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刚
两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初冬,我在这里走过,留下了一段影像和感慨。
《有一座矿井叫做垞城》,这个只用一天时间制作成的粗糙短片,上传网上后,有十多万人关注。也总有人跟我谈起这段视频,这让我很是感动。我知道,那视频无意间拨动了一群人的心弦,这一群人叫矿工。
两年间,我走了许多煤矿,垞城、权台、新河、张集、旗山、卧牛、义安、青山泉、夏桥、韩桥、夹河、大黄山……,最忘不了的还是徐州煤矿。这里有老一辈矿工的汗水,也有我们已经渐行渐远的青春。徐矿,对于一些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能领取工资的工作单位,一座矿井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可对于一些人而言,这里就是家,就是血脉和汗水以及灵魂交织的所在。有苦有难也有数不清的骄傲和荣光。
细雨潇潇,寒风凛冽。我再一次走进已经关闭的垞城煤矿时,内心被重重地撞击着,撞得心痛。
留守人员告诉我,前段时间有一位家住南方的老矿工,利用到徐州看病的机会,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垞城矿。他怯怯地请求看门的工人,说自己是垞城矿的退休职工,年龄大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趁现在还能走动,想到矿里看看,到井口、到他曾住过的宿舍看看。“你们放心,我一根草都不会拿走,就去看看,行吗?”门卫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说,我也是垞城人,您看吧,随便看!
门卫远远地看着老人在空旷的工业广场上踯躅,不知道老人在想什么、在回忆着什么。夕阳落下,广场上看不到老人的身影。门卫本想见到老人的时候,请他到家里喝壶老酒,但直至天完全黑下来,也不见老人出门。门卫以为老人已经从另外的出口走了。只能带着几分遗憾关上大门。可是,第二天一早那个留守人员例行巡逻时,忽然发现空无一人且早已断电断水的采掘工人宿舍楼里有了动静,走进去,在一个房间里再次看到了老人。老人带着歉意说:“真对不起,没给你们打招呼,我、我就是想在原来的宿舍再住上一晚,我在这里住了三十年啊!”巡逻人员的眼里含着泪水,他们无法想象一个老矿工是如何在这黑洞洞的破旧宿舍里蜷曲了一夜,但他们都能理解老人,因为他们和老人一样,对这座矿井有着割舍不去的情感。
负责留守的同志知道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因为从矿井关闭之后,这里就总有不断探望流连的身影。他们担心老人的安全,心里也无法面对老人独自蜷曲在破旧宿舍的内疚,向领导报告此事。于是,在原来的矿医院专门设了两张床铺、配上被褥,只为了那些回矿探望不忍别去的老矿工。
细雨拂面,遮住了我两颊的泪水。我被深深地感动着,为那个专程而来的老人,也为这些有情有义的留守人员以及那些批准留下两张床铺的管理者。我似乎明白,一个企业何以历经百年风雨但精神常在,何以有那么多的人在看过我的短片后留下滚烫的言语。在这份执着的情感面前,我只想以最朴实的语言向這样的人们致敬,你们,是真正的矿工!
煤矿是资源型企业,由荣到枯几乎就是宿命。有时候很无奈,从直观上说,我们愈是拼命地努力,资源枯竭、煤矿关闭的这一天可能就会更早地来临。可一个人看到曾经的家,一去不再而无动于衷那还是人吗?都说,不要忘了乡愁啊,矿,就是咱的乡愁!谢谢了,我知道,即便是泪,矿工的泪也有着外人不知道的坚强!
今天的徐矿已经走进了新天地,多元发展、绿色发展让徐矿人有了可以更多期待、更多更温暖的明天。我亲眼目睹一位老矿工因听到徐矿领导“决不让一个徐矿人下岗”这样的承诺而潸然泪下。岗,那个叫做矿的岗,哪里是一个岗,那是一个家,一个满是乡愁的家。
远处,徐矿总部的大楼灯火渐明,由西区前往东区,由淮海路迁到钱塘路,当真是淮海波平、钱塘浪起。我知道,一个有责任有希望的企业盛得下我们暖暖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