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广播电视台:黄海 唐健 许德邕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和电视平台,而是朝着平台化、生态化、人本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转型要求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及参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挑战。广播电视台应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完善网络安全架构,保护用户隐私,并加强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常常面临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非法攻击是最常见的。这些非法攻击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黑客入侵、DDoS攻击、数据篡改等。广播电视台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系统和数据。例如用于搜索引擎的工具——爬虫技术,被一些人恶意滥用用于攻击。他们利用大量未经授权的爬虫对广播电视台网站进行访问,导致系统资源耗尽,减缓系统运行速度,影响用户正常访问的体验。有时,非法爬虫还会大量抓取广播电视台的原创内容,对其融媒体运营能力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网络端可能也会存在软件升级滞后、监管不完善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融媒体网络资源的互通共享、宣传推广以及内容整合等进程,同时也对网络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和风险。有时候在建设融媒体矩阵时还会存在账号管理的问题,如果在人员离职或手机号注销的情况下,账号仍然与旧的手机信息绑定,就可能失去对媒体掌控权。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撤销或限制前员工对账号的访问权限,可能会引发数据泄露、篡改或其他恶意行为,给广播电视台带来严重的安全危害。另外,如果未能及时更新手机信息,例如更换手机号码而没有相应地更新账号绑定的手机信息,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获取到老手机号,从而利用它们访问账号并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进一步加剧安全风险。
身份认证技术在网络安全配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之中,智能认证和口令认证是广泛使用的两种身份验证方式。智能认证是利用智能卡实现的身份验证方式,智能卡内部存储了用户信息和加密算法等数据。在广播电视台的网络系统中,可以将口令与用户智能卡两种认证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当员工使用智能卡进入系统时还需要输入一段口令,此时除了验证口令的有效性,还会判定智能卡中存储的身份信息是否有效,在身份有效的情况下,智能卡会将相关数据发送至认证服务器(AS)进行二次验证。智能卡通过高度加密的安全性,有效保护用户身份信息的安全性。口令认证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身份验证方法,它依靠用户输入的口令来进行认证过程。在广播电视台的网络系统中,一次性口令被使用来将不确定因素和身份代码转化为密码算法的输入,从而实现身份验证。每次登录时,算法生成一个不相同的口令,用户只需进行口令匹配。由于一次性口令每次均不相同,用户无须记忆口令,这提高了安全性。口令认证方式在网络系统中具有高度安全性和难以破解的特点,通过智能认证和口令认证等身份认证方式,可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水平,保护重要文件信息的安全性。这些认证方法结合了加密算法和用户身份验证,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广播电视台涉及多个网络环境之间的业务访问和数据交换。无论是在办公网与制作网之间、融媒体平台与制作网之间,还是制作网与播出网之间。为了确保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可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常用措施包括了运用SSL/TLS协议、IPSec算法、设置具有物理隔离和深度解析功能的安全隔离设备等。SSL/TLS是一种常用的安全协议,用于在网络通信中实现加密传输。它使用公钥加密和对称加密算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程度和完整程度并进行来源验证。SSL/TLS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连接,同时通过数字证书验证服务器的身份。这样,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会被加密并在双方进行解密,从而防止第三方窃听和篡改数据。而IPSec是一组用于保护IP网络通信的协议和算法集合。它提供了对整个IP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认证的能力,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来源验证。IPSec可以在网络层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而不需要应用层的特定支持。它可以用于虚拟专用网络(VPN)或站点到站点的安全连接。物理隔离技术是一种通过断开网络的物理连接来实现安全隔离的方法。它通过在内外网之间传递数据时使用摆渡方式,而不是依赖TCP/IP连接和包转发。在这个过程中,数据被剥离协议,只保留最原始的格式,并通过专用封装进行安全处理和传递。物理隔离技术还通过类似开关的结构,在设备内部完全断开了标准的网络协议,以彻底防御TCP/IP隧道攻击。这样,在整个数据传递过程中,通过物理层面的隔离和阻断,能够有效地防止潜在攻击的链接,从而避免了强制攻击、入侵或破坏。当数据安全地传输到目的地后,安全隔离系统会利用物理隔离技术,将数据重新封装为TCP/IP协议,从而建立起安全、可靠且高速的通信链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实现物理隔离技术,常见的做法是将系统划分为外网处理单元、内网处理单元和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这三个主要组件,以满足数据传输安全的需求。外网处理单元承担着终止常规网络协议的任务,负责解析应用数据并进行安全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用于存储和传递数据;内网处理单元连接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获取数据并将其还原为真正的格式,并最终封装为TCP/IP格式进行路由。物理隔离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广播电视台的网络安全,防止各类攻击威胁的发生。白名单数据深度解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目标文件进行全文解析的方式,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安全检测和防范病毒传播的方法。相较于依靠病毒特征库进行检测的方式,白名单数据深度解析方法采用了全文解析的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评估文件的安全性。为了对病毒进行查杀,杀毒软件通常需要预先了解病毒的类型,这样的方式被称为黑名单模式。而白名单数据深度解析技术则不同,该方式利用MIME定义的格式规范,对文件进行全文扫描和分析,检测特征码、逻辑关系以及数据结构,并评估语法和语义规范,从而准确判断文件是否符合规范的数据文件类型。具体来说,白名单数据深度解析技术首先通过识别计算机文件的MIME类型,来准确确定文件所属的数据文件类型。然后,对给定文件进行全文解析,通过检验文件的各种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规范的数据文件类型。在将数据传输到内网文件服务器之前,数据分析模块会对文件进行格式分析和比对,以确保其数据格式与扩展名一致,并符合白名单的传输规则。同时,该模块还会检测文件是否包含可疑信息。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文件才能传输到文件服务器。此外,白名单数据深度解析技术采用了主动防御措施,比如将可执行文件列入禁止传输的列表,从而彻底阻止病毒携带文件的传播途径,有效地保护内网的安全性。
安全监测和防护是广播电视台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网络安全,可以安装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并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IDS负责识别异常活动和攻击行为,并发出警报;而IPS则能主动阻止和响应恶意行为,保护网络安全。为了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升级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导流技术和VxLAN技术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去控制虚拟私有云(VPC)与外部网络、不同VPC之间以及不同虚拟机(VM)之间的访问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供更高的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可以在专享云平台内预先配置逻辑隔离部分,根据需求自定义云资源启动虚拟网络。广播电视台还可以根据虚拟私有云对虚拟网络的个性化需求,在路由表配置、IP地址范围选择、子网创建、虚拟防火墙选择以及虚拟负载均衡设备选择等方面进行自定义设置。为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功能灵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控制器作为核心,基于融媒体制播网络的状态和拓扑信息创建一个可组合的安全模块库。通过在FRESCO脚本中组合不同的模块和数据库,来增强安全执行内核、资源控制器、融媒体制播网络应用程序以及交换机之间的信息交互。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在实时推送安全策略和监控融媒体流量方面的优势。为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不同角色需要协作工作。融媒体制播网络系统管理员、安全服务类应用程序、OpenFlow应用程序和第三方应用程序必须紧密合作,共同制定SDN流规则。这些规则随后由控制器下发至基础设施层的融媒体制播网络设备内部。这样,SDN交换机便可根据这些规则执行数据包的转发和处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另外,引入验证工具和漏洞测量工具,还可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并应对DoS/DDoS攻击。针对升级后的安全防护技术,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特殊虚拟机,它以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资源池和硬件资源池为核心,并负责控制流量的访问。这样的安全防护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级别。
员工是网络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对于保护广播电视台的网络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的培训课程,向员工传授网络安全知识、风险认知和应对策略,这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这样的培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向员工传授基础的网络安全知识,包括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如钓鱼邮件、恶意软件等),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攻击手段。员工需要了解社交工程攻击的特点和应对策略,学会辨别可疑链接和附件,避免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可疑文件。其次,培训课程应着重强调密码管理和身份验证的重要性。教育员工选择强密码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定期更换密码。此外,员工还需了解双重认证和多因素身份验证等高级身份验证方法,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另外,员工应该了解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包括合理处理和储存敏感信息、遵守隐私政策等。他们需要明确内部数据的保密性,并学会正确处理和共享敏感信息,确保数据不被泄漏或滥用。此外,培训课程还应重点强调员工在日常工作和使用公司设备时的安全行为。教育员工遵循公司的网络安全政策和程序,定期更新和维护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不随意下载和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以及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等。
广播电视台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和灾难备份机制,以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和灾难情况。首先,应该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安全事件发生时的责任分工、处理流程和沟通渠道。该计划应包括各种可能的安全事件情景,例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同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措施。其次,还需部署网络安全监测与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行为,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活动或潜在的入侵行为。这些系统可以帮助迅速识别并应对安全威胁。特别是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事件响应团队,负责安全事件的处置和恢复工作。团队成员应具备网络安全技术和应急响应经验,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安全事件,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轻损失。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或遭受损坏。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可以及时恢复数据,确保业务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最后,还应该制定一个灾难恢复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灾难情况(如火灾、水灾、系统故障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该计划应包括紧急疏散和救援程序、设备备份和替代方案、应急通信渠道等,以便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恢复工作。
在网络安全威胁和灾难事件频发的时代,广播电视台必须意识到确保安全性和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在各个层面进行多角度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提高网络安全的应急响应能力,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减少业务中断的风险。在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始终将安全置于首要位置,不断提升安全防护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