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笔
现如今,写毛笔字已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了。大凡能经常手捉毛笔之人,往往非同寻常。
毛笔飘逸的身姿,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身段是笔直坚硬的竹子削成的,笔头是柔软韧滑的动物毛发做成。毛笔精致的样子让我联想到一双双精灵的手在小心翼翼地组合着,那么仔细,那么有耐心。慢工出细活啊!
翻开那些历代经典字帖,真草隶篆飞扬其间,柳体、颜体魅力四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呀,在这些龙飞凤舞的文字上得以充分展现。
我曾看过一幅影印版的《兰亭集序》,那些典雅灵动的文字让我的思绪穿越时光隧道,来到翰墨飘香的古代。古人读书的第一课就是临帖和句读。汉字方方正正,正是书法艺术的最佳载体。
临帖时候,先是选好毛笔,定好坐姿,桌面摆好微黄的纸,这是受学的开始,带着很强的仪式感。学生不得不端正心态,集中精力,吐纳丹田,运足底气,在老师手把手地指导下,一笔一画,一点一顿,一勾一提,小心翼翼,来不得半点马虎。用毛笔书写,心力充足,手腕有力,下笔舒缓急促有度,若是随意散漫,字肯定横竖不直,提钩无力,美就无从谈起。
毛笔跟汉字的关系,恰似肉体和灵魂的关系。只有毛笔那种粗细变化的线条才能写出汉字的神韵。毛笔写出的汉字是一种艺术,突破了文字仅仅是表达讯息符号的定义的框架,上升到美的艺术范畴。
草书,一泻千里,气势奔腾,像一阵来去无踪影的风,又像一群迎风疾驰的马,让人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内心不断涌动着激情;楷书,端庄大气,严正有序,犹如阅兵仪式里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军人,又如端坐教室里的学生,让人产生庄严肃穆之感。其他各种字体随境变形,开张闭合,重轻浓淡,错落有致,展示着变化万千、各具特色的无穷魅力。
毛笔字饱含着丰厚的华夏文化底蕴。只有理解了字的意蕴、字的画形,才能用文学之美、绘画之美将这个字的美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果是单纯地懂得这个字的笔顺笔画,是没办法写出美感的。
俊美的毛笔字需要美丽的景色和美好的心情来促成呈现。弯弯曲曲的小溪,和煦温暖的春风,明媚灿烂的阳光,共同组合成了美景。王羲之他们带着美酒,趁着大好春光推杯换盏,狂歌痛饮。心情可谓是兴奋之极。酒后微醺,趁着酒兴作诗吟曲,泼墨挥毫,书字作画,兴尽而归。如此场面谁人能忘?
酒香诗美之际,王羲之文思泉涌,大笔一挥,写就了冠绝千古的《兰亭集序》,洋洋洒洒,令后人景仰不已,成为后学之典范。一篇序文,一幅书法作品,蕴含了众多的美,美得让人窒息。
每到一处,看到古人留下一个个雄浑有力的字,总是让我心生敬仰。走进一户人家,若墙上挂着文人翰墨,便有一股书香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高雅之气。
学习书法,修身养性。久而久之,书法就会融入一个人的气质。性情烦躁之人,练习书法,可静心。因为,临帖描摹需凝神静气。日子久了,整个人就沉稳下来、安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另外,在习字的过程中,不断地翻阅、了解、触碰中国传统文化,拓展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境界,渐渐形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之态。
铅 笔
秋天来的时候,我跟着秋天走进了校园,握到了秋天一样色彩的铅笔。
小孩子刚刚上学,唱上几句动听的歌,读上几行朗朗的诗,是他们最高兴的事。特别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只要学会了说普通话,像电视电影里的人物一样有模有样地说上几句普通话,就会招来同龄人羡慕的眼光……
只是那些方方正正、长长短短的汉字像一颗颗坚硬的小石子砸中我的脑袋,让我头疼。那些结构复杂的字就像毛毛虫一样令我们害怕。什么半包围啦,左右结构啦。
我玩惯了泥巴的手怎么也使唤不了铅笔,动不动字就被写歪,动不动笔尖就被折断,不知道如何下笔。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我沮丧地拿着橡皮擦来回地擦着。
有时候,见到蚯蚓一样的文字,烦了,我便赌气地将铅笔扔到一边。
老师的手来了,像豆腐一样滑柔的手,按住我脏兮兮的小手,拿好握紧铅笔,然后一横一竖地写。有了老师的手,铅笔似乎变得很乖,能清清楚楚、一笔一画地写出字来。但是老师的手一放开,铅笔又变成了顽皮的孩子,繼续不听我使唤。笔画散开,无法紧凑。女老师是新来的,说话的声音柔得像一团棉花,把所有的焦虑都吸了进去。
我那只瘦小的手紧握着铅笔,眼睛死死地盯住那个字,一笔一画照着写下去。谁知抖动不已的手将一横写斜了,或将一竖写歪了。最后总算歪歪扭扭地写成了,却又发现不是少了一横或者一竖,就是整个部首都写错了。
面对着这些凌乱如麻的错字,我不禁将头摇成了拨浪鼓,一个劲地叹气。好在旁边有橡皮擦,随时能小心翼翼地擦掉。擦掉了错字,重新练写;错了,又擦掉。我不服输,反复练习,终于把那些难写的字写好了。
老师的脸像秋天的太阳,有点高,带着温暖。那些鼓励的光芒给了我无数的信心。后来,我当了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和关爱应该是始于此处。
铅笔性情温柔,写在纸上是浅浅的。一旦写错了,只需要橡皮擦擦,就能擦掉了。所以铅笔头上常常戴一顶红红的帽子,那就是橡皮擦,供孩子们随时使用。
橡皮擦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令我不再怕错。我的手不再抖抖索索了,变得有些坚定了。即使对笔画把握不太好,也没有犹犹豫豫,而是看准了就写了。写一次,不好看,再写。直到写好了,写到自己满意了,才交给老师看。
有了信心之后,我撒开手地写,不断地修改,铅笔修长的身材渐渐地变短了,笔芯变成了纸上那些越来越整齐、越来越漂亮的字。等到那些字乖乖地听从我指挥了,心爱的铅笔也便悄悄地告别了我。
彩色铅笔的笔芯是彩色的。一削开木质的外皮,便露出诱人的红色、绿色的笔芯。小孩们情不自禁地画起来,画出娇艳的花,画出天边的彩虹,还画出一些只存在于他们脑子里的东西,比如会飞的马、可以吃的云等。这些彩色的铅笔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我越长越高,铅笔越削越短,短到手指头都握不住的时候,就被无情地扔在了一边。无数支铅笔削到很短的时候,小孩子就长高了,渐渐地离开了这些幼稚的铅笔,握住了身穿金属外衣的钢笔了。
铅笔芯有毒性,大人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小孩不要触碰那些刮削的铅笔屑,让小孩用完铅笔后认真地洗手。有些小孩有咬笔头的坏习惯。遇到不会写的字或者解不了的题,他们便皱着眉头、咬着笔头作苦思冥想状。有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笔芯,看到的大人都会立刻制止。
我手握铅笔的时候,常常趴在窗台上唱着《童年》,等待着放学后清洗一只被铅笔弄得淡黑的手。心里期盼着时间快快过去,自己快点长大,早日挣脱父母过度关切的目光,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
钢 笔
小时候看到口袋插着钢笔的大人,我想:那一定是个吃“皇粮”的干部。“干部”们身穿的中山装或衬衣,胸口处有口袋,口袋里总是插上钢笔。笔头亮闪闪的,很神气。插有钢笔的人也总是很有派头,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地走过人群,让别人羡慕不已。大人们说,口袋插钢笔的,不是干部就是知识分子。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用上钢笔来写字记录事情。
我曾经看到过一位面黄肌瘦的老乡,他上衣口袋里竟然也插着两支笔。知道他底子的人都一笑了之:他没进过学校,也没读过书,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我曾偷偷地观察他,想看看他口袋里高贵的、心爱的钢笔究竟是啥样的。他脱下了外套后,看看四周没人,迅速地取下那两支笔。我顿时傻了眼:原来那根本不是什么钢笔,而是两个空空如也的笔套!
钢笔也曾让我在小伙伴面前变得趾高气昂。我不再哭鼻子了,像钢笔一样坚硬起来。写字很少有错漏了,也不需要软软的橡皮擦了。钢笔写出的字比铅笔写的更清晰了。
我饶有兴趣地看着钢笔。它长着一个细长的肚子,像一个时不时口渴肚饿的人一样。钢笔是要不断喝东西的,它的“可口可乐”就是墨水。每逢钢笔饥饿的时候,写出的字便是模模糊糊的,叫人难以辨认。主人赶紧拿来墨水瓶,打开盖子,轻轻一捏钢笔的肚子,排出钢笔一肚子的气,然后把钢笔头伸进墨水瓶的液面之下。钢笔猛地一吸,墨水便沿着笔头“哧溜哧溜”地吸进肚子里,原来干瘪的肚子慢慢胀起来,一口气喝了个肚圆肠满。
高年级的作业比低年级多,常常是几页几页的抄写。好在钢笔肚量大,一次痛饮就够写一次作业了。铺开一张洁白的作业纸,尽情地书写,不再有手握铅笔时的胆怯和犹豫了。
我的手还是有些柔软,握住钢笔的手一定要像钢笔一样刚劲有力,要不然移不动有些沉重的笔尖。笔尖是金属做的,写到纸上,总是有一些摩擦力。如果手缺乏力度,就不能顺畅地写下去。
什么是白纸黑字?看看钢笔字就知道了。黑色的笔画深深地透到纸里,那么清晰,没有哪一笔是含糊的。因为写得坚定,没有涂改的痕迹,整个纸面看起来整整齐齐,非常好看。
面对着洁白的作业纸,我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玷污了它。鋼笔写的字一旦落到纸上,持久不褪。那时候,写档案等重要的文件时,都是用吸满碳素墨水的钢笔。
纯金属的钢笔,拿在手里很沉,那是比较贵重的,经久耐用。很多人,一支钢笔用了一辈子。即便写了很长时间,笔尖依然没有被磨损,依然是尖尖的感觉,写起来沙沙作响,很过瘾。比较便宜的钢笔除了主要部件是金属做的,其他部分就是塑料的。用的时间久了,或者写字时过于用力,塑料的部分就会慢慢磨出底色,慢慢地就烂掉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钢笔的美好时光慢慢地过去了。也许是每次写完了,都要吸墨水,有些麻烦;也许是有时候不小心打翻墨水,弄脏一片,难以清洗。渐渐地,钢笔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圈,静养在笔盒里,成为一个文具的标本。取而代之的便是携带使用都非常便捷的水笔。只是八面玲珑的水笔却再也写不出钢笔字的骨架和笔锋!
莫景春:毛南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曾在《文艺报》《民族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散文数十万字,有作品被《散文选刊》等刊物转载。曾有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5》等各种选本,著有散文集《歌落满坡》《被风吹过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