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伴教育理念的“1+1”型同伴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

2023-11-16 02:52陈映洁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同伴培训评价

陈映洁

【摘 要】同伴教育是一种同伴互助和相互影响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是同伴间的知识传递交流,还侧重于同伴间的学习、交流与分享过程中的相互影响。“1+1”型同伴学习方式是同伴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中进行“1+1”型同伴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的探究,从配对方式、角色定位、评价机制、教师管理等几方面科学地建构该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愿景。

【关键词】同伴教育 “1+1”同伴学习方式 配对方式

同伴教育是一种同伴互助和相互影响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是同伴间知识的传递交流,还侧重于同伴间的学习、交流与分享过程中的相互影响。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教育改革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转变,初步构建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框架。在此基础上,各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教育探究应运而生,这其中也包括同伴教育。

笔者所在的小学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学生生源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在全校学生中占比高达95%。由于受到父母的文化水平、生活条件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影响,多数学生的学习条件较差,缺少家庭教育的必要支持,与之相应的是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學习习惯普遍较差,这为学校实施同伴教育创造了条件。

一、“1+1”型同伴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

同伴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也会有所应用。笔者就同伴学习方式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同伴学习配对形式多以“1+1”型为主,但配对组合方式比较单一,多数为集中“补差”的形式;同伴学习小组的构成多数以教师的指定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需求与意愿;学生配对后的学习过程缺少评价反馈,经常“虎头蛇尾”;教师没有关注活动过程,干预过多,同伴学习效率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效不明显。结合上述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师生对同伴学习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②学生参与同伴学习的意识较弱,合作能力较差;③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同伴互助学习流于形式;④缺少评价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同伴教育理念,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1+1”型同伴学习小组的实施策略探究,尝试科学地建构该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体系,以期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愿景。

二、“1+1”型同伴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

“1+1”型同伴学习方式具有形式简单、好操作、易调控的特点,是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根据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配对方式、角色定位、评价机制、教师管理等几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1+1”型同伴学习方式的配对原则

1.自愿原则

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素养背景下主要育人目标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任何教育行为都应遵从自愿原则,配对过程应以学生自愿为主,以教师指导调整为辅。教师可以通过问卷、心愿单、双向选择等多个环节的调研,最终实现成功配对。配对过程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

2.互补性原则

学习小组的配对要遵循互补性原则——取长补短,这是配对方式实现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之一。有差异的小组成员,各尽其责,各取所需,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来快速影响对方,在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同伴学习小组的高效运转、长效运转。

3.合作性原则

教师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避免强势单兵作战,让学生得到集约式发展,让小组成员找到自己的角色,主动参与、积极发展。配对时,除了考虑学习能力,更应关注学生的性别、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为合作的有效性做好必要的准备。

4.稳定型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配对小组应尽可能保持稳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增进双方的了解,提高合作效率。在此基础上,以月、学期或个人意愿为依据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更理想的配对效果。

(二)“1+1”同伴学习配对方式的划分

1. 配对方式

笔者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现状,细化已有的“1+1”配对方式,从性格、性别、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意志品质等多个维度思考,归纳出三种主要配对方式。(见表1)

2.角色定位

学生在组成“1+1”型同伴学习小组后,教师要给予明确的角色分配。小组成员间要合理分工,调动学生参与同伴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通过角色定位,增强同伴学习方式的新鲜感,强化责任意识。“1+1”型同伴学习小组的形式简单,但根据分配方式的不同,可以设立组长、发言人、指导员、日志记录员等角色,并定期互换,让组员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明确自己的优势或发展自己的短板,树立自信心,提升综合素养。

(三)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是对整个同伴学习小组各个方面的评价,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同伴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这是形成同伴学习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评价表包括:①小组成员的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和谐相处、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②小组的集体评价,从任务完成、学习效率、进步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此外,还有“心愿单”环节,针对现状提出自己的愿望。如此,通过定期的评价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和对方的闪光点,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同伴关系的良性发展。

(四)教师管理

“1+1”同伴学习小组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且这种指导也不是一蹴而就或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根据需求不断演变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1.专题培训和个别辅导

专题培训是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根据同伴学习小组的分类和角色定位,组织开展相关的专题培训:根据组員的角色不同,开展工作职责专题培训;根据同伴学习的各类评价表册,进行应知应会的专题培训;根据“小先生”的重要职责,组织怎么讲解题目的专题培训;根据同伴学习小组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开展特色专题培训,如如何合作、闹矛盾怎么办等。专题培训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学习如何处理平时活动中的关系,为同伴学习建立良好的实施支架。

个别培训是专题培训的有效补充。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在同伴学习活动中,学生间肯定会有特殊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进行个别辅导,通过手把手的个别指导,引导配对同学处理应对不同的人和事。如指导“小先生”如何应对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差问题,指导个性活泼同学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赢得配对组员的欣赏等。

2.组织交流

学生的学习能力、意志品质、个性特点都会在无形中影响“1+1”型同伴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应关注各组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组织开展交流活动,选取典型的事例(正面与反面,个人和小组集体)进行交流分享。通过分享,传递同伴成功的学习经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其他小组提高学习活动的效能;同时,对于其他学生和学习小组也起到一种激励作用,有利于促进同伴学习活动的更好开展。

3.积极评价

在同伴学习中,教师的评价是综合性评价,更具肯定性和引领性。教师可以在学期末设立“最佳小组”“最佳组长”“最大进步”“最佳合作”等一系列奖项来给予同伴学习小组及组员较高的评价,激发学习小组的积极性;也可以设立流动奖章,每个月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进行阶段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具有时效性和延续性,更具有激励作用。

“1+1”型同伴学习方式是同伴教育中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科学建构“1+1”型同伴学习实施体系,能为后续教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该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对同伴学习小组的长期观察,有序开展各项专题培训和个别辅导;对于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对于评价的落实;等等。教师只有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与教师同伴学习交流,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更加凸显“1+1”型同伴学习方式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有升,兰玉萍. 同伴学习中的“教学相长”与课堂教学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8(2).

[2]吴玉龙,杨中陶. “三全育人”背景下同伴学习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作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7).

[3]史思维.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塑造良好同伴关系[J].成才之路,2021(36).

[4]韩宝枫. 谈谈教学中的“合作式学习”[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4).

猜你喜欢
同伴培训评价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