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仪轩
指导老师 吴敏
人间落花扶摇处,方台听风千百年。
古时亭台轩榭,多用于极视之娱。登临其上,远观层云山水,近览草木春深。建立者与游赏者的情趣,无不在那三字匾额中。唯有此台,率性地将自己的用途题写于其上,曰“听风台”。
风是能听的么?它像一只时间的手,悄然拂去自己的踪迹,默默剥落墙上的岁月,将旧日的记忆泛黄。它游走于世间,在世间长存。世间万物皆有其语,你看文墨万卷,你听泉水泠泠。静静呼啸的风声,便是风的语言。
风是自然的旋律,是流动的乐章。丝丝琴语皆风语,书画中既然寻不到风的影子,那么音乐便是风的艺术。琴弦拨动,丝竹笙鸣,所奏皆是風之乐。没有乐器的时候,用手轻捂双耳,只需要控制进风口的大小,便形成一组组音阶。风声呼啸,旋律呼之即出。曲谱来自心间,风声为之奏乐。静待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韵律相调和,周围的喧嚣已消失殆尽,人与自然在此刻相统一。风声无处不在,它藏在每一丝细腻的流动中。流动的乐章,皆由它来传唱。
风,是无言的信使。它无言,流传世间的故事;它无言,诉说岁月的悠长。站在听风台上,微风送来山间的四季。听柳树抽条,听雨打棠棣,听秋叶归根,听雪融松苍。山间的一草一木,风都知晓。天边鱼白,山下的人间开始运转。我听见车铃阵阵,轴轮辗雪;我听见挑夫喘着粗气,扁担吱吱呀呀;我听见市集的鸡鸣狗吠,吆喝声此起彼伏;我听见句句温柔的嘱咐与稚嫩的应答。山下村镇的人间烟火,风亦悉知。尘世纷嚣,是故乡的暖,是灿若星辰的人间故事。风,将这温暖的乡土烟火传递。听风信者,还有那些如风般飘零的离人。
风是沉默的听众,听风的人,也有自己的故事。
有多少迁客骚人曾登上这听风台,又有多少人将自己的情思对风诉说?风只无言静听,将一篇篇动人的诗章传唱。远行漂泊的人知道,异乡的风听起来会有所不同。见惯了“燕子矶头红蓼月”的异乡风景,偶尔一阵乡风吹来,辗转反侧的他们是否会潸然落泪?就像一夜温暖的南风吹落一树繁花,故乡的馈赠有时是一种美丽的残忍,只剩一声孤独的叹息随风传回。站在听风台上,聆听的不过还是异乡的风。风过半生,醒来仍是忆乡人。
青铜铸的方台上点缀着斑斑锈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风吹过的证明。听风千年,方台是否已经成了风的知己?风是否又是方台的知己呢?我们总是习惯于让自己的情感承载于物中,就像风吟咏着的诗篇。诗中所言,其实皆是人情世故。
风里究竟容下了些什么情感,谁又能知?风里能容下世间百味,有时其实什么都没有。风就是风,你如何聆听,便是什么音色。
(责任编辑/李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