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广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来到中国留学。这些非洲青年来华留学原因多种多样,如中国所提供的优惠条件、个人发展的目标等。其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先进技术,是非洲青年来中国深造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他们的留学生活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他们为中非关系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和马里共和国籍在华留学生撒伽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众所周知,马里共和国地处非洲大陆西北部,一个距离中国13000多公里的国家。撒伽为什么不远万里选择来中国留学呢?他说:“我来中国学习深造,是被这个国家热情好客的氛围、包容友好的环境、和平繁荣的发展吸引。”在撒伽眼里,中国充满了机遇,在这里学习未来职业发展会非常有优势。
正是心中怀有这样的想法,留学期间,从社交媒体上对中国的宣传介绍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和与非洲的朋友交流互动,撒伽一直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当今的发展,希望通过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学,展现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
已经在中国学习生活4年的撒伽,是湖南师范大学一名在读博士生。在来中国之前,他就对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了毛泽东作品在非洲的传播作为课题研究方向。在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他就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撒伽对“半条被子”的红色经典故事铭记于心,他不由自主地讲起了这个故事:“长征时期,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撒伽已经研读了很多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夯实了他的课题研究功底,也让他更加了解中国。他说:“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无私奉献的雷锋,还有众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们的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撒伽分享自己的中国故事
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给外国留学生准备了一次特殊的研学之旅——“悦读中国·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学生暑期赴中共一大会址研学”,撒伽也报名参加了此次研学活动。当撒伽行走在南京路步行街、驻足于黄浦江畔,看到相差近百年历史的各种建筑物和谐地聚合在一起,他仿佛穿梭于历史与现代之间,感受到上海的独特魅力。在黄浦江悠悠行驶的游轮上,撒伽感慨道:“上海是我见过的最繁华、最漂亮的城市之一。来到这里的人应该都会爱上它。”
在上海研学过程中,撒伽和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共同参访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地。面对恢宏的建筑,撒伽说:“仿佛站在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漫漫征途的起点上。”参观过程中,撒伽认真浏览每一张照片,仔细阅读每一段文字,凝神听取讲解员的每一句讲解,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习近平主席说:“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通过这次研学,撒伽对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更加感兴趣,并坚定了“了解中国,从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始”的想法。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说,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期许的一样,撒伽在中国不仅读万卷书——学习了语言、历史和文化,还行万里路——游览了中国的许多城市。目前,他已经去了北京、天津、西安、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让他感受到了“中华美食”“中国高铁”“中国互联网”……
对于自己学校所在的湖南省,撒伽更是轻车熟路。在长沙,他参观了湖南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遗址、橘子洲、岳麓山、烈士公园。在湘潭,他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在浏阳,他欣赏了享誉天下的烟花。在张家界,他看了风景奇绝的国家森林公园。在衡阳,他爬上了中国五岳之一的衡山……饱览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撒伽更深地认识了新发展阶段中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加深了对中国的情感。
撒伽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也为他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撒伽高兴地说:“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中国学习她的语言、历史文化、人文知识、科学技术、传统美食等。我很自豪自己能够接受中国的教育,也很感激我所就读的湖南师范大学对我的教导和帮助。”
孟子曾说“恭敬之心,礼也”,所以接待礼仪的核心是要体现出交往双方的“敬意”,这一“礼”的本质思想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留学期间,撒伽在与中国人相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身上善良、谦虚、热情和真诚的“君子精神”,这让他感到很温暖。撒伽说:“我得到大学教职工很好的照顾,和中国同学相处融洽,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我在长沙有了第二个家,中国朋友就像我的家人。”
除了与中国人交朋友,体验中国文化也是他留学生活的一部分。“我曾体验过书法,也喜欢逛长沙五一广场,那里不仅有许多美食,更能感受湖南文化。”在课余时间,撒伽还参加了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悦读中国”读书会、国际留学生日、国际学生美食大赛、国际留学生运动会等活动。
撒伽表示,在中国,吃饭是件充满情感的事情。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他和很多留学生都学会了包饺子,也爱上了湖南剁椒鱼头、腊肉等中国美食。中国美食制作既精美又充满诗情画意,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意境深远。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不仅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和他一样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际青年,还通过活动从另一个层面进一步了解了中国。
此外,撒伽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欢度中国和西方节日。比如中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国庆节和冬至,西方的感恩节和圣诞节等。撒伽表示,中国给我留下的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不仅来自她壮美的河山、美丽的乡村、丰富的历史古迹和现代化的城市群,还有这个国家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进步、热情好客的人民。
在古代,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外国人远渡重洋来中国学习,这些人大多背负着国家赋予的使命而来,抵达后在国子监与中国学子一同学习。他们不仅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与文化,还学习佛法、算术、律法、天文、历法等知识。
来中国攻读博士学位,撒伽也是带着使命的。他说:“作为一名从西非国家马里来中国学习的学生,我求知若渴。希望自己能在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译者,成为连接中国和非洲的桥梁。”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非洲、了解马里,撒伽积极与老师同学交谈、与中国老百姓交往,并以学术讨论和社交活动等方式开展中非文化交流,努力践行自己的使命。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撒伽高兴地说:“中国在粮食、医疗、教育等方面给马里提供了很多帮助,这些援助为马里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例如,中国援助的马里巴马科大学卡巴拉校区,为提升马里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作出了贡献。”
2023年3月的一天,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友谊医院,中国医生徐言给患者本杰明·阿尼克巴拉复查。数月治疗后,阿尼克巴拉左腿的溃疡伤口面积已大为缩小,“中国医生的帮助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这一新闻后,撒伽非常激动,他认为这是中非友谊历久弥坚的真实写照,也希望通过中非经贸合作,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几乎所有中非合作论坛非方成员都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家庭,一幅幅合作规划图已逐步变成实景图。2023年3月初,首批来自肯尼亚的鲜食牛油果运抵上海,即日就进入市场、直达餐桌。坦桑尼亚的芝麻、塞内加尔的花生、南非的鲜梨……近年来越来越多非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到中国消费者喜爱。截至目前,中方在非洲参与修建了超过6000公里的铁路、6000公里的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中国已连续13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2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2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1%……这些不仅带动了非洲的发展振兴,也为国际对非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撒伽坚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迈向新高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