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及素养提升路径

2023-11-16 01:26:39中国传媒大学秦睿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

中国传媒大学:秦睿齐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访谈节目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形式,因为其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往往在轻松的氛围下展开真实观点的交流,吸引着一大批观众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各类媒体产品百花齐放,新媒体时代悄然到来,在以节奏快、内容精、样式多为特点的媒体环境中,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因节奏缓慢稳定而受到了挑战。访谈节目的主持人作为整个节目中掌握全局的环节,需要在新的高度竞争环境下顺应发展趋势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从而保证访谈节目充分地发挥优势,提高竞争力。

1.传统访谈模式下主持人的台前形式

根据节目内容,电视访谈节目大致可分为新闻信息类、人际关系类、综艺娱乐类和专题对象类。尽管访谈对象和节目内容有所不同,但往往在传统形式的局限下主持人的角色形象比较固化。在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对主持人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大多经过专业语言表达训练且外貌形象良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是能够代表节目组和广大观众的“代言人”形象。但访谈节目存在着访谈模式程序化、固定化的问题,主持人往往按照循序渐进的流程进行特定的引导,缺少灵活的变通和对节目主题的深层探索,且迫于制作周期等压力,主持人往往与嘉宾间缺乏提前的沟通和交流,是一个仅在台前产生链接的陌生关系,缺失了主持人个人的参与意识,使得访谈按照既定脚本进行,虽然极大地保证了节目质量的稳定性,但难以在谈话场景中创造吸睛点。

虽然根据不同的访谈主题,主持人注入了一定的个人风格,但仍然让各个访谈节目的主持人以一致的形象出现在台前,固定单一的台前形式削弱了节目的起伏感、故事感和交流感,逐渐导致了访谈节目收视率下降的问题,反向影响着主持人的访谈热情,从而造成不良循环。

2.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媒体格局在不可避免的时代趋势下已经发生巨变,新媒体迅速迭代,传播形式多样、传播速度迅速、传播内容丰富的新媒体对受众而言有着更高的吸引力,这也为传统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2.1 媒体场景多元融合

媒体融合意味着传播场景拓宽,呈现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全媒体布局趋势,充分将各类媒介渠道进行整合,使得信息资源互联共通,实现迅速且深度的信息流动,形成了全新的媒体形态。

这意味着社会的媒体布局越来越立体化,丰富的媒体场景使得人们面对媒介信息有了更多的选择,传播边界被不断扩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壁垒被不断打破,使得传统电视媒体的理念无法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这就需要包括访谈节目主持人在内的所有媒体工作人员都能够迅速地适应媒体融合节奏,认识到受众对媒体信息产生了新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将传统的电视媒体形式积极融入新媒体元素,在原有的场景上进行动态创新,从媒体技术上突破原有限制。只有将传统内容与新兴元素有机结合,才能让媒介格局更新带来的“变量”转化为访谈节目的“增量”。

2.2 传播机制去中心化

新媒体时代十分显著的特征便是媒体与受众间的高度互动性。传播机制不再是“一对多”的发散型布局,而是“多对多”的立体网络布局,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模糊,任何人都能成为新的传播中心,受众积极地参与到信息传播当中,能够及时地对媒介内容即时反馈,从而反作用于媒介内容的传播。传播机制由“传者中心”走向“受者中心”的去中心化特征,从以往的“媒体制作什么,受众就观看什么”变成了“受众想看什么,媒体就制作什么”。媒体信息传播的中心从传统的大型主流媒体向遍地开花的中小型传播中心转移。在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中,节目组能够通过邀请名人嘉宾来有效提升收视率;而在新媒体环境中,名人嘉宾能通过各个平台出现在大众视野,褪去神秘的身份,让受众能轻松了解他们,这也会导致电视访谈节目吸引力降低,流失部分观众。

访谈节目在新的传播机制下陷入流量危机,这意味着需要主持人在节目内容中创造新的吸睛点,了解受众的兴趣偏好,改变固化的电视传播思维。

2.3 媒介内容泛娱乐化

在科技赋能的媒体环境里,各类媒体平台根据智能算法向受众进行个性化推送,媒体内容走向分众化,进一步将传统访谈节目的受众群体分流,人们也更倾向于观看那些轻松且具有刺激性的碎片信息,这极大地削弱了访谈节目的竞争力。

然而,访谈节目需要有深度的内容创作,而不能简单地跟随泛娱乐化趋势进行迎合,有些主持人陷入了流量至上的逐利心态,在访谈节目中加入不合时宜的娱乐元素,使得访谈话题庸俗化、低质化,与访谈节目正面引导的内容生产初衷相违背,引起大众的不良观感。这种缺乏理性的“拿来主义”姿态导致访谈节目主持人失范现象频出:忽视自身文化传播和言语示范的职能,肆意模仿网络语言来吸引关注;以制造“围观”效果为叙事手段,迎合低级趣味。

为防止电视访谈节目随波逐流,主持人需要思考自身角色背后文化传播的重大责任,避免吸收过多泛娱乐时代的负面信息而失去思辨能力,导致访谈节目精神内核的缺失。

3.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在紧迫的时代呼唤下,传统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亟须调整自身角色定位,助力新媒体时代的访谈节目开拓立身之地。

3.1 具有主观能动的“参与者”

主持人不是固定程序的执行者,而是舞台上具有主观意识的掌控者。作为访谈节目制作组、受访嘉宾、观看观众三者之间的重要枢纽,主持人应当先于观众去了解嘉宾,先于制作组去了解观众。如果访谈节目的主持人仅仅按部就班地按照脚本对嘉宾进行提问,将会使谈话受限于模式,再出色的脚本也会走向千篇一律的表现方式。访谈节目的主持人作为最了解舞台氛围走向的角色,需要尽可能地参与节目的制作流程,从前期的选题策划、资料梳理,到后期的节目整合、剪辑播出。参与式的主持工作有利于主持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刻地了解主题的来源与内涵,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节目主旨,不受限于现成的采访资料和脚本,形成独具一格且与访谈场景最为适配的采访思路。

3.2 善于情感反馈的“倾听者”

访谈节目是具有温度的大众传播形态,这就需要主持人在节目中注入适度的情绪感受。在主持人和嘉宾的访谈过程中,主持人不是高高在上的提问者或一无所知的求知者,而是和嘉宾站在同等的高度以谦逊的姿态进行平等交流,弱化“主人”身份,突出受访者的谈话内容,保持真诚的倾听姿态,给予嘉宾充分的尊重与交流空间。人们都希望被聆听、被理解,人类区别于机器的一大特征便是主观情感,具有亲和力的情感流露能刺激受众的感同身受心理。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承担着提供情绪价值的责任,在倾听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嘉宾与受众的即时情绪,并予以充分反馈,得到嘉宾和观众的信任从而保持内心松弛感,有助于引导现场气氛富有饱满情感。

3.3 掌握语言策略的“交流者”

语言策略体现着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个人情商。善于运用语言策略能够引导受访者敞开心扉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也能让观众感到访谈进程的自然流畅。

优秀的语言策略是访谈节目的润滑剂。访谈嘉宾往往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或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成员,与他们的交流十分考验主持人的交际能力,在访谈过程中如何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如何展开亲切自然的互动,如何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不让嘉宾感到不适,如何自如地衔接话题等问题,都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息息相关。

按照言语交际学的理论,人们会根据特定的情境而选择具体的言语行为。访谈节目是具有策划方案的目的性谈话,主持人和嘉宾双方都对交流情境有着一定的认识和预设。在这样的交流环境下,主持人作为谈话的主导性存在,需要根据情境预测接下来的谈话内容,并且及时调整语言策略,把控访谈的主要意图,防止在无限制的谈话中过分脱离主题。主持人是观众的直接代表,需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地获取有效信息,而非沉默的聆听者。在面对嘉宾回避话题、情绪低落等状况时,主持人应运用其协调能力,迅速完成话题和情绪的转化。即使遇到突发情况,如录制失误、嘉宾情绪失控、现场混乱等,也都需要主持人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进行化解,以灵活的语言交际策略来随机应变,兼顾节目录制的流畅性以及嘉宾受访的体验感。

3.4 坚持价值导向的“把控者”

电视媒体一直以来都体现着社会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在节目质量上要比新媒体内容更为优越,不仅全程由专业团队制作,每个片段都要经过层层把关才能出现在观众眼前。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反映着整档节目的内涵与立场。

因此,尽管电视访谈节目要融入新媒体元素,但必须始终坚持国家的核心价值导向,这也说明节目主持人作为媒体的代言人,言谈举止都代表着节目的品牌,甚至国家的思维与形象,不能够随心所欲,更忌讳庸俗用语和畸形观念的表达。不乏有主持工作者在节目收视率流失的形势下,忽视了自己所承担的价值导向责任,而一味追求标新立异,从而丧失职业操守,葬送自己职业生涯的同时也给访谈节目组甚至整个媒体领域带来负面影响。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许多媒介内容趋于同质化,但电视访谈节目需要坚持初衷,主持人作为“把控者”更需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把控节目的价值传递,共同打造符合新时代特征又有深刻文化精神的高质量访谈节目。

4.新时代访谈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

根据新媒体语境下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思考,主持人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4.1 建立与时俱进的全局思维

中宣部在要求新闻媒体加快转型发展时,明确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必须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作为访谈节目主持人,处于新兴媒介的蓬勃发展期,不能在传统的传媒思维中故步自封,而应当在网络环境的嬗变中及时调整姿态,了解新媒介的内容分发机制,掌握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从而建立起与时俱进的全局思维。

这就需要访谈节目主持人能够积极在各类新媒介中参与体验,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尝试打造个人IP,鼓励主持人进行独立的内容创作,在尝试的过程中精准把握新媒体的风向。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工作之外通过自媒体运营为自己打下了粉丝基础,使得在新媒体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一席之地,这不仅能为个人提高曝光度与关注度,更能帮助主持人发展互联网思维,体察受众视角的内容取向,从而为节目的策划制作赋予更多新时代活力,优化电视节目的可看性。

在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全球化,在先进数字化技术运用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受众的参与和体验。在这样持续变化的全媒体立体矩阵中,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只有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建立起精准的全局把控意识,才能让自己及访谈节目免于时代的过滤和淘汰。

4.2 提高敏锐细腻的共情能力

“共情传播”是当今媒体情境中的热点议题,同时也是电视访谈节目制作中具有突出特点的策略方式。要提升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共情能力,就要求主持人拥有丰富的个人阅历和精神内涵,才能尽可能与嘉宾感同身受,在提供情感反馈时言之有物。

在访谈开始前,主持人需要对访谈嘉宾做到充分了解,熟悉其性格特点和过往经历,只有彼此了解才能更好地达到情感共鸣。在访谈过程中,也需要主持人培养倾听意识,在《立场》的节目开篇,易立竞提出主张:“倾听,也是一种立场。”尽管她的主持风格严肃、问题犀利,但她从始至终都能做到认真地倾听嘉宾的发言,从中捕捉情绪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共情。主持人只有在交流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对方的情感流露,时刻换位思考,以积极真诚的态度进行回应,让嘉宾感到充分的尊重,才能从情感上拉近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4.3 承担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应当在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坚持文化自觉,辅助主流媒体进一步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提高节目质量,巩固提升访谈节目的引导力、传播力。

主持人具有重要的言行示范作用,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就需要主持人培养坚定的文化传播意识,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结合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需要弘扬的主流价值观,将文化内涵外化为语言,从而在访谈节目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受众的价值认同。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文化传播不仅仅是一档节目提升内容质量的基本要求,更是国家形象塑造的时代呼唤。在文化自觉的驱使下,包括访谈主持人在内的广大媒体工作者,都需要参与到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构建中,主动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责任与使命,抵御信息冗杂的新媒体时代中不良文化的侵蚀,为观众做好示范作用。

5.结束语

在新媒体时代中,媒体从业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访谈节目作为传统电视节目的重要形式,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应当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中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及时地根据时代底色进行角色调整,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秉持初心,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协同访谈节目共同实现转型。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