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黄灿艺
(1.泉州师范学院 纺织与服装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服装材料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泉州 362000)
伞具装备在市场发展需求的空间中蓄力前进,成为一种快速消费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高品质、个性化创意产品的需求正不断增长。同时,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让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得到认可和欢迎,具有强烈传统文化特色的伞具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特色伞具的未来国际市场潜力相当大。
闽南文化发源于福建泉州地区,逐步向漳州地区、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台湾地区及海南地区扩展,影响涉及东南亚乃至全球。闽南地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遗文化众多。在历史发展中,宋元“海上丝绸之路”选择泉州作为启航点,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明清西方商人为闽南带来了西方文化,此地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遗之城”,故闽南文化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极具地域性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其中闽南皮影戏、泉州木偶戏、妈祖、惠安女、蟳蜅女服饰等都是闽南非遗名录中的典型,它们是闽南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闽南文化的结晶。
2.1.1 伞具设计现状
在伞具的发展历程中,其造型艺术中的美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时时刻刻处于发展演化的进步之中[2]。目前业内已经从材料、工艺等方面来解决伞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但从伞具本体来说,伞具设计中最大的矛盾点在于产品与文化之间的脱节[3],也就是产品文化融入的缺失。
伞具设计中伞面的大小一般是由撑伞者在伞下的活动范围来决定的,分为前后活动范围、左右活动范围和最大的身体肩宽值[4]。撑伞者前臂在伞下的活动范围在45°左右,过小或过大的角度都会使人体感到不适,也更加不利于恶劣天气下的撑伞活动。伞面的半径则大于男性、女性的最大肩宽值。伞面弧度不宜过大,空气流动会在伞面上产生压力,过大的弧度在风过大时就会引起伞具抖动、不稳、难以被控制。现在市场上的伞具设计已经精准很多,但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美学上仍有上升空间。
2.1.2 伞具工艺现状
伞的构造大体是由伞柄、伞中棒、伞骨、伞面4 个部分组合而成的。伞中棒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架,主要是用铁、铝材、玻璃纤维等材料制作而成。伞骨支撑整个伞面,分有多种规格和款式,雨伞的款式种类是要从伞骨中衍变的,可以是直杆的,又可以是折叠能撑开的,便于携带。伞面是伞中重要的部分,担负着遮雨的责任,其面料主要有3 种,成本由低到高依次为涤纶、PG 布、尼龙。涤纶颜色较鲜丽,但使用后折痕明显,不易还原。在涤纶上涂上一层银胶,就是银胶伞,其防紫外线效果较好,但经过长时间折叠,胶体容易脱离;在涤纶上涂上银光粉就是珠光布伞,色泽艳丽,深受女士喜欢,但是防紫外线效果不太好。PG 布是一种新型布料,颜色哑光,手感似棉布,阻光性较好,质量、防紫外线功能都比较理想。尼龙是伞具面料中的一个高档品种,虽然色泽艳丽,摸在手中犹如丝绸,但是受空气湿度影响较大,伞布易收缩,在常见雨伞面料中所用不是很多。伞柄是伞的握把,一般由塑料、橡胶材料组成。
雨伞的制作工艺大体分为5 个部分:布料选择、伞面开裁、伞面印刷、伞面缝合及质量检测。不同的款式、材质的雨伞在制作工艺上基本都是相通的。
伞具作为一个历经千年传承的生活必需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较高的美学价值,是市场与文化的表现。对于伞具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2.1 伞具设计同质化严重
伞具除了自身的文化特性以外还带有一定的工业产品特点,现代市场上流行的伞具产品同质化严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市场竞争为同质化竞争,出现的特点就是伞具的产品品种重复,抄袭严重,且内容代替性强,产品之间无差异、无特色、不利于消费者的识别与选择,从而导致市场竞争无法走向正循环。
2.2.2 伞具设计缺少文化元素融入
现有伞具的设计缺少文化元素融入,伞具产业发展缓慢,产品创作遇到瓶颈,而且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毫无特色的复制品,更青睐于具有特色又符合现代潮流的产品。加上现代伞具文化产品设计感不强、质量不一,很难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体验。设计者并未深刻地了解和挖掘文化元素与伞具的设计结合点,导致设计和文化关系混乱,也没能更好地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传播特色文化。缺少特色文化寓意与情感价值的设计品难以取悦消费者。
2.2.3 伞具结构设计有待优化
调查发现,伞具结构中存在诸多不合理及有待优化的地方。伞具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人们在享受伞具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承受着诸多不便[5]。比如人们在一只手被占用的情况下,需要打伞或合伞;或一只手打伞占用,在此基础上需要开车门或开锁,此时就只能放下手中的其他物品,造成许多不便。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生理条件有限,在偶遇大风大雨时,对伞具难以控制,容易造成危险。伞具设计如何做到美观与实用兼具是目前需要思考解决的实际问题。
伞具的创新设计能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伞具制品和制伞原辅材料的生产和出口集散地,拥有制伞企业超400 家,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现代伞具行业需要突破升级寻求更长远的发展道路,就要保证质量优良的同时,在设计上多下功夫,并扩大伞具的使用领域,将伞具与时尚、文化、功能等相结合,促使伞具行业快速发展转型,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在国内外保持竞争优势。
伞具的创新设计体现文化继承性。将闽南非遗及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伞具的设计,不仅丰富创新手法,还巧妙地传承非遗文化,在满足消费者审美需要的同时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高科技的产品容易出现“千物一面”的结果,会带来刻板和冷冰感,没有人文温度。伞具的日常必需性应该回归人的温度与感受,成为文化的载体,达到对文化的继承与发扬[6]。从自然与文化中汲取的灵感能促使设计师保持设计的兴奋与新鲜感。人文与物质相互渗透的伞具形态将设计与文化相结合,既拥有了创新设计思维,又保留闽南非遗特色。
伞具的创新设计在于发掘市场与设计的潜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的合力下将资源文化优势和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产品结合是大势所趋。一个成功的伞具设计,受到区域文化背景和市场消费模式的影响,加上产品外观的经年累月的渗透,形成了特殊的文化识别。随着闽南文化元素的融入,伞具将带着浓厚地域文化特色与寓意,不仅具有审美性与观赏价值,而且富含文化内涵,拥有收藏价值。文化创新的融入为伞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原动力的同时,也迎合现代市场的快速发展与跳跃,推动形成富含特色创意文化的伞具产业链,以文化和产品特色的号召力推动福建产业伞具经济与非遗文化的双向繁荣发展,拓宽国内外市场。
融入闽南非遗元素的伞具开发设计目标主要有3个方面:旅游文创产品、时尚搭配精品、日常实用必需品。伞具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设计成品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能区别于现有成品并具有独特的美感[7],形成既融合非遗传统元素又结合现代科技的新型伞具,开发出闽南特色系列衍生旅游文创产品。伞具的设计不应只面对国内更应放眼于国际市场,扩大中国特色伞具的影响力,对伞具的伞面伞柄进行创意设计并搭配相应的服饰造型使其作为时尚单品在潮人和秀场中流行。伞具作为日常必需品,需更新功能性的同时增强美观性,从孩童、情侣、老年人等不同的群体切入,设计相关系列作品让普通的生活用品带有仪式感与趣味性。
伞具的开发设计,从非遗文化到特色民俗,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有多重可塑造性。
4.2.1 非遗特色元素提取再设计——以蟳埔女为例
蟳埔女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蟳埔女头饰色彩绚烂、造型大方,素有“头顶上的花园”之美誉。其服饰、头饰、耳饰文化别具一格(见图1),这些配饰因蟳埔特定的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如图2 所示,对蟳埔女造型元素进行提取再设计,伞面提取蟳埔女头饰及服饰造型进行设计,伞面外部为蟳埔女头饰,底纹为海浪线性化,内部是蟳埔女服饰配色及纹样绘制(内外部花纹可置换);伞柄分开设计,一款为蟳埔女可爱造型,一款为简约版海纹圆柱体,可根据伞面随意搭配。根据人体伞下活动范围及最大肩宽值选取通用值后设计伞面直径95cm,面料选用PG 布,手柄制作自动挡开关,方便开合。图3 为融入蟳埔女文化元素的设计在伞具上的应用表现。对非遗特色元素进行点的提取再设计,在隐喻中传承文化的同时增加设计亮点,是伞具开发设计的新方向。
图1 蟳埔女造型(作者自摄)
图2 蟳埔女伞面伞柄设计稿(作者自绘)
图3 蟳埔女伞面伞柄设计应用(作者原创)
4.2.2 非遗元素拆分再设计——以泉州提线木偶为例
泉州提线木偶戏(见图4),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戏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泉州提线木偶戏是形象化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浓缩,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寓教于乐,是闽南地区一代人美好的儿童回忆,维系着闽南同根同族的乡愁,并具有超高艺术品位与价值。以该非遗文化的形象进行元素的拆分再设计,如图5 所示,以设计儿童伞为主,伞的形状设计成圆弧状可减少对儿童的刮伤,伞面为木偶服饰夸张平铺,伞中心为领口加斜襟并进行花纹设计,伞尖为木偶头和脖子,手臂则在伞面上用软铁丝支撑,随心变换手臂弯曲程度,伞柄为木偶鞋子造型,制作材料为树脂,开关选用推拉式,伞面外边缘增加反光条,根据儿童身体各参数设计伞面直径为70cm,面料选用PG布。将提线木偶在儿童伞具上进行趣味化设计,让新一代儿童身心愉悦地学习闽南非遗文化,拓宽非遗传承发展的路径,同时也创新伞具开发设计的思路。
图4 泉州提线木偶戏(图片来源于百度)
图5 泉州提线木偶伞具设计及应用(作者自绘)
4.2.3 特色民俗活动故事化展示再设计——以火鼎公婆为例
泉州火鼎公婆(见图6)是流传于福建泉州一带的古老民间传统舞蹈,有“烧去千灾,迎来百福”之意,具有美好祝愿,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图6 “火鼎公婆”民俗祈福活动(图片来源于百度)
如图7 所示,对特色民俗活动火鼎公婆进行故事化展示再设计,伞面外部设计为“火鼎公婆”在活动中的表演造型,将造型图案化,增强故事性与记录感,内部图案设计为两个半形灯笼,增加立体视觉感;伞柄设计为“C”造型,方便撑拿,底纹为建筑物的不规则花纹,正面带有“祈求万福”字样,背面带有“火鼎公婆”字样,祈求平安与吉祥,设计伞面直径为95cm,面料选用PG 布。图8 为融入火鼎公婆文化元素的设计在伞具上的应用表现。以民俗活动的故事化进行原生态设计,保留文化的原始魅力,添加现代的绘制手法,是伞具开发设计的新方法。
图7 火鼎公婆伞面伞柄设计稿(作者自绘)
图8 火鼎公婆伞面伞柄设计应用(作者原创)
本文围绕闽南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伞具的创新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闽南特色伞具的开发提供新思路。人文化的设计不仅追求伞具的功能性,更探寻伞具的文化美学及产品服务于人的内涵,并跟随人的喜好和时代的发展,找到设计的价值,开展具有辨识度的产品设计,是连接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形式,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方式,不仅取悦消费者,还会为商家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更可观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