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林
安徽富煌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88
基于大跨悬挑结构具有造型美观、轻巧、占用空间少的特点,常被建筑师使用。但是由于大跨悬挑结构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受力分析,且需要建立整体模型。同时分析悬挑结构时需考虑正负风压,分析风荷载下的上下振动幅度。
某办公楼屋顶上方有一钢结构屋面,效果图如图1所示,平面尺寸为45.3m×36.3m,檐口标高为20.800~24.600m,屋面中心最大标高为21.900m,如图2所示。钢屋面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1]。荷载标准值:主体结构自重由软件自行计算;屋面附加恒载为1.0 kN/m2,包括檩条、屋面板、光伏。活荷载标准值:屋面活荷载0.5kN/m2,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人和小工具的自重)取1.0kN(按在最不利位置处进行验算)。基本雪压为100年0.70kN/m2,基本风压为100年0.4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图1 效果图
图2 平面图
为了较好地实现建筑外观,结构提出两种结构方案。
方案一:采用桁架结构。除钢柱外,均采用平面桁架结构,桁架梁高度根据建筑高度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方案一
方案二;梁、柱均采用矩形管构件,构件高度根据建筑高度变化,如图4所示。
图4 方案二
经在同荷载条件下计算对比分析,屋面采用桁架梁的方案单位用钢量少,但是为了实现建筑造型要求,需要外包铝板,成本大幅提高,同时加工制作时间较矩形梁柱方案长。最终经业主及建筑方案确定,采用方案二。方案数据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方案对比
恒荷载、活荷载按照均布布置,雪荷载根据屋面的凹凸情况考虑不均分布如图5所示,根据荷载规范,在檐口悬挑区域应加大风荷载的体形系数,风在悬挑端区域考虑±2的体型系数如图6所示。
图5 2倍积雪分布图
图6 悬挑区域风荷载图
结构布置如图7所示。
图7 结构布置图
变截面D型柱截面外轮廓尺寸为600mm×600mm至600mm×1225mm,壁厚为20mm。四周边梁采用变截面D型梁,梁截面为D600×600×16×16至D1350×600×20×24;中间十字梁截面为矩形1100×500×18×20(18为腹板)。由于截面尺寸较大,矩形管腹板较高,故除D型柱和十字梁采用Q355B材质外,其余均采用Q235B,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小腹板厚度。D型柱和楼层之间采用人字水平支撑,支撑同主体混凝土结构之间采用销轴连接,如图8所示,销轴满足计算及技术标准要求[2]。采用该节点后,D型柱对结构主体只传递水平力和剪力,降低了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连接板埋件采用对穿锚筋,安全可靠性高。
图8 楼层处销轴节点
3.3.1 风荷载下的变形分析。屋顶为轻钢结构,因此对风荷载较为敏感;同时边梁悬挑22.6m,屋面从建筑主体墙体外挑4.5m,属于大跨悬挑结构,因此风荷载的设计尤为重要。计算分析时考虑X、Y两个方向风荷载,悬挑区域的风吸、风压体形系数分别采用-2和+2。悬挑端在风荷载下的变形值如表2所示。变形值均满足规范要求[3]。
表2 风荷载下悬挑端变形值
3.3.2 整体挠度变形分析。在恒+活组合下,竖向挠度变形如图9所示,Uz=-55mm,55/36300=1/660<1/400。满足规范要求。
3.3.3 强度应力分析。在基本组合下,结构整体应力比如图10所示,应力比最大为0.84。D型柱柱顶,梁柱节点处的应力如图11所示,十字梁相交处的应力如图12所示。因梁柱节点处受力较大,多个杆件汇交于此,在D型柱梁柱节点区域采取加强措施,如图13所示。在十字梁交叉处,虽然强度应力不大,但此处相交杆件较多,也应适当加强。
图10 整体应力比
图11 D型柱柱顶应力
图12 十字梁交叉处应力
图13 D型柱梁柱节点处劲板
3.3.4 楼层处销轴节点计算。以某个楼层处销轴节点计算为例,对销轴进行计算分析,该节点楼层处节点反力如表3所示,销轴为铰接节点,无弯矩。耳板采用Q355B材质,销轴采用40Cr材质。根据支座反力,合成为垂直于销轴方向的合力为1100kN,按照设计规范[2],进行连接板及销轴的抗压、抗剪计算,得出销轴直径为80mm。
表3 销轴支座处反力
本文通过某公建钢结构顶棚,对其整体、局部关键构件及节点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雪荷载应根据屋面布置情况,考虑不均匀分布。悬挑区域对风荷载较为敏感,应进行风吸、风压两种计算,并满足受力及变形的要求。对关键节点区域应重点计算,并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