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强
诗集《环山的星》凝结了诗人马海子秋多年的体悟与思考,他把自己置放于一个姿态低垂的位置,表达内心的悸动、柔软、丰盈和坚韧。他用生命亲近故乡,用内心的纯真触摸爱情,用悲悯的思考审视生活。诗人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理解,真实而真情,不论是写实还是记叙,不论是写意还是素描,他都带有一颗真心去抒写。正是这种向前开掘的力量,让马海子秋的诗歌中,有一种智性的留白和独特的体验。诗人观察生活的方式是细致的,情感表达的方式是细腻的,直入人心。这源于诗人内心喷薄而出的一种诗艺呈现能力。
马海子秋是一个真诚的诗人,在微信上偶尔交流时,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有着自己独特声音且内心蕴藏着真情的诗人。我對诗人的诗集一向看得很重,不论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还是自己找印刷厂自印的,诗集是诗人的智慧结晶,是某一个时间段的创作总结。《环山的星》分“故乡之弦”“爱情之弦”“尘世之弦”三辑,我把这本诗集称作马海子秋的“三弦琴”,诗人用心弹唱,用情歌咏,既有对故土的感恩、反哺与歌唱,又有对爱情的憧憬、痴情和赞美,还有对尘世的观察、审视与思考。我们身处在一个嘈杂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轮番演绎,当然,来自诗人内心深处的美的声音、善的声音、真的声音,自然是最能深得人心的。
马海子秋工作、生活在凉山州的喜德县,对于大凉山以外的读者来说,通过阅读马海子秋的诗,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彝族诗人的心灵轨迹和生活日常。而对于马海子秋来说,通过写诗,也让他把思绪延伸到了大山以外。诗歌是媒介,是镜子,是诗人与读者沟通的发声器。马海子秋自述,《环山的星》这本诗集里的200多首诗,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创作的诗歌都有收集,他像一个“捡拾”星星的孩子,把这些年捡拾到的“星星”,拼凑成了自己的星空。我们可以拒绝伪善,我们同样需要拥抱真诚。面对着马海子秋真诚且饱含真情的诗作,欣喜阅读,是我“对待”这部诗集的最佳方式。
先来看“故乡之弦”这一辑里的诗。有故乡的人不仅是幸福的,而且在心灵世界,故乡也是一种精神皈依。凉山辽阔的山水之境,丰富了诗人的写作素材。喜德的生活,给马海子秋带来了灵感和想象。从诗人的笔端,流淌出来的诗情也是乡情,这些诗意的因子,是诗人反哺故土时的心灵之音。马海子秋写诗时,既写出了民族精神中的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又通过诗意的想象和提炼,把美的质素蕴藏在乡土气息里。在这一辑诗歌中,像《雪》《坐在堆满麦子的马车上回家》《山雨》《过去,现在》等诗,还写的比较浅显直白,带有早期青春色彩的歌唱。看得出来,这一部分诗歌是诗人年轻时对于故乡的吟唱。但,这些诗歌中,依然有灵动的诗句,展示其粗犷和告白,比如:“用我们最温暖的衣裳/来迎接这个冬季,最丰厚的雪礼”(《雪》);“马在前方,夕阳照着它的鬃毛/我的思想和云朵一样高”……不仅是内心的真实感受,还是一种青春宣言时的高昂与丰沛情感。
在这一辑诗歌中,《走过俄尔则俄》是我读得最多的一组诗,“俄尔则俄”即小相岭,凉山喜德境内一秀丽景区。该组诗歌,抒情特色鲜明,语言清新,且能够让灵动的语言折射自我的思考。写故乡的诗作有很多,如何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的特色却很难。马海子秋写故乡的诗歌是宁静和干净的,从诗句和诗意的营造中可以看出,有寂静和苍凉意味。澄明而朴拙的文字,一如绵绵细雨,悄悄地洗去浮尘,让故乡的事物自己呈现出原生态的本真与朴实。俗话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相对于那些在都市里成天吵吵闹闹、故作矫情的软骨头文字,我更喜欢这种来自灵魂内部的低分贝、凝练的优雅,他情感的内敛构成了他诗歌的辽阔,他心灵的宁静构建了他诗句的滂沱。在苍凉中找寻着远古的豁达,在苍茫中寻找俗世背面的宁静。
马海子秋善于运用拉远景的方式把读者带入想象的空间,然后又用推近景的方式,把诗人内心复杂的思绪表达出来。他不喜欢设置阅读障碍,甚至在意象的摘选上,也尽量做到富有冲击力、冲击性,而避开复杂、含混的意象。我一直认为优秀的诗歌有两条标准不可或缺,一条是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外露,另一条便是在此基础上的顺畅的语句和自然的表达。无疑,马海子秋在这两条上是运用比较成功的。他在获取素材时,在语言加工上都有极强的概括能力和浓缩情感的表达,提纯并节制诗意的方向。同时,在灵感的瞬间闪现的处理方面,他也有打开视野,切入事物内部,并捕捉到表现细节的能力。比如,他写自己的故乡“鹤落坡的夜”:“我站在岩石上迎风而立/鹤落坡的夜静寂如死/当熟悉的冷风再次吹过这里/故乡却已如此陌生”,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感,我想是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内心涌动的乡愁。
“爱情之弦”一辑的诗歌,趋向于内心化、多样化,从各个角度多方位地表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波动、凝神和感受,用隐而不露的语言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从局部来看,这一辑的每一首诗都写得细腻而柔软,通过每一句诗,我们可以窥见马海子秋内心热烈而不失奔放的洒脱。
这一辑里很少有长诗,大部分都是短诗。马海子秋的短诗是凝练而细腻的,通过那一闪而逝的瞬间,我们能很清楚地了解他内心的律动和波澜。像《女神》《女孩》《恋情》《故事》《失恋》《分手》等,那种莫可名状的情思,仿佛肺腑中的颤音,传达着哀怨的和明亮的感动。他的短诗是琴弦的弹奏,是低吟浅唱。
我以为阅读马海子秋的这类诗歌更多的是阅读他的一种心境。从诗歌当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理状态是平和而沉静的。恍若一湖春水,明澈而又通达,不见任何尘埃。仿佛日月照临,又仿佛天空倾洒着月光。读他的诗歌似乎能从诗歌当中品悟到水墨画和禅的意味。
比如《遇旧人》一诗中,诗人写道:“擦身而过之后/恍惚中些许甜美,些许苦涩”,把那种爱而不得的缠绵悱恻之情,失去爱恋后复又重见的矛盾心理,刻画的细致而体贴,让人读后,颇有共鸣之情。还有《女神》一诗中,那直白的赞美:“这湖泊是你的双眼/我是柳树下的一只翠鸟/为你衔去每一片/随风飘来的叶子”。“女神”意象的延展有想象的美好也有现实的赞叹,诗人这种直抒胸臆的赞美,让我感受到爱情带来的神奇的化学反应,让不会表达的人变得滔滔不绝,让想象美好的人,内心的思绪飞向了天际,幻变出奇幻的精神旅行。再有,《暗恋》一诗,把暗恋的痛苦写得让人揪心:“我只能依然站在你的墙外/透过你朦胧的窗帘/含情脉脉凝视你的身影”,唯有爱过的人,有过单相思经历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情感深沉的句子,美而无言。
“尘世之弦”一辑,更多的是对世俗的描摹,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发现。比如其中一些诗,看上去布局谋篇不拘传统的法则,实则暗藏作者的深层用意,他在遵循美的前提下,用词语的暴力结合将景物和现实整合。强调节奏和旋律的明快,强调音乐性的突出。当前的诗歌创作,需要改变一味模仿和沿袭西方诗歌套路的做法,在吸收精华的同时,融入到诗歌的再加工和创造上,写出具有真正本土特色的诗歌。马海子秋勇的诗歌呈现出生命中的秘密张力,他对词语的解析和对生命的感悟,在古典的意向融合中,有了很多美的意外和惊喜。在经验碰撞现实的过程中,那些亮丽的词语始终缠绕在具象的经验之中,相互游离着而不远离生活。
比如《迷茫》一诗,只有两句,却意味深长:“每当我找到成功的钥匙的时候/别人就把锁给换了”。身处俗世,迷茫来自于对人际关系中复杂性的一种茫然,这种茫然,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突出。再比如《有一个地方》一诗,更像是诗人幻想而出的乌托邦,是诗人单纯心灵的栖息地:“有一个地方/那里种植着些许往事,枝叶却在你心里繁茂”。这不是一种逃避,更像是完善自己人生的一种畅想,生活在俗世生活,每个人都想活得有滋有味,活出人的精神美、境界美,但现实的复杂性往往会让一颗单纯的心变得茫然无措,《有一个地方》,是诗人向往精神美自由美的地方。还有《后来的我们》一诗:“后来的我们/终于在狭窄的时光里/看清了这世界”。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势必会带来精神生活的改变,尤其是外部世界巨大的物欲压向个体生存的角落时,那种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撞击着诗人的心灵。当周围的人一个个变幻着自己的角色,诗人内心的那种情感落差显现出来,就有了一种反思与诘问。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诗人借助这种特殊的言说方式,完善着自己的诗学追求。对俗世生活不断地反思、追问,是诗人写作的一大特点。作为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诗人,马海子秋不仅让诗意完善自己的心灵诉求,还在情感、境界、人格的思考上,达成一种情怀与赤子的描摹。诗人毫不回避自己在俗世的位置,痛斥那些丑陋的物象,呼唤人性美好的回归,直视生活的改变带来心灵的震撼,同时,也在柔软的情感里,写意平凡人的平凡事。诗人是美的代言人,是善的化身,是真的阐释者。写诗,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在俗世生活里,审视一份情感的隐喻和遐想。
读诗集《环山的星》,让我感受到馬海子秋的诗是美的,但又有别于唯美。他的美是明亮的,孤寂的,带着内心隐隐的忧伤和疼痛。他用坚硬的质地和温柔的意向穿透内心世界,在华丽的诗句背后是诗人内心巨大的孤独和酸楚。马海子秋也试图在构建属于自己的诗歌王国,把一颗无法安放的心得以皈依。马海子秋用一颗真诚的心为基准,把一粒粒如卵石般润滑的词语筑起精致而美丽的城堡。我始终认为诗歌应该表达我们的终极关怀,诗最终应该有它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应该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悲悯和爱,而不是单纯的记录或者简单的描摹。诗歌是美的,这种美应该如钻石般永恒的美,他是诗人心灵凝结的真与善。马海子秋的诗不跟风,不做作,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更不自怨自艾。他总是在探寻生命的深层意义,把多余的精神脂肪、心灵垃圾剔除。诗歌中对生活的思索和对生命的感悟是独特且独到的。他还把古典意向加以融合和综合利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整合、加工,写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诗句。马海子秋的诗歌作品一辨即明,他的诗歌就像生存在荒野的野花,有它自己的秩序和规则,并且从容而柔媚的开放着。诗歌作品中语言处理的干净、纯粹、简单而明丽,意象淡化而明朗。这些都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