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天凉好个秋

2023-11-16 02:00李美昌
含笑花 2023年6期
关键词:坪村罗家哨所

李美昌

在一个初秋的午后,我第一次来到罗家坪村。这个英雄的村子,因为一场战争,而载入历史。关于44年前秋天的那场战争,每位罗家坪人讲起来,仿佛历历在目。那些画面,如血液一般刻进他们的心里。从那以后,我常到罗家坪走走看看,对罗家坪有一种别样的亲近。

这个秋天,我再次踏入罗家坪,找寻罗家坪蕴藏的民族团结之魂。而这个魂,就在罗家坪一点一滴的行动里,在保家卫国的坚守里,在不动声色的和美与共里……站在山之巅,俯视罗家坪,一种别样的情愫暗生,远方的稻田里,飘过一缕稻香,香漫四野,欲说还休,只道天凉好个秋。

民族团结故事,在历史的长河里,犹如罗家坪大山周围的群峰,绵延不断。

罗家坪自古便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这个仅居位着106户人家的村子,演绎、见证了无数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罗家坪的村民大多姓熊,既然大家都姓熊,缘何村子叫罗家坪。一位老人说,因罗家坪是一户姓罗的人家到此开辟的土地,因而得名罗家坪。后来,罗家人搬离了罗家坪,有的到域外拓疆土,还有的到中原谋生计。据村原支书熊光斌介绍,他们熊家到此居住已有8代,按20年一代计,熊家也在此居住了160年。这160年的变迁里,有着多少关于民族团结的赞歌和故事。一如40多年前那血染的风采里,每一个村民都是临风而立、峥峥铁骨。

熊光斌的父亲是村里的老村长,参战官兵到来后,他们把官兵们分配住在各家各户,大家把最好的地方腾退出来给官兵们住,把家里最好的粮食拿出来给官兵们吃。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兵,无论什么民族,无论来自哪里,罗家坪村民都把他们当儿子和女儿,亲如一家人。熊光斌深深记得,官兵们临上战场时写了一封封遗书交到他父亲的手里,他父亲拿着那一封封信,湿了眼眶。

边防部队收复罗家坪那天,16岁的熊光斌就跟在攻击部队的后面,给参战将士送弹药、送给养、后运伤员和烈士。这以后,当村长的父亲在自家门前支了一排大灶,天天带领母亲、姐姐和他轮流来帮厨的其他村民,给守阵地的解放军煮饭、做菜,天天冒着枪林弹雨往阵地上送饭、送开水。他们用水袋背热水上山,背上烫起泡也毫无怨言。

战争打响的那一天,村里的大小伙子和有劳动力的男子都出动了。他们在罗家坪大山下待命,只要山上有需要,随时准备着冲上罗家坪大山。村里老弱妇孺则躲到罗家坪的山洞里,就是如今的“将军洞”。他们在洞里听着山上不时传来的阵阵枪声、炮声,待枪炮声渐渐稀疏,纷纷跑出山洞,来到罗家坪大山下,眼巴巴的等待着山上下来的是否是自家男人,亦或是自家儿子,还有那住在自己家的战士。

曾经,分你家和我家,战时大家是一家。曾经,分你的和我的,战时我的也是你的。战争,让罗家坪的血液凝聚在了一起,让民族的精气神凝聚在了一起。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罗家坪村村民全体参战,上到耄耋老人下至学前儿童,人人争当民兵,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从后勤保障到前线支援,哪怕是防御作战期间,罗家坪村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村里有8个村民只有7只脚。他们说,为了国土完整,一切付出皆值得。记得多年前采访过一位独腿的罗家坪人,他的名字我早已记不住,但他的话却一直记得清晰,“打仗嘛,总要有付出,比起死去的战士,我算幸运的了。 ”

“00”后的戍边烈士陈祥榕曾写下的一句话:有一种深情表白,叫作“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读着这句话,我泪眼婆娑,此刻,我读懂了罗家坪人眼眸里的坚毅、纯粹和炽热。这份深沉的爱,是罗家坪人守边固边的执着,是罗家坪人强边兴边的果敢,是罗家坪人富边美边的担当,更是罗家坪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感。

每年七八月,到罗家坪老兵便多了起来。

在村民熊光全家的堂屋里,特意开辟了一个角落,收藏记录着每一次与老兵们团聚的场景。

我翻到一本相册,里面有老兵们到罗家坪参战时的照片与老兵现状的照片。那时,他们一个个青涩而内敛,稚气未脱的样子,青春得让人不免想到《芳华》。如今老兵们已是两鬓斑白。他们离开罗家坪时,可能也不曾想到,有一天会再踏入罗家坪,寻找逝去的时光。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操着各种不同的口音,有着不同的民族风俗,可一到罗家坪,就把自己当成了罗家坪人。

“老兵的记性真好啊,几十年没有到过罗家坪,尽管这里早已变了模样,可他们仍然记得当年住的哪间房。”村民熊大嫂回忆。

有些经历,只一眼,便万年。有些故事,只一瞬,便千年。而老兵们对于罗家坪,一旦遇见,便是万年。他们寻着故去的脚步而来,踏着未来的向往而去。

老兵们一回来,村里就像过节一般,既把他们当成远道而来的客人,又把他们当成离乡已久的游子。罗家坪战斗纪念日那天,罗家坪村会举行一个盛大的老兵欢迎仪式。全村老少与官兵们同歌共舞,同食一瓢食,同饮一箪饮,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兵致敬,向为祖国奉献过青春和生命的老兵们致敬。老兵们也会组织一些地方特色的节目,与罗家坪村民合乐,不同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在罗家坪深深的扎根。

每次来罗家坪的老兵都不同,而每一个到罗家坪的老兵,都怀着深深的敬意,拜谒这座神圣的大山。他们会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村民,也会跟村民们讲外面的世界。那些似乎与己无关的故事,风一样的留在了罗家坪,给久居深山的村民注入了不一样的血液。

关于“和”,罗家坪人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即团圆,“和”即团聚,“和”即团结。在他们的观念里,“和”便是“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在罗家坪村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名叫王玉仙,大家都知道王玉仙为了等得丈夫回家团圆,整整坚守了44年。1979年2月的一天,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王玉仙和往常一样目送丈夫熊炳安出门,体贴地告诉丈夫做好饭等他回家一起吃饭,这一等就是44年。熊炳安在战场壮烈牺牲,可王玉仙不相信丈夫就这样抛下她不管,只要没看到尸体,她就宁愿相信丈夫在不远的地方好好的活着。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红颜等到了白发,从不惑年华等到了耄耋之年,依然等不到丈夫的归来。从丈夫出门的那一天起,只要闲暇下来,王玉仙总是会坐在家门口呆呆地望着罗家坪大山的方向,一坐就是44个春秋。44年来,她未曾改嫁,未曾搬家,哪怕是脱贫攻坚时期,她也怕家里改造了丈夫回来找不到家的方向。王玉仙用一生坚守了“爱的诺言”,用一世坚守着“和家团圆”。

在罗家坪,像王玉仙为爱坚守的人很多,村里人只要结了婚,就是一辈子的承诺,几乎没人离婚。

熊光斌与妻子的遇见是战场上的佳话。17岁那年,熊光斌毅然扛枪参战,在边境线上的几个哨所一呆待就是21年。刚去哨所时,熊光斌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一身军装英俊逼人。一天,熊光斌正在天雨哨所值勤,看见远处有一位身着苗族裙的姑娘牵着马,驮着东西往哨所而来。对面的敌人对送补给的人,丝毫没有手软,不时有枪声传过来。熊光斌生怕敌人的子弹伤了送补给的姑娘,拉开枪栓一边打一边接应,眼看他们就要走进地雷阵,熊光斌比他们还急,立刻从哨所里窜了出来,他不顾危险,钻过山林,蹚过雷阵来到姑娘面前。见到姑娘的第一眼,熊光斌便沦陷了,此生不找她做妻,不如不找妻。

为了安全起见,熊光斌便带着姑娘从另一处危险的山崖上绕过雷阵,安全抵达天雨哨所。姑娘也对英勇的熊光斌一见钟情,便在战地结下了终生情缘。姑娘的父亲、兄弟知道后,极力反对,都说熊光斌在战场上太危险,不知哪天子弹不长眼,她后悔都来不及。有些情缘,只一眼便是终生。熊光斌和妻子便这样缘定一生。

后来,他在哨所一待就是21年。21年来,他与妻子聚少离多,但无论人离多远,他们的心一直在一起。就像熊光斌说的,短暂的离别,只是为了更长远的团聚。他们用生命在守卫国土不受侵犯,把浪漫写在了边境之上。

在罗家坪村,爱国爱家已经是人人的行为自觉。项左弟是罗家坪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她家三代人坚持义务巡边,有一次,邻国军事人员趁夜移动了193号界碑,老人发现后就带领村民及时把它移回原处,她儿子熊炳清,则在巡边中首先发现了侵占罗家坪大山的邻国人,并将这一重要情报报告了边防部队,现在,她孙子熊光泽接下他们的手中的担子,一家三代人,义务巡边70载,被评为“云岭楷模”……村里的普通妇女陶开秀,丈夫参战牺牲才3天,就背着孩子上山为部队抢修工事。村民熊炳武、杨开仙等人支前参战、守边护边的故事也进了村史馆。

罗家坪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民族团结进步史,他们把家国情怀,厚植于家,升华于国,融之于心,践之于行。正像《国家》这首歌里唱的那样:“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云溪潺潺,雾出岩岫。清晨的罗家坪村还在被山雾笼罩,勤劳的苗家姑娘就已背着背篓前往家畜养殖基地,窈窕的背影渐渐没入白雾萦绕的“仙境”之中。

人海茫茫,歌声四溢。每年春节,罗家坪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赶往国际花山场,对歌、跳芦苼、倒爬花杆。来自南亚、东南亚的苗族,聚到国际花山场,同过一个节,同圆一场梦,花山场上的欢声笑语传遍五湖四海。

姤妆宙男,爱传四方。关于姤妆宙男的英雄故事和爱情传说,在罗家坪的后山草坪上,以现代的方式演绎,每年姤妆宙男纪念日,两只蝴蝶翩翩而来,为爱而舞。

盛情之下,洋溢的笑容、欢快的芦苼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此情此景让人深深感受到,这里是开放、热情包容的罗家坪,一个各民族共居共乐的祥瑞之地。

“以前,村子的路都是砂石路,难走费时也长,村子里遍地都是开着裂缝的土房,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居住条件相当艰苦。”村民熊光全说。

战后的罗家坪,开始了兴边富民的实践之路。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罗家坪人民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全村老少齐动手,有力出力,有物出物,集全县之智,聚全村之力,罗家坪轰轰烈烈的开始建设现代边境小康村。依托底蕴浑厚的苗族文化,修缮了芦笙特色寨门,实施了苗族特色民居改造,兴建苗族文艺广场、文化长廊。围绕红色文化,罗家坪村还修缮了大山主峰碑、营房、场地、阶梯等战争遗址,将罗家坪打造为战地文化旅游基地,带动餐饮娱乐、农副产品等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杉树、草果、草珊瑚相继在罗家坪种植发展,并在村尾建起了一个标准化的小耳朵猪养殖场。今天的罗家坪,民族文化旅游、战地文化旅游、生态文明旅游三位一体同步推进,村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村里基础设施的变化。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村里也建成了旅游村,以前想都不敢的事現在变成了现实。谁会想到我们村变这么美呀!”熊光全感叹着说。而熊光全也顺势在村里开起了一个“老兵之家”,做起了餐饮服务,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问起收入情况时,他不好意思地说:“不多,每天都有人来。老兵来的时候,基本都是满桌。”原来的老房子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他又在旁边重建一间大房子,能接待更多的旅游服务。

战火早已消逝,历史印刻在了大山脚下罗家坪村的老一辈人心里。昔日历经战火硝烟、饱受战争创伤的小山村,已迎来新生,一副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游客中心、文化广场、风雨长栏相继建成,从马关到罗家坪的路,也修成了柏油路。罗家坪先后被省州评为“州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平安村寨”。

如今的罗家坪,已是洒满民族团结进步种子的热土,是盛开民族团结进步鲜花的胜地,是结满民族团结进步果实的家园。

猜你喜欢
坪村罗家哨所
破解函数零点差问题的两个“妙招”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丰收
小蜗牛
我和我的哨所
哨所,在云端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f single-event transient in partially depleted SOI MOSFET∗
夫妻哨
精准定位 创意开发——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探索
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以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栗子坪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