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文 林细线 王垂涨
(1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 浙江温州 325400 2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苍南分局 浙江温州 325800 3 天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 313000)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人们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人们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践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发展策略,探究并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不断健全法律体系,借助科技力量促进能源科技创新,强化新能源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普通民众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法律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中心,针对各类环境问题,并将各个单项法关联在一起,构建结构更为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相关部门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工作依据,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1]。
但在社会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尤其是随着能源的消耗,传统能源数量不断减少,逐渐呈现出贫瘠性。因此,国家立法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加强上下联合,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上报给立法部门,立法部门在对各地环境保护、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和相关依据,使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有更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保障,增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行为的刚性约束。
现代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凸显其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将现代技术应用于节能减排和环保事业中,也将凸显现代技术具有的较高应用价值[2]。
国家要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领域科研资金支持力度,设置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专项基金,聘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员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助力研发人员在节能减排、环保领域与技术领域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不断研发出可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取得更高的科研技术成果,加速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如,政府部门给予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资金支持,并从政策层面,以间接但影响更深远的形式,给予其引导、帮扶。一方面,政府联合商业银行面向符合条件的新兴技术企业或新能源企业,提供免息贷款服务,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让企业能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另一方面,政府可综合环保事业发展情况、环保行业企业需求,根据从事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运用的企业实际经济水平及其在地区内环保贡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其专项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积极开展新能源研发的企业,政府可按照其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在环保事业中的实际付出,给予其相应的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税务压力,让企业将节约下来的纳税金用于新的技术研发。
国家立法、司法、执法等部门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领域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维护企业的科研成果和合法权益,为企业技术研发及创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鼓励企业大力研发环保技术产品。如,立法部门通过强化技术产权认证、监管,引导和辅助研发类企业完成产品及产权认证等工作,协助企业认定自己的科研成果。执法部门对存在抄袭行为和侵权行为的企业,要切实加大侵权执法力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企业要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如,推动根据煤炭充分燃烧的特点,对燃煤设备进行改造,增加氧气与煤炭的接触面积,确保煤炭能充分燃烧,减少燃烧过程中煤炭资源损耗量,这一节能减排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科技、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部门可加强部门间合作,成立科研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将尖端技术、科研产品应用于节能减排和环保工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政府要加强引导,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重难点问题作为技术攻坚的重点对象,加大技术研发和探索力度,以解决重点问题为切入点,推动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和环保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市场产业结构调研结果可知,随着产业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市场构成要素发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新能源类、高新技术类企业不断涌现,逐渐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注重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不仅能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还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依然较低,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推动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节能减排类、环保类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比,降低“三高”等传统型企业的市场占比,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经济结构,提高环保类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政府、环保部门和市场主体也应联合起来,根据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取缔和淘汰部分产能过剩、污染较大和能源损耗率高的传统企业,推动传统企业现代化转型,调整市场内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降低传统企业生产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企业为例,市场要引导该类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将新技术应用于气体排放环节,改造设备的内在结构,对即将排放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尽可能减少排放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其他有毒气体含量,并进行过滤处理[3]。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中煤炭燃烧排在前列,同时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数量日益减少,或在未来成为贫乏类资源,因而相关企业可采用新能源替代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调整企业资源消费结构,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如,可采用太阳能、光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代替部分煤炭,降低生产环节中因煤炭燃烧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探索尝试在重点行业设立专门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监管机构,全面落实监管职责,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运行情况,开展针对性监督管理工作,深入到行业建设和企业生产一线,加强对企业生产和运行行为监管。但新设立的专门监管机构在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监督的同时,还要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定期监督。
国家要发出号召和倡议,从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压力较大的一线城市着手,逐步推进各类环保工作,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宣传职责,加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领域专业知识宣传力度。如,设计生态环保公益广告牌,投放在公交站等公共场所;利用网络技术、广播电台、电视节目,在相关平台或栏目中设置环保类和节能类公益节目,强化民众的环保意识,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主动践行环保职责[4]。目前,随着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社会宣传面越来越广,逐渐形成认知共识的背景下,很多城市里市民选择公交、共享单车出行,群众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行为愈来愈多。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出行需求的变化,做好公共出行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如,对原有的公共交通的线路进行调整,在人口密集区域投放共享单车;以便捷的交通条件,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城市开展“一元钱公交”活动,城市各个区域内的人们乘坐公交车出行均为一元钱,引导民众出行方式向着绿色、低碳方式转变,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企业为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因此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引导力度,促使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引导企业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事业出力。
以海洋垃圾为例,据数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00 万t 塑料垃圾流入大海,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较大的影响,不仅会污染海洋环境,还会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在塑料垃圾的影响下,部分海洋区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有的海洋生物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成为国家级和世界级保护动物的海洋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如,每年有100 万t 渔具流入大海,占据太平洋垃圾带的46%,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每年困杀的海洋生物超过10 万只,甚至部分海洋生物在不知不觉中濒临灭绝[5]。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有2 方面,一是环保部门对污染源头的控制力度较弱,不合理的垃圾处理行为,不仅会对土壤、海洋造成污染,致使环境质量降低,还会间接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二是塑料制品的使用量较大,可降解材料对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的替代率较低。
做好源头防控,探索有效控制污染物路径。
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污染物不合理排放行为的约束力和惩罚力度,当发现存在不合理处理污染物或直接排放污染物行为,要对相关人员、单位进行严格惩处,并将其相关信息向社会进行公示。将造成严重污染环境后果的乱排乱放行为,纳入国家征信体系,促使个人、单位主动约束自己的排放行为,强化环保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因此,环保人员要坚持“防”“治”并举的原则,以“防”为重点,以“治”为生态修复环节的主要工作,从防治两个角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另一方面,政府要发挥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调动企业参与节能减排和环保事业的积极性。以大气环境为例,各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加强日常大气环境监测,并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和大气环境质量,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重点关注高污染产业和污染区域的污染物排放,加大大气环境和污染物排放监管力度,严控企业不合理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在排放之前对污染气体进行综合处理,尽可能降低污染物、固体颗粒物和有害物质的含量,从排放源头上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
政府环保部门还应加大节能减排和源头防控工作研究,制定环保策略,实施一体化环境保护措施,对排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水质进行常态化监控。还以海洋环境保护为例,不可降解的塑料给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因此积极推动可降解的生物塑料替代不可降解的传统塑料,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水体环境和海洋生物生活环境,还能节约全球4%的化石燃料,减少全球2.3%的碳排放量,节约全球2%的能源消耗。
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可在环保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公安、法院、市场等执法部门联合起来,加大对污染物违法排放者的惩罚力度,约束企业和个人违法行为。
将环保信息纳入国家征信和企业征信体系中,能有效约束企业行为,引导企业践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要求。相关部门要对原有的节能减排、环保评价指标进行调整,使其更为直观地对企业生产行为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价指标与企业奖惩挂钩,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健全环境评估机制,在专业监督机构的辅助下,获取全面的企业生产信息,对企业进行环境质量评估,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加强对企业的全面管理。
以环保事业和能源节约工程为中心环节,通过有效的环保措施与能源节约措施,以及健全法律体系、应用先进技术、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构建环境质量评估机制等措施,强化法律对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行为约束力,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提高我国环境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不仅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还能助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