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奏响乡风文明建设“协奏曲”

2023-11-15 11:49:28蔡剑峰
唯实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乡风协奏曲文明

蔡剑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秉持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理念,全面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不断提升乡村精神风貌和社会文明程度。张家港成为唯一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2020年、2021 年乡风文明测评指数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该市南丰镇建农村、杨舍镇善港村分别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一、坚持思想引领,为乡风文明塑形铸魂

聚焦思想价值引领,持续打好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组合拳”,让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更好地浸润人心、引领发展。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依托全市近300 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2 个“理论氧吧”、74 个“理论驿站”等宣讲阵地,百姓名嘴、草根宣讲团、后浪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等300 多支理论宣讲志愿队伍,广泛开展送教下乡、党课进村等活动,引领农村干部群众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重点聚焦农民群众所思所想和生产生活实际,把宣传阐释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高效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稳定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持之以恒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微讨论”、主题读书活动等,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景观、文化长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进户、入脑入心,目前已建成2 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5 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馆。扎实推进“好人之城”建设,连续20 年开展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道德风尚行动,通过打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工作室、公民道德馆等阵地,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等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全市先后涌现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4 位、江苏省道德模范7 位、苏州市道德模范19 位、张家港市道德模范114 位,“中国好人”29 名、“江苏好人”41 名、“苏州时代新人”21名、张家港市级“身边好人”3 000 多名。持续开展“法润沙洲”“法治的力量”“ 《民法典》 十百千万工程”等主题法治文化活动,打造法治邻里节、法治风筝节、法治特色游等法治乡村特色品牌,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乡村法治环境,目前已建成3 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5 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二、强化实践养成,为乡风文明夯基垒石

把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工作贯穿乡风文明建设全过程,持续引导基层群众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全域创建厚植文明底色。以高水平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扎实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深化“星级文明户”“文明楼道”“美丽庭院”评选工作,有效推动文明创建向镇(街道)、社区、农村基层延伸,实现文明创建全域覆盖,带动乡风文明建设整体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文明村镇9 个、全国文明单位7个、全国文明校园和全国文明家庭各1 个,省级以上文明镇实现“满堂红”,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95%以上,成功打造了全国县域最大的文明集群。

志愿服务点亮文明之光。始终把志愿服务作为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手段,组建由市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总队,下设区镇(街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2 支、村(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72 支,搭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全力推动志愿服务重心下沉。同时,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成立志愿者学院,出台《张家港志愿者礼遇办法(试行)》,制定志愿者协会团体标准,开发志愿服务数字管理系统,全力打造志愿者“人人可做”、志愿服务“处处可为”、社会尊重和关爱志愿者的氛围“时时可感”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数量达28.7 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例达20%。

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加强“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婚俗,为爱减负”“文明丧葬,破除陋习”等移风易俗倡导行动,创新打造文明菜单、“宠爱有家”文明养犬、“幸福来敲门”孝老爱亲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和示范案例,引导破除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科学健康、情趣高雅、崇德守礼的良好生活方式和文明社会风尚。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实现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全覆盖,议事成果转化率超过90%。杨舍镇李巷村入选“全国百个优秀村规民约案例”,凤凰镇河阳山歌《河阳山下唱新风》入选全国第三届“县乡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展演。

三、注重以文化人,为乡风文明赋能提效

持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全力推进农村文旅融合发展,以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乡风文明建设。

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县级市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精心打造城南文体中心、金港文化中心、港城书香驿站、“沙洲湖益空间·源书房”等一批特色文化阵地,截至2022 年底,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63平方米,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肖家巷双创中心和永联小镇客厅成功入选2022 年全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杨舍镇善港村农家书屋(麦畑花舍)成功入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5+2”馆社研学项目入选国家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与此同时,每年组织村村演、周周演、幸福港城系列文化惠民活动3 000 多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深入挖掘与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村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中提升文明素养。在全省县(市、区)率先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传统村落命名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累计公布非遗代表性项目92 个、命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3 人,东山村遗址、黄泗浦遗址、杨氏宅第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评弹、河阳山歌、河阳宝卷、金村庙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张家港连续19 年举办长江文化节,深入挖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县级市率先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

让农文旅融合相得益彰。聚焦“一镇一主题、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品牌”发展目标,深入挖掘农村民俗风情、田园风光、村落建筑等特色资源禀赋,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出全国首个县域级《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建设规范》,南丰镇永联村(社区)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名单,成功打造“永兴村—张家港湾”、肖家巷等一批乡村文旅融合精品项目,“原味乡村·传奇之旅”主题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酒的故事”沙洲优黄文化园获评省级工业旅游区。

四、优化人居环境,为乡风文明增色添彩

以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农村“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以规划引领提升整体风貌。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发展、指导建设、优化布局的作用,编制出台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持续扩大“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覆盖面,“一镇一策”加快美丽城镇建设,“一村一韵”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一户一案”推进农村住房改善,全力打造更有江南韵味、更具水乡特色的美丽村庄。目前,全市累计培育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 个、特色精品乡村10 个,建成特色康居乡村624 个、特色康居乡村示范区22 个,“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与“农垦江南一枝花——常阴沙”特色精品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以环境改善提升居住品质。聚焦环境设施建设短板,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均达100%。全域开展以“四清一治一改”(即“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河塘沟渠、农业废弃物和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快改变农民生活习惯”)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洁美港城”周末义务劳动、同创共建活动,有效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1 个、示范村11 个,张家港湾滨江生态廊道建设、凤凰江南桃源小镇荣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简报》单独刊发。

以建章立制促进常态长效。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长效管护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的资金超1.2 亿元,配备超300支近4 000 人的村级保洁队伍;将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晴雨榜”“红黑榜”、垃圾分类“红灰榜”、“门前三包”责任制、“达标户”“示范户”选树、积分兑换、“流动红旗点亮榜”等多种形式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发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美丽乡村管理平台“随手拍”监督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

猜你喜欢
乡风协奏曲文明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58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乡风
漫说文明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红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 05:11:02
文明乡风聚人心
人大建设(2018年4期)2018-06-26 08:38:26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海浪协奏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