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基石
——中国军队士兵军衔沿革(七)

2023-11-16 08:49刘欣
轻兵器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军衔士官服役

■刘欣

本文前六部分介绍了士兵军衔的由来,旧中国军队的士兵军衔制度,以及人民军队1950~1999 年间不同时期的士兵军衔制度,第七部分将呈现1999~2010 年的士兵军衔制度——

人民军队士兵的军衔制度(续)

1999 年第二次修订《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后的士兵军衔(1999年6 月~2010 年6 月)

1998 年12 月29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一次修订),这次修订对兵役制度做了重大调整,删除原兵役法中“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提法,保留“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将陆、海、空军义务兵服役期限一律改为2 年,并取消义务兵超期服役,规定志愿兵实行分期服役制度,为即将实行的士官制度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

1999 年6 月30 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41 号令,发布修订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第二次修订),修订后的士兵服役条例对士官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对士官的使用范围、服役期限、生活待遇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1999 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现役士兵按照兵役性质分为义务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义务兵役制士兵称义务兵,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并依照本条例授予相应军衔。士兵的服现役期限,从兵役机关批准之日起计算。其中义务兵的服役期不分军种一律为2 年,并取消义务兵超期服役。

为保证1999 年各部队新老兵员的平稳过渡,1998 年底保留了最后一批超期服现役的义务兵,这批义务兵继续在部队服役1 年后,与1999 年的第二年兵一起转改为士官,但他们只需服役2 年即可转改为二级士官。由于士兵军衔调整,这批义务兵在超期服役的1 年中佩戴上等兵军衔肩章。

士官从服役期满2 年的义务兵中选取,义务兵选取为士官,必须志愿献身国防事业,能胜任本职工作,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同时,根据部队需要,士官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根据条例规定,全军和武警部队士兵新式军衔(警衔)标志于1999 年12 月1 日起正式启用。当年12 月底,1988 年设置的军士等级和专业军士、军士长的衔称和称谓均自行取消。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士官三等6 级,义务兵2 级。即:

高级士官:六级士官、五级士官;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义务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中,列兵为最低军衔,六级士官为最高军衔。两名不同军衔的士兵,军衔高的为上级。当军衔高的士兵在职务上隶属于军衔低的士兵时,职务高的为上级。海军、空军士兵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二字,武警部队警衔前冠以“武警”二字。

士兵军衔的授予与晋升以本人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和服役年限为依据,按照规定的服现役期限晋升。

义务兵:服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授予列兵军衔;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晋升上等兵军衔。服现役第一年的列兵被提升为班长职务的,晋升为上等兵军衔。

初级士官:义务兵服现役期满,被批准为第一期士官的,授予一级士官军衔;第一期服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二期服现役的一级士官,晋升为二级士官军衔。

中级士官:第二期服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三期服现役的二级士官,晋升为三级士官军衔;第三期服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四期服现役的三级士官,晋升为四级士官军衔。

高级士官:第四期服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五期服现役的四级士官,晋升为五级士官军衔;第五期服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六期服现役的五级士官,晋升为六级士官军衔。

1999 年授予士官军衔时分为选取和套改2 种。选取士官为当年义务兵服现役期满,经批准后授予士官军衔,如一级士官和二级士官。而套改士官是指原志愿兵中的军士长和专业军士,根据服役年限和原职务改为士官,一般是三级士官以上。1999 年底,志愿兵套改士官军衔工作基本完毕后,套改士官方式取消。

99 式高级士官符号(硬肩章)

士官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士官服满本期规定年限,根据部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一定的选取程序,可以进入下一期服役。士官服现役的年限为:第一期、第二期各3 年;第三期、第四期各4 年;第五期5年;第六期9 年以上。士官分期服现役的批准权限为:第一期、第二期士官由团(旅)级单位批准;第三期、第四期士官由师(旅)级单位批准;第五期、第六期士官由军级单位批准。

士兵军衔授予与晋升的批准权限为:高级士官由军级单位主官批准;中级士官由师(旅)级单位主官批准;初级士官由团(旅)级单位主官批准。士官军衔的授予与晋升,由批准单位的主官以命令下达。兵的军衔由连或相当于连的单位主官批准;服现役第一年的列兵担任班长职务,晋升上等兵军衔的,由营级单位主官批准。兵的军衔的授予与晋升,由连或相当于连的主官队前宣布。

99 式中级士官符号(硬肩章)

高级士官的生活福利及各种待遇,可与营团级军官同等。士官退役安置,分别实行复员、转业、退休制度,对服役满30 年或年满55周岁的高级士官做退休安置。1999年的士官制度将1993 年分级设置的军士长和专业军士,以及超期服役的军士整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士官不再是简单的超期服役士兵,已然成为职业军人。

1999 年12 月调整士兵军衔后,志愿兵套改士官军衔并换发新式士官军衔肩章(99 式肩章),义务兵开始佩戴新式肩章。根据规定,士兵必须按规定佩戴与其军衔相符的肩章、符号。

99 式士官肩章分为硬肩章和套式软肩章2 种,硬肩章使用在夏常服、冬常服、大衣上,套式软肩章使用在衬衣和作训服上,义务兵也在军服上使用套式软肩章。

99 式初级士官符号(硬肩章)和肩章衔级折杠

99 式士官硬肩章为人造丝机织带工艺,结构尺寸与军官常服肩章相同,肩章底色区分为:陆军棕绿色、海军黑色、空军蓝色。肩章图案以士官符号标识等级,士官符号为金属制银色的五角星衬托两支交叉的步枪,高级士官在符号外环绕一圈银色橄榄枝,中级士官在符号外环绕半圈银色橄榄枝,初级士官直接佩戴士官符号。肩章以横向的2 种规格金属(铝)制银色折杠标识衔级,六级士官为3 条粗折杠,五级士官为2 条粗折杠1 条细折杠;四级士官为2 条粗折杠,三级士官为1 条粗折杠1 条细折杠;二级士官为1 条粗折杠,一级士官为1 条细折杠。

99 式士官和义务兵的套式软肩章为正梯形,采用织唛工艺,肩章底色、士官军衔的表示方式与硬肩章一致,不同的是软肩章的士官符号和粗细折杠为金黄色。99 式义务兵肩章颜色外形、材料与士官软肩章一致,上等兵2 条金黄色细折杠,列兵1 条金黄色细折杠。海军水兵服佩戴的99 式水兵肩章沿用方形针织小肩章,标识军衔等级的方式与软肩章相同。2004 年5 月,士兵配发仿毛料常服以后,取消了水兵服小肩章。武警部队的士官硬肩章和软肩章、义务兵肩章表示方式与军队的一致,不同的是肩章底色为红色,士官标志和标识衔级的粗细折杠为金黄色人造丝刺绣或织唛工艺,没有使用金属符号。

2007 年8 月1 日,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陆续换发07 式服装、军衔和标志服饰。这次军服、军衔和标志服饰的调整改革,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 个系列。至2009 年11 月,全军士兵更换冬常服及作训大衣,标志着07 式服装、军衔和标志服饰全部换装完毕。

99 式海军士官常服硬肩章底色为黑色,银色金属标识。上排为:海军一级士官、海军二级士官、海军三级士官;下排为:海军四级士官、海军五级士官、海军六级士官

99 式陆军士官套式软肩章底色为棕绿色,金黄色织唛标识。上排为: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三级士官;下排为:四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

99 式空军士官常服硬肩章底色为天蓝色,银色金属标识。上排为:空军一级士官、空军二级士官、空军三级士官;下排为:空军四级士官、空军五级士官、空军六级士官

99 式空军士官套式软肩章底色为天蓝色,金黄色织唛标识。上排为:空军一级士官、空军二级士官、空军三级士官;下排为:空军四级士官、空军五级士官、空军六级士官

07 式士兵肩章分为硬肩章、套式软肩章2 种,适合与不同种类军服搭配使用。肩章底色区分为:陆军松枝绿色、海军黑色、空军蓝色。肩章图案以士官符号标识等级,士官符号为金色交叉步枪衬托环绕半圈的橄榄枝,各级士官符号为统一样式。肩章以横向的2 种规格金黄色折杠标识衔级,六级士官为3 条粗折杠,五级士官为2 条粗折杠1条细折杠;四级士官为2 条粗折杠,三级士官为1 条粗折杠1 条细折杠;二级士官为1 条粗折杠,一级士官为1 条细折杠。义务兵肩章颜色外形、材料与士官肩章一致,上等兵2 条金黄色细折杠,列兵1 条金黄色细折杠。武警部队肩章为红色,其他标志符号与军队肩章一致。武警部队的07 式领章最初为橄榄绿色,2010 年取消领章,改为红色肩章,标志符号和衔级表示方式未改变。(待续)

武警部队士官硬肩章、套式软肩章底色为红色,士官符号和标识衔级的粗细折杠为金黄色人造丝刺绣或织唛工艺。图为武警一级士官肩章

99 式海军士兵肩章和水兵小肩章。上排为:海军列兵、海军上等兵肩章;下排为:水兵列兵、水兵上等兵肩章

99 式义务兵套式软肩章,采用织唛工艺,肩章底色为:陆军棕绿色、海军黑色、空军天蓝色。上排为:陆军列兵、陆军上等兵肩章;中排为:海军列兵、海军上等兵肩章;下排为:空军列兵、空军上等兵肩章

猜你喜欢
军衔士官服役
材料服役行为研究:助力国家名片——材料服役行为分论坛侧记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
大型复杂结构长期服役状态下的健康监测系统
漫话中国的军衔历史
再谈美国最高军衔是五星上将不是“元帅”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