评, 并且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表扬, 通过采取这种激励方式, 可让高职学生在良性竞争环境下相互学习、 相互进取, 进而促使其竞争意识提升的同时, 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都能有显著性提升。

(三) 升华情感,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音乐教学中审美实践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教师落实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审美教育突出的音乐艺术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情感升华和审美能力提升都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并且也有利于其综合素质养成。 例如, 教师可组织学生群体表演 《盼红军》 这一经典歌曲, 实际表演前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该音乐背景的时代故事, 以此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 随后要指导学生以小兵张嘎为榜样, 感受在战争年代中群众热烈期盼红军的心情, 同时也要让学生带着殷殷期盼的情感来演绎该首音乐作品, 这样既能将 《盼红军》 的核心主旨与情感充分表达,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营造属于自己独有的特色舞台。 除此之外, 考虑到高职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有较强的参与兴趣, 并且面对体育运动竞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情感, 从这一特征入手, 教师可组织 “奥运畅想曲” 音乐活动, 要求学生扮做运动健儿演唱国歌, 同时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的领奖视频, 通过该方式让其获取不同的主观感受, 从而让学生怀着饱满且激昂的情绪演唱国歌, 另外, 这种实践训练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觉接受音乐爱国教育, 并使之更加坚定民族信仰和国家自豪感[4]。 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一同演唱奥运主题曲, 通过该方式加深其心中因音乐美而带来的震撼与共鸣, 并将这种震撼感内化为综合素质与艺术素养。

(四) 强化个性, 实现学生健康发展

从某种角度讲, 音乐艺术教育中的审美可看作对精神自由追求的一种释放体验过程。 鉴于此, 美育实践化应注意将高职学生个性化需求充分体现, 并且要对挖掘其艺术潜能加以重视, 从而促使其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具体实践环节, 教师应摒弃以往的固化音乐教学模式, 不断引入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一定要确保通过多元化艺术教学能够将学生主体地位彰显, 并使之学习自觉性、 创造性和积极性都能被充分调动, 与此同时,也要实现让学生在愉悦轻松氛围下感受音乐艺术之美和释放个性。 例如, 教师可有计划组织学生群体开展大合唱实践活动, 通过该类活动让所有学生体会音乐舞台上的表演氛围, 更要让其通过这一契机明确正是群体成员的努力才能得到一个最佳的表演活动。 而想要实现该目标, 教师也需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是为了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不断强化, 并促使其能对各种音乐演唱方法与技能熟练掌握的同时, 审美能力也能有所提升, 更要使之学会以发现美的视角看待和理解身边事物。 所以, 美育实践落实,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主体个性化发展特别关注, 也要以此为前提磨练其整体意志。

(五) 塑造精神, 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现代化教育下, 美育实践中教师应对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 如果教师能够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群体播放与音乐相关的视频节目, 可让其接触和了解到不同音乐文化, 而这对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陶冶情操有极大帮助。 例如 《中国好声音》 《天赐的声音》 等音乐节目皆可,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该类节目欣赏音乐作品, 能够让学生明确追求音乐的路上常会遇见各种困难与磨难, 但是只要所有人在这一过程中都坚定同一个信念, 即认真演绎每首音乐作品, 享受每一个能够表演的机会。 借助该类音乐素材可让高职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追梦者身上所传达出的精神力量, 而在潜移默化引导下学生群体也会逐渐形成这种力量, 并且这种坚持和不畏艰难的力量也会支持着其更好发展。 不仅如此, 随着音乐教学中审美功能强化, 学生精神得到升华, 也能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而这也说明其发现美和感知美的能力有所提升。

(六) 启发智力, 拓展学生知识层面

通过分析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发现, 审美属于情感交流的一种, 通过美育实践能够进一步启发高职学生智力, 并且也能引导其学习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事物。 鉴于此, 教师可以 “中秋节” 为主题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在活动实践中引导学生主体发挥自身想象力, 让其将音乐教室背景视为绿森林、 灯光视为明月, 若能够做到这一点学生则能更好地完成演唱活动, 并且其表演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或者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也可在班级内设置 “接歌传球” 教学活动, 即由教师事先营造竞争学习情境, 随后要求高职学生以即兴表演的形式随意演唱一句乐曲旋律, 以此构成民歌 “鱼咬尾” 格式, 通过这种音乐教学形式既能对学生表演胆量和反应能力加以训练, 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学生乐理知识, 从而激发其音乐创作欲望, 拓宽知识层面。

结 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实施美育实践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完全契合, 尤其是音乐艺术教育相融合既能使音乐课程更具特色, 同时也能促使美育引领作用真正发挥。 因此, 为实现该目标教师应改变自身教育理念, 应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合理应用激励手段和多样化教学策略, 吸引高职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并进一步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美育音乐高职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