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培养化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023-11-16 18:39:13郭贝贝张运昌王柄凯陈天恒
广州化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本科生导师

郭贝贝,张运昌,王柄凯,陈天恒,杨 峰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第一课堂作为当今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课本基本知识教学。而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是指在第一课堂时间外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丰富,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并且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注重互动交流和发挥创造。相对于第一课堂传授理论基础,塑造学生知识体系来说,第二课堂活动更注重让学生积极探索与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并从实际中深入挖掘,主动地更新、完善并整合已有的知识系统,学以致用,利用获得的知识架构去解决实践问题[1-3]。因此,引入第二课堂,并与第一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这一模式对于学生在科研能力上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素质的提升上具备独特的优势[4-5]。教育部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了推动科研反哺教学的重要性:“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高校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当今时代,对于化学类专业学生而言,随着化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年轻新生力量的科研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仅仅依靠在第一课堂的课本内容学习,对于所需科研素养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第二课堂成为了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建立与开拓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针对于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第二课堂的设计进行探讨,旨在建立合理且系统的科研素质培养模式。

1 第二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第二课堂仍处于“边缘化”地位

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社会意识中我们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中学阶段,评价机制基本依赖于试卷成绩,这种惯性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评价也保留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变得机械学习和被动接受,缺乏积极主动意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分数的体现上非常优异,但深究下来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过硬,因此在工作进入社会或者攻读研究生阶段,这一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在校阶段,学生在学业繁重及传统评价体制的压力下,当下很容易忽视这一问题,另外学校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导致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较低。部分参与的学生也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体来讲,在本科生培养体制中,第二课堂仍处于“边缘化”的位置[6-8]。

1.2 第二课堂建设缺乏系统性

从学校层面来说,目前高校中对于第二课堂的建设没有统筹的系统安排[9-12],第二课堂的学习大多数依赖于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自主沟通,而学校给予学生第二课堂深度学习的资源和辅助渠道较少,导致学习的设计性及系统性较弱。此外,学校对于第一课堂学习的时间配比较重,学业压力较大,引发了一系列时间分配问题,继而导致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参与时间和精力不足。因此,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很难深度参与创新实验项目的设计,进展和汇报环节,对于科研的了解还是缺少正确全面的把握。当指导老师和学生付出时间精力却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收效甚微时,会导致师生对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越来越差,引发恶性循环,最终形式大于内容。

1.3 第二课堂中学生主导意识不强

由于长期处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并且第二课堂建设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中积极主动性不强,仍处于被动的意识形态。此外,由于时间分配问题,为了尽快拿到成果反馈,学生经常会处于第二课堂导师指导,被动接受然后实施的状态。当部分指导老师个人工作繁忙,又会将本科生交由自己的研究生帮忙指导。而研究生本身指导经验不足,导致最终参与第二课堂的本科生虽然经历了科研项目,但在本质上其实变成了实验的“操作工”,并没有参与到科研整个体系的思考、设计与总结。虽然最后在成果体现上,本科生可能会有文章挂名发表,但本质其科研创新能力并没有太多的成长,与初衷相悖。

2 第二课堂网络学习平台设置

2.1 第二课堂科研动态分享

由于本科生第一课堂任务重,剩余时间零碎化,因此留给第二课堂的时间并不充裕,造成线下的形式和时间比较受限,所以更应该充分利用。因此,在正式进入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之前,引入“互联网+”学习模式,建立第二课堂网络学习平台[13],可以打破对学生整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利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也留给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在第二课堂线上平台上的学习内容应该包括第一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化学学相关方向的前沿科研动态分享,以及系列文献的持续更新阅读等等。平台上除设置有兴趣交流群,方便学生互相积极交流,促进迸发思维。也应该有和老师的沟通渠道,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科研部分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与老师沟通交流。因此,在正式进入实验室并系统参与第二课堂线下学习之前,学生可以很好的通过第二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初步了解科研的思路,培养创新意识。

2.2 第二课堂“名师大讲堂”系列线上讲座

由于反馈体制和条件限制,学生在进入高校前的培养上一直是贯彻着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因此对于科研创新思维还需要更多的培养。第二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应该设置有“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定期邀请学校研究生导师们分享自己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和进展。利用线上模式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学生通过线上模式也能够尽可能多的了解各位老师的科研方向和内容,并通过交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探索。

3 第二课堂的系统线下培养机制

3.1 建立导师定向帮带制度

通过文献跟踪以及参与“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本科生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及相应的科研方向,通过线上交流后进行预约,与喜欢的导师一对一当面交谈,确定最终意向并建立定向帮带机制。由于很多学生在经历繁忙单一的中学应试教育后,突然进入相对自由发展的大学阶段会感到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后续学习上逐渐散漫堕落下来。因此,导师帮带制度的建立除了能够尽可能帮助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建立,也可以作为前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从发展角度上可以帮助其确定努力方向,在心理健康角度上来说也可以很好的避免学生心理状态的失衡。

3.2 实验室第二课堂参与科研项目

在本科生选定导师之后,学生导师直接应进行协商尽早进入实验室[14-15],感受科研氛围,导师需要对本科生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并要求本科生必须在有研究生或老师陪同指导下才允许开展实验,务必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及实验室环境安全。由于本科生刚进入科研环境比较迷茫,而导师往往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外出学术交流活动较多,不能随时在身边进行一对一指导纠正。因此在本科生最初进入实验室的半年内,导师应给本科生布置文献阅读任务,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并安排其跟随优秀研究生协助做科研工作,了解科研工作中的流程,包括科研思路,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等等,帮助本科生尽快熟悉科研环境。与此同时,本科生应该开始自主关注感兴趣课题的系列文献,并保持每周一次与导师交流想法,并在导师的建议与帮助下选定自主科研课题。在本科生科研课题的选定上,要注意把握体量和难度,切忌过大过难,帮助本科生建立科研氛围及信心。要明确本科生进行第二课堂自主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目标,更能充分理解什么是科研创新,以及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本科生第二课堂自主课题研究中,应该采取“本科生自主+研究生互助+导师引导”的模式,即在导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本科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遇到问题首先应该独立调研分析,但因为本科生缺乏经验和科研思维,在这一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导师或者研究生,共同讨论分析,寻求建议和帮助。本科生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到课题组的组会交流汇报环节,加强科研氛围。首先,本科生应该在组会上定期分享自主课题的进展,除了能够与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分析项目思路并寻求建议之外,在表述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及表达能力。其次,本科生在这一环节多听下课题组研究生们的科研课题思路与进展,能够拓展自己的科研思路并学习科研经验。

4 结 语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自主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尤其是对于化学类专业学生而言,当今化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科生第二课堂对于学生在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应加强重视程度,做好第二课堂的系统建设与统筹安排,更好的与第一课堂进行有机结合,发挥高等教育优势,为社会输出更优质更全面的化学类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V eraW an g
导师榜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