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管理工作在智慧水利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2023-11-18 05:21杨青素毕保力亓茜萌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9期
关键词:水利档案管理智慧

杨青素,毕保力,亓茜萌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120)

档案是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是工作查考的凭证依据。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任。李国英部长强调指出“水利档案资源丰富而珍贵,水利档案工作重要而繁重”。智慧水利是智慧社会的组成部分,是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水利档案管理工作要借助智慧水利建设的东风,找准发展新方向,构建发展新动力,力争在智慧水利建设的浪潮中走在前列。

1 数字化和智慧化是水利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充分利用智慧技术进行重塑和再造。水利档案管理亟需在信息技术浪潮中提档升级,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1.1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纲要还对构建智慧水利体系提出明确要求。推进水利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1.2 适应我国基本水情特点的要求

我国江河水系众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4.5万多条。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老问题就是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新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要保护和治理好如此众多的河流、处理好如此复杂繁重的新老水问题,需要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需要持之以恒的战略、举措和行动,也需要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新手段,为水利建设和管理进行科技赋能。

1.3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物联网等现代遥感和监测技术不断涌现,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广泛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断升级,推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的技术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与此相比,目前我国水利档案管理仍旧停留在传统水平,明显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亟需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驱动作用,加快推进水利档案管理的提档升级,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1.4 适应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水利部党组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大局和水利行业发展规律,明确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路径、步骤。部党组高度重视智慧水利建设,提出智慧水利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最显著标志和六条实施路径之一,对智慧水利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并将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作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核心和关键。具体到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支撑海量数据增长,还是更好满足水利管理工作,都亟需提升水利档案管理水平,助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2 找准水利档案管理与智慧水利建设的契合点

李国英部长在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获取算据、优化算法、提升算力、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支撑业务应用、守住安全底线等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新阶段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获取算据、优化算法、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工程等重点任务,找准契合点,加快推进数字化和智慧化重塑,为智慧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1 在数据底板方面

打造数字孪生流域首先需要对物理流域进行数字化表达,这是构建数字孪生流域的基础,因此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水利规划、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文件等档案资料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既包括监测基础信息,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加工提炼的信息,涵盖自然地理、水文水资源、地质条件和经济社会资料,可作为水利感知网采集信息的有效补充。特别是要打造二级、三级数据底板,需要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文件和BIM模型,才能构建实体场景模型,为基层水利治理管理和工程管理单位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撑。但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更多关注最终的报告成果,对报告产生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资料缺乏足够的重视,大量基础数据分散于不同的部门甚至具体工作人员手中,造成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新阶段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应把基础信息的整理和归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锚定水利感知网的总体目标,按照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要求,明确工作规则,规范工作流程,完善数据标准,做好与构建数据底板的衔接,确保水利档案基础数据应归尽归、能归尽归。

2.2 在模型平台方面

打造数字孪生流域关键要对物理流域的自然规律进行数学表达,涵盖了水文、水力学、水环境、水资源、水土保持、泥沙动力学和水利工程安全等方面模型工具。许多水利规划编制、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或专题研究过程中往往构建了流域尺度或工程区域尺度的产汇流、水沙输移、水资源调配、工程调度等模型,对江湖关系变化、降雨-产流-汇流-演进全过程洪水、河道泥沙演变趋势等进行了模拟分析,可为打造数字孪生流域提供丰富的模型工具库。但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更多关注规划设计和专题研究的结论性意见,很少会对其中的模型进行梳理和归档。新阶段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应紧紧锚定智慧化模拟目标,充分挖掘各类规划、设计和研究项目对流域自然规律的模拟成果,特别注重对模型工具的整理和归档,按照不同流域区域、不同功能、不同专业进行筛选,逐步形成专业齐全、覆盖广泛的模型工具库,助力构建新一代高保真水利专业模型。

2.3 在知识平台方面

打造数字孪生流域还离不开水利工程调度所必须的知识库,涵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方案预案、业务规则、历史场景和专家经验等。许多水利档案文件产生过程中,经过层层审查把关,融合了方方面面权威专家的经验。随着工程建设和建成后的调度运行,许多观点和结论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是收集历史水利知识、构建知识图谱的重要来源。但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更多关注水利前期成果的整理,对法律法规、工程调度、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的知识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新阶段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不仅要关注工程建设之前的档案管理,更要重视建成后运行管理,着眼于智慧化调度管理的需要,注重从实践中挖掘典型历史事件,加强对工程调度和突发事件应对方案的整理和归档,为更好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提供坚实的知识来源。

3 全面提升水利档案管理应用水平

目前,水利系统档案工作不同程度存在对档案工作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机构弱化、管理人员不足、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档案管理碎片化、档案应用水平偏低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水利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智慧水利建设既为档案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下一步,要在智慧水利建设中找准发展定位和方向,大力提升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两个服务”水平。

3.1 重新找准定位

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促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局重视水利档案的重要性,把水利档案建设和管理纳入智慧水利建设的总体框架,克服以往“可有可无”的认知,重新审视水利档案管理的功能定位,将水利档案当作水利感知网的重要补充和模型库、知识库的集中来源地。要按照智慧水利建设的逻辑框架,加快实现水利档案管理的高效整合,推动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和高效利用。同时要利用技术手段对资料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2 重塑管理流程

目前的档案管理只注重“归档”,将成果报告整体入档,对报告内容缺乏二次加工和信息分类整理,因而存在信息资料利用难度大的问题。因此,要加大工作力度对成果报告进行“分解”,按照信息属性进行模块化、结构化处理。比如,对于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文件,可以按照自然地理信息、水文水资源信息、设计洪水信息、工程设计参数、工程调度方案、模型工具等进行提炼,然后分门别类的纳入智慧水利体系的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等不同板块。因此,要按照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要求,对水利档案管理流程进行重塑,明确工作规则,完善数据标准,做好与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建设的衔接。在智慧水利的整体设计中,既要为档案信息的导入留有接口,也要为档案信息查询设计专门应用,同时要在数字孪生流域构建和模型库、知识库的搭建过程中充分应用档案信息资源。

3.3 重构管理模式

目前的水利档案管理存在碎片化问题,大量的档案资料基本停留在“原单位”,其他单位难以共享。要力争借助智慧水利建设的东风,对水利档案管理模式进行重构。从原有的“谁生产成果、谁管理档案、谁拥有信息”的管理模式,转向管理需求导向型的模式,从而搭建“中央-流域/省区-市县”分层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比如,水利工程档案,不管是哪一级政府投资建设,中央层级的管理部门都可利用智慧水利系统查询所有的工程档案信息,流域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可查询其管理范围内的工程档案信息,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可申请查询管理范围外的有关专家知识和经验,调用有关专业模型和专家知识库。

3.4 重视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信息知识能力,许多水利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学历、专业、知识面等条件达不到要求,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缺乏能适应档案资源整合需要的人才,难以适应智慧水利建设的需要。要结合智慧水利建设,加大对有关人才队伍的培训、培养、引进力度,将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相关知识纳入日常培训计划,加强有关人员的工作岗位交流,加大对水利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锻炼和培养一批既精通水利档案业务又熟悉智慧水利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水利档案管理人才队伍长远发展,促进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高效利用。

3.5 重视安全管理

随着水利档案管理数据和使用用户越来越多,档案安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按照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体系化防护,确保水利档案信息安全。要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层层压实主管单位、建设单位、运行单位、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通过实施体系化建设、实战化演练、常态化运营等措施,提升纵深防御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要扎实推进国产化软硬件系统建设,构建国产化软硬件环境下的水利档案系统。要按照网络安全防护与档案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原则,全面提升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威胁和告警能力,增强攻防对抗水平和溯源反制能力。

4 结语

本文从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等方面分析了水利档案管理与智慧水利建设的契合点,对于重新定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重塑管理流程、重构管理模式具有参考价值。下一步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档案如何进行升级改造,更好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要求,开展深入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水利档案管理智慧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有智慧的羊
水利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