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融媒体中心:张慧敏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人民群众了解时事提供了多元的手段、丰富的信息。但信息爆炸与数据算法也导致人们的视野变窄、品位趋同,人民群众注意力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攻击下逐步衰弱,专注集中能力大幅降低。要增大有价值的新闻采访与作品的曝光度,利用社会舆论和群体效应解决问题,新闻采访与写作人员必须主动寻找具有时代意义的采访写作内容,推出合理、正确的采访方案与写作模板,在仔细审核和校对后呈现为人民群众呈现优质的新闻采访与作品。这一过程需要新闻工作人员在积累多年经验、掌握多种技巧的前提下,才能高效率地顺利完成。新闻工作人员应该培养甄别信息、寻找线索的捕捉能力,还应该培养辨别是非、独立判断的正确三观。同时,新闻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具有张力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还需要掌握熟练、灵活的文字运用技巧。最重要的是,新闻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发表符合社会公德、人民道德、传统美德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内容。
媒体融合一词的内涵是多样的媒体技术在发展、碰撞的过程中寻找共性、实现融合。媒体融合背景则指大量媒体技术繁荣、交汇的时代背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撑与偏向下,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极大突破,媒体技术之间的融合更加普遍,媒体技术行业整体实现重大发展。在向好的时代环境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媒体融合背景,媒体融合时代悄然到来。媒体技术是一种运用广泛、更新迅速的重大技术,与日新月异时代的适配度很高。当众多多媒体技术汇合时,互联网之间的节点更加频繁,互联网的漏洞得到填补和完善。与此同时,媒体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支撑和重要基础。无论是媒体基础设备,还是媒体传播机器,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自动化、智能化是我国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界的重大趋势。同时,我国新闻采访与写作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的特点也不断突显。在机器更新换代迅速、性能不断完善的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人员只有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体现不可代替的价值。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人员应该把握好媒体融合时代的机遇,了解这一背景的红利和弊端,利用好信息资源与技术手段,为新闻写作与采访事业的发展增添力量。
1.2.1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竞争激烈
在快阅读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新人不断涌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新公司不断注册,媒体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与工作人员的替换频率惊人地提高。激烈的新闻行业竞争既表现在采访设备上,又表现在工作人员上。采访设备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硬件,对采访视频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追求画质更清晰、音质更清澈的新闻采访视频。因此,新闻公司不断追求能够拍摄出清晰画面、无损音质的摄像设备。
要增强新闻采访内容和写作内容的吸引力和质量水平,新闻工作人员的个人专业素质十分重要。新闻采访与工作人员既需要熟练掌握采访设备的使用技巧和调试技巧,确保录制出符合人民预期的高清画质采访视频,又需要提高自身文字编撰能力,增加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对高质量新闻采访设备和高水平新闻工作人员的追求固然有利于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质量和水平。但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部分新闻公司可能花费大量成本在采访设备上而忽略了采访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急于追求高素质人员和忽略职场新手的培养,容易出现许多缺乏内涵的新闻,加剧就业困难问题,造成行业垄断,甚至导致恶性竞争。
1.2.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术性提高
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方式更加多元、出路更加广泛,技术性更加明显。新闻采访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直播、录播、转播等基础形式,新的采访形式如电话采访、视频采访、文字采访、角色扮演、跨时空交流等不断涌现。同时,在剪辑水平和制作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处理采访视频的途径更加多样,视频的技术要求更高。要让采访视频的紧扣主题,增强采访视频的表现力,新闻工作人员可以对采访视频局部的音频或者影像进行删除处理。要确保视频过渡自然、播放流畅,这一环节对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当下,新闻写作的重心往往放在优化视频效果和提高思维程度上。新闻工作人员要写出深入人心、引起共鸣的文字,需要从社会实践当中吸取经验,并且进行反复打磨、润色。优秀新闻作品的制作过程不仅需要运用到多种技巧,还需要现代科技的辅助。例如,新闻工作人员要在后期对文字展现形式进行设计和编辑,运用文字处理工具进行高效率校对。在媒体技术迅速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术性不断提高,新闻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应该相应提高。
1.2.3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时效性较差
在加强对新闻的监管力度、完善新闻审核制度的政策环境下,新闻播出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有所增长。许多新闻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爆料,往往需要经过多轮审核后才得以面世。同时,由于新闻审核关卡较为严格,许多负面新闻无法得到及时报道,往往是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多次尝试后才得以见光。另外,由于我国媒体人的不断涌现,新闻传播途径不断增多,常常存在部分未经认证的小道消息,这让人们减少了对官方消息的关注。如果新闻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将准确、权威的新闻采访与作品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将极大地伤害公众情感。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时效性降低不仅会导致某些事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还会削弱新闻行业的公信力。部分非法分子可能会利用人们的好奇心,钻新闻时效性差的空子,制造出不当言论和小道消息并进行扩散传播,误导人民群众产生某些错误观点和不当情绪。当这种事件层出不穷时,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时效性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解决。
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人员了解信息的来源和途径迅速增加。如何利用好多种媒体、挖掘出新的新闻线索是新闻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获取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后续新闻采访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新闻工作人员应该每天保证一定的信息浏览量,作出相应的数据分析,敏锐捕捉新闻线索,根据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内容、采集采访信息、确立采访主题。第一,新闻工作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最新资讯,根据社会热点和数据推送获取恰当的新闻线索,尽量在这一新闻线索获得大量曝光前开展采访活动、开展独家报道。第二,新闻工作人员应该关注部分陈年旧疴,从多年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入手,为人民群众带来重磅爆料,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曝光度。第三,新闻工作人员应该提前确立采访主题,从新闻线索开始抽丝剥茧,增强新闻采访活动的逻辑性与针对性。第四,新闻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新闻线索的敏感程度,为增加新闻采访话题打上标签,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扩大新闻采访的传播范围,增加新闻采访活动的传播速度。
根据维护国家形象、保护人民情感、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新闻审核要求,我国主流媒体大力倡导积极事件采访,而时常驳回恶劣社会事件的新闻采访内容。单面的新闻采访输出加剧了新闻采访的趋同性,这导致部分人民群众在认知里为新闻采访打上枯燥、无趣的标签,甚至产生不满与怨气。如果只专注于社会光明和歌舞升平的事件,我国新闻采访的深刻程度将无法得到提高,同质化现象将不断加剧。新闻工作人员应该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选取多样话题进行新闻采访活动。许多负面新闻看似悲观,实则有利于引起人们思考,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新闻工作人员只有增加采访维度,为人民展示全新的采访活动,才能推动我国媒体事业健康发展。第一,新闻工作人员应定期关注各大平台的素人维权事件或求助帖子,获取亟待解决的社会事件。第二,新闻工作人员应该对事件的真假进行辨别,衡量事件采访的意义,从庞杂的事件中选取真正有意义的事件开展新闻采访活动。第三,新闻工作人员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对某一社会事件进行分析,利用多元思维拓展新闻采访的深度和广度,为人民群众展示全新的新闻采访面貌。
出于保障人权的要求,新闻采访活动的开展必须事先告知采访对象并且征得采访对象的同意,遵守双方事先的约定。同时,只有充分保障采访对象的隐私,新闻采访行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部分采访对象在采访视频发出后出现隐私泄露,遭受人身威胁甚至人身侵害的爆料层出不穷,这违背了社会正义和新闻初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工作人员应该设计出合适的采访环节,保持恰当的提问频率、照顾采访对象的情绪变化,为采访对象创造舒适自然的采访环境,从而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完成。第一,新闻工作人员应该征询采访对象意见,与采访对象共同协商后确立采访主题,并且在采访视频处理后期对采访对象采取打码、变声、化名等保护措施,充分保障采访对象的隐私。第二,新闻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事先确立的采访主题设计出合理的提问方式并且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和边界感,在尊重采访对象的前提下还原事件本貌。第三,新闻工作人员应该根据采访对象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察觉采访对象的情绪波动,对提问和采访进度进行适当调节。第四,新闻工作人员应该事先收集采访对象的经历、性格等信息,对遭受过严重精神伤害、具有应激反应的采访对象回避敏感话题。只有确保采访对象的良好情绪和状态,新闻采访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新闻采访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科学原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社会面貌的翻新推动了社会热词和社会热梗的涌现。新闻作品是时代的风向标,是时代的导航灯,应该见证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传统背景下,新闻写作对语言严谨度的要求十分严格,这导致许多新闻作品存在死板、僵硬的短板。同时,部分新闻工作人员一味追求辞藻华丽和格式工整,而忽略了写作内容的定期更新。枯燥的语言表达和陈旧的无聊往事无法吸引人民群众的注意、调动人民群众的兴趣。第一,新闻工作人员应在写作中引用人们日常使用的热词,丰富语言表达,运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写作,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示社会导向作用。第二,新闻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更新新闻写作的话题和内容,针对最新的社会热点论和时事资讯,选取写作内容,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第三,新闻工作人员可以推出创新体裁、多元维度等新闻写作方式,利用人民群众的好奇心调动其对新闻作品的兴趣,从而激发其了解新闻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实践。目前,部分新闻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表部分脱离社会实际和人民生活的作品,引发了人民群众的不满。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新闻工作人员就应该深入社会实践和人民生活,寻找恰当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话题,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发挥新闻作品应有的价值。第一,新闻工作人员应该积极联系群众,为人民群众提供投稿途径和建议平台,根据人民群众的主流想法选取写作内容。在提高新闻写作时效性的同时让新闻作品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传话筒。第二,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入体验社会生活,对作品内容涉及的环境和事件亲身体验,加强新闻写作的真实度和深刻度。
报纸是大众的老师,一页页阅读不尽的报纸是我们民族的光荣。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是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对于引领我国精神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新闻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存在可喜的进步,也存在暂时的弊端。要推动我国新闻行业健康发展,新闻工作人员都应该坚守初心、肩负责任,熟练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