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鹰西 毛娟娟
摘要: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抚州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抚州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总量不大且发展不均衡、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低且竞争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主要是受到产业精准培育起步较晚、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生产要素保障仍需强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议通过树立全产业链思维以培育产业集聚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要素供给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来推动全市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工业发展;产业集聚;江西省抚州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可见,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县域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提升其发展水平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位于江西省东部的抚州市,下辖2区9县①,总面积达1.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26%,截至2021年年末,全市总人口357.9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2%。近年来,抚州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周边的上饶、三明等地市相比,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如在GDP指标上,如表1所示,2016年到2021年,抚州市与上饶市的绝对差距由741.6亿元上升到1249亿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县域经济和工业发展两个方面抚州市的短板效应显著。因此,抚州市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抚州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抚州市将工业发展定位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战略,精心谋划并确立了市级层面“2+4”主导产业②和县(区)“1首位+1主导”产业(详见表2)的全盘布局。虽然驶入了快车道,但依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总量不大且发展不均衡
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2021年,全市增长9.7%,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4%。其中,11个县(区)中,增幅最高、最低的分别是黎川县11.8%、金溪县8.7%。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来看,2021年,全市实现了2213.47亿元,占全省比重仅为5.03%。其中,11个县(区)中,只有5个县(区)超过100亿元,依次为东乡区332.1亿元、临川区330.7亿元、南城县223.8亿元、崇仁县200.3亿元和宜黄县139.2亿元。从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来看,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为1080户,数量位居全省第七,在较大设区市中位居末位。11个县(区)中,目前乐安县和金溪县仍未有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
(二)经济结构不优
从县域经济的支撑力来看,支撑作用尚不突出。2021年,全省100个县市区的GDP平均值为296.20亿元,而抚州市仅为163.14亿元;全省100个县市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值为28.12亿元,而抚州市仅为11.99亿元。从县域经济结构来看,有待优化。比如,表3的数据显示,相较于全省和全国,抚州市第二产业占比不高,其中工业占比明显偏低。又比如,以南丰县为例,以蜜桔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高达22.0%,受蜜桔品种、品质和市场的影响,面临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相比之下,工业占比却低至20.5%,分别低于全市、全省、全國7.5个百分点、15.9个百分点、12.1个百分点。从工业经济结构来看,也亟须调整。比如,粗加工占比很高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成为临川区和东乡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占比分别高达56.3%、49.4%。
(三)产业层次低且竞争能力弱
一方面,一些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比如,黎川县首位产业耐热日用陶瓷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很多环节基本上是一种企业“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真正形成高集聚度、高细分化、高专业化的全产业链。而且,需要到外地购买的原材料占比高达70%,其中锂辉石、透锂长石等关键原材料需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极大地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绝大部分产业虽然形成了全产业链,但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长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比如,崇仁县首位产业输变电,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36.2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68%,中低压变电设备产品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但在高压和特高压变电设备产品市场至今没有很大突破。又如,作为全市主导产业、临川区首位产业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是全市唯一一个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但废铜冶炼和铜锭、铜杆等铜粗加工产品为主要产品,铜板、铜带、铜箔等精深加工产品占比仅为10%左右。
二、抚州市县域工业经济薄弱的原因剖析
抚州市县域工业经济之所以长期一直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各县(区)在产业选择上不够精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生产要素保障不够等。
(一)产业精准培育起步较晚
产业选择是否精准与合理将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抚州市在产业选择上经历了一个逐步精准和成熟的过程。从市域层面来看,“十三五”时期,在全省产业发展布局下,抚州市先后确立了六大主导产业和四大主导产业,其中六大主导产业是指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和有色金属,四大主导产业是指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信息。由于政府财力不够充裕,加之有较长一段时间向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倾斜,导致投入工业发展的财力极其有限,极大地制约了全市工业发展,造成了全市经济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长期处于“七上八下”的地位。从县域层面来看,县(区)在产业选择上长期存在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现象。比如,临川区、东乡区、金溪县、南城县都把现代信息作为支柱产业,直接后果是这一产业在这些县域同时呈现出“规模较小、企业分散、竞争力弱”等基本特征,产业集聚难以实现。此外,绝大部分县(区)都确立了三个及以上的支柱产业,比如,南城县过去长期将电子信息产业、教育装备产业和中医药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使得原本极为有限的资源更加分散,特色和优势产业都面临难以做大做强的困境。
(二)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研发投入较少。2020年,全省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430.72亿元,而抚州市为23.45亿元,占全省比重仅为5.4%;全市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49%,分别低于全省、全国0.19个百分点和0.91个百分点。二是企业作为科创主体发挥的作用并不突出。全市高新企业数量偏少,而且呈现下滑趋势,2021年,全市高新企业数量同比减少了38家;企业整体上推动科技创新的意愿不强,并且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研发,重模仿、轻创新等行为。比如,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在设备更新与改造、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少。而且,从企业的研发投入来看,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平均值虽然超过了3%,但明显低于占比均在60%以上的原材料费用支出。三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极为缺乏。受全市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少且层次低的影响,全市本土培养的国家计划人才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四是高端平台建设不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极其缺乏,目前全市有23家国家级科技平台载体,其中,仅有4家为国家级研发平台。
(三)生产要素保障仍需强化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在劳动力要素方面,抚州市古代先贤云集,近代名士辈出,但受区位条件不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人口外流现象比较严重,2021年相较于2019年,常住人口减少了约48万人。县域层面,全市11个县(区)中常住人口下降的数量达到10个,其中下降幅度超过10%的数量达到8个,下降幅度最大的资溪县下降了14.29%。另一方面,“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现象突出,劳动力的结构性矛盾和总量性矛盾同时存在,这些都成为制约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数据要素方面,产业的供需联系机制尚未建立,作为产品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本地双方企业在产品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出中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导致产业链供应链难以在县域乃至市域形成闭环,不仅增加了双方企业的发展成本,而且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三、抚州市推进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县域工业发展水平,建议从产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重点发力。
(一)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培育产业集聚优势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是实现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快实现产业集聚,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才能通过企业之间进行水平与垂直协作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一是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对于尚未形成闭环产业链的重点产业着力补链,比如,黎川县耐热日用陶瓷产业需着重破解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困境;对于已形成产业链但链条短的重点产业着力延链,比如,2021年,南丰县蜜桔种植面积约40万亩,产量约40万吨,但蜜桔加工產业目前只有聚福堂、博君、桔花香等少量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只有桔化妆品、桔饼、桔糕、桔醋等,附加值不高;对于已形成产业链但竞争力不强的重点产业着力壮链,比如,资溪面包产业和竹木加工产业发展需重点推动品牌建设。二是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高质量、高效率推进“5020”项目建设,并且围绕产业布局落地项目。比如,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的落地应该布局到东乡区、乐安县、广昌县和崇仁县等以这个产业为首位产业或者主导产业的县(区)。三是扶大扶优扶强。比如,崇仁县输变电产业和南城县电子信息产业均面临的企业数量虽多但体量很小等共性问题,需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头雁效应。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一个产业,制订产业链行动计划,构建一支专业招商团队,探索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等新型招商模式,提高全产业链视角下招商的精准性。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改力度,如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要统筹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即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改力度来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清洁生产。同时,通过改革科技制度提升研发资金的利用率,如目前探索的“揭榜挂帅”机制的确部分解决了抚州市在科技创新中长期存在的缺人和缺技术等瓶颈性问题。此外,还要做好资金的监管和技术攻关的跟踪工作,探索科技新体制,如在目前建立的“揭榜挂帅”机制基础上,探索由多个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给方共同参与的“赛马制”机制。二是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积极搭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高端研发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逐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比如,关于黎川县耐用日用陶瓷产业要通过推动政府、企业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探索用滑石来替代锂辉石和透锂长石,解决原材料进口替代和价格不断上涨等问题。三是加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鉴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呈现下滑的趋势,要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做好全市高新技术的认定和奖补工作。加强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评价工作,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评尽评”,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的覆盖面,进而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三)优化资源要素供给,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要素供给是产业发展的条件支撑,优化资源要素供给是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只有不断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给,才能激发发展活力。在劳动力要素方面,围绕人才需求更加精准地出台差异化的人才优惠政策,既要注重人才引进和本土培育,也要注重人才使用。人才引进上要坚持柔性引进和刚性引进相结合;人才培育上要大力建设本土职业院校,让其成为真正的“人才摇篮”,也可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实现企业“点菜”、高校“做菜”;人才使用上要推动人才激励制度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生产积极性,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环境。要重点解决全市和县域长期面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和总量性供需矛盾,推动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阶段相匹配。在资金要素方面:努力做到开源节流。既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产业引导基金、政府专项债等金融工具及各项金融产品;又要最大程度整合各类各级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最大化程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数据要素方面,要架起政府和企业沟通联系的桥梁。一方面,在全省大力实施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战略背景下,瞄准营商环境,大力优化全市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稳步优化法律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产业供需联系机制,解决本地企业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助推一些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闭环。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7(01).
[2]邢秀凤,张雪莹.空间溢出视角下工业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02):178-185.
[3]邵慰,吴婷莉.智能化、要素市场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22(02):112-127.
*基金项目: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工业为抓手助推抚州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SK60)。
(作者单位:黄鹰西,中共抚州市委党校;毛娟娟,中共吉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