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高技能人才队伍是人才强国、质量强国的关键支柱,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作为指导我国质量工作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解读,本刊择其精要,合为采撰, 以便观览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作出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部署,强化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强调教育要发挥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作用,并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质量教育、培养质量专业领域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提出任务要求。
《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近年来,教育部坚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优化教育层次类型和布局结构,确保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发展质量教育、服务质量强国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已有很好的基础。
在基础教育方面,2022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6%,比2016年提高22.3个百分点,绝大多数的幼儿能够享受到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所有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验收,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202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6%。2021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制定出台《“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着力促进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除北京、上海、西藏3个没有县中或县中极少的省份外,其余2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制定了本地县中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组织有附属高中的48所部属高校和相关专业机构,面向中西部、东北地区2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托管帮扶115所县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在职业教育方面,先后发布了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在内的国家教学标准,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为依法执教、规范办学奠定基础。教育部等五部门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在高等教育方面,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2年的59.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国特色的高校学位授予体系、专业目录体系、评估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对接新发展格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针对解决现实问题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得益于经费条件保障与教师队伍建设。
在经费条件保障方面,会同财政部继续加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要求,调整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专项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质量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教师是教育发展第一资源作用,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现全国教师队伍量质齐升。专任教师总数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1年1844.4万人,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从 32.6%增长到70.3%,“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超过55%,高校研究生导师从29.8万人增长到55.6万人。持续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截至2022年,“特岗教师”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110 万名教师,累计派出22.1万余名教师到农村和中西部学校支教讲学,幼儿园专任教师从147.9万人增加到324.4万人,特殊教育教师从4.4万人增加到6.9万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强化,教师管理和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纲要》提出“将质量内容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教育部从教育教学和活动开展等方面不断加强质量教育,全面增强学生质量意识。
在教育教学方面,结合中小学自身特点,通过课文选编、活动设计等方式,加强质量教育,将质量第一的观念有机融入相关教材。注重通过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相关课程及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质量,逐步树立质量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将诚实守信、工匠精神等典型人物事迹纳人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提升青少年的质量意识,培养青少年的诚信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品质。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2022年秋季学期,全国新增5个省份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现全国所有省份均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目标。
在活动开展方面,指导职业院校开展“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文明风采”等育人活动,增强活动育人实效,培养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引导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强化质量意识,共有超5000院校系统举办有关活动,学生近3000万人次参与。
《纲要》提出“支持高等学校加强质量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着力培养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教育部高度重视质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已形成分层级的质量人才培养格局。
在职业教育方面,主动适应质量建设发展新要求,优化职业院校质量建设相关专业布局结构,根据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对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进行了一体化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已设置质量管理与认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药品质量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产品检验检疫、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十余项专业,2022年全国已有质量建设领域相关高职专科专业布点数1200余个。支持继续教育领域质量管理相关专业建设,推动质量管理工程(专升本)、质量管理与认证(专科)增补列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工作,培养紧缺的质量专业人才,为建设质量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在本科教育方面,引导高校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接市场需求,面向质量相关领域进行质量相关学科建设和持续优化专业设置,做好质量课程和质量师资的开发。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支持高校依法自主设置专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置质量相关本科专业,如质量管理工程、标准化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6所高校开设质量管理工程专业,12 所高校开设标准化工程专业,277所高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推动高校进一步凝练质量相关专业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中,认定7个质量管理工程专业、1个标准化工程专业、85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示范引领,引导高校突出优势、发展特色,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同时,按照质量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不同特点,统筹质量教育的通识性课程和专业课程开发,做好大纲编制工作,增强质量通识性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按照“专业能力+质量素养”的方式促进师资开发,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师质量素养培训标准体系,提升教师质量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能力。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新设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数字经济、知识产权、食品与营养等一批新兴学科专业,进一步完善质量相关学科专业体系。采取专门举措引导高校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计算、关键软件、新材料等学科专业领域建设,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组织专家瞄准科技前沿和“卡脖子”关键领域,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方向,加大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同时,积极加强质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支持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通过自主审核方式增列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工程等十多个与质量密切相关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或交叉学科博士点。支持武汉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机械工程等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了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数十个与质量密切相关的二级学科点或交叉学科点。
《纲要》对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和质量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既明确要“完善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制度和职称制度,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建立质量政策评估制度,强化结果反馈和跟踪改进”,也明确要“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重视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建设”。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和质量人才培养,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完善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制度和职称制度,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适应技术技能人才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促进两类人才深度融合。以质量专业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打破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创新技术技能导向的评价机制,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支持质量专业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资格评价。
二是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按照大中型企业先行、小微企业跟进的实施策略,逐步实现“一企一岗”和“持证上岗”的制度格局,明确首席质量官的职责,统一首席质量官的培养,强化首席质量官的任职评估和考核,提高首席质量官职业素养。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为质量强国建设贡献教育之力,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纲要》相关任务,做好教育领域质量相关工作。重点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条件支撑,合理规划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同步推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质量建设相关专业,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继续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急需,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质量相关领域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高素质质量人才,大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支持加快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让教育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储能、为质量强国建设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