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新闻评论的挑战与机遇

2023-11-15 14:30云南财经大学赵艺婵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0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信息

云南财经大学:赵艺婵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于新闻和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新闻媒体逐渐被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所取代,而短视频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文化、教育等方面信息快速获取的需求;让人们随时随地地观看,解决了人们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题;短视频具有互动性和分享性,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用户体验更佳的一种互联网形态。

1. 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新闻评论的生成机理

1.1 人工智能深化传播内容

在互联网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新兴的媒体平台如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的崛起,正在重新定义新闻业态。

“短视频+新闻评论”的传播模式成为新闻媒体在移动端进行内容生产的着力点,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提供适合的传播内容。包括对新闻热点的精简化深层次解读,并以直观化,快速化的形式呈现,为新闻评论的内容表达增添适配性,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

《主播说联播》是一档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的新闻评论节目,它满足了现代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观看短视频的习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持续向好。报告涵盖了互联网用户规模、网络普及率、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数据。截至到2022年12月,中国的网络视频(包括短视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31亿人。基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短视频用户规模在2021年12月相比之前增长了7770万,达到了10.1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4.8%。《主播说联播》是一个在新媒体时代深度融合的衍生竖屏节目,它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内容观看体验,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从而增加其对评论观点的接受程度,必然会提高用户对于评论内容的认同程度。

1.2 智能传播打破传播边界

智能传播将技术与场景相结合,打破了场景传播边界,有效提升了新闻评论内容的传播影响力。

最早把“场景”一词用于传播领域的是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他们认为:场景传播的兴起是建立在技术支持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所谓的“场景五力”,包括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随着GPS、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构建一个无所不包、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信息的新型网络环境。人与物、物与物依托媒介的连接形成的部分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壁垒将被打通,人的传播行为可能在多重场景交叠中发生。《主播说联播》以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为依托,利用剪辑《新闻联播》的新闻片段制作短视频内容,可以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二次传播。通过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上用户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可以最大化传播效果。借助技术的支持,短视频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了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

1.3 媒介融合时代具备优势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追逐瞬间的新闻,而短视频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与传统文字新闻相比,短视频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的有机结合,以生动、直观的方式传递信息,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且,短视频发布平台广泛,如微博、抖音、快手等,可以更快地传播给更多观众,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

相对于纯文字形式的评论,短视频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交互方式,更好地表达情感和观点。人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作者的语气、情绪和态度,加强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共鸣。此外,短视频还可以通过图像、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现相关数据和事实,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

短视频平台通常提供评论、点赞、分享等功能,观众可以对视频内容进行即时反馈并与他人交流讨论。这种互动性不仅使观众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也促进了观众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形成了一个互动的社群。观众可以通过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评价中,从而促进舆论的多元发展。

2. 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基本症候

2.1 舆论引导争夺,评论时效受限

在当下的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和新闻事件几乎是同时出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新闻评论的及时出现对于热点话题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引导舆论,还能够占领舆论制高点。短视频评论在创作样态上需要融入更多的可视化元素、动态性数据、对比性图表等,不仅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评论主题的确定、论据的选取等基础性新闻评论工作,还需要完成事件的对比关联、数据的整理核实、动画的制作设计等评论产品的包装性工作。当前,媒体评论部组织管理的架构中评论人才稀缺日益明显。首先,由于短视频的时长限制,评论者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观点,无法充分阐述背景知识、相关数据和细节,这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完整和观点的片面性。其次,为了追求简洁和吸引力,短视频往往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化,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解释。评论者通常只能呈现表面的信息和观点,忽略了一些关键因素和细微差别,这可能导致观众对事实的误解或对问题的不全面评估。最后,由于短视频的形式限制,评论者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尽可能地的传达观点和信息,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事实核实和研究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深度。这种情况下,评论者的观点可能受到主观偏见、不完整的信息来源或误导性的信息影响,从而导致不准确或甚至错误的评论,在追赶评论时效上显得紧张吃力。

2.2 算法茧房阻碍,传播空间压缩

通过算法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偏好,准确地描述用户的画像,并为他们推送个性化的内容。然而,这也导致了用户被困在算法的限制之中,无法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内容。目前,社交媒体平台具备了先进的算法技术,并且正在积极地积累用户数据,以争夺数据传播的主导地位。随着社交媒体和具有算法推荐功能的资讯类APP的普及,用户只能看到自己感兴趣和认同的评论内容,这种情况使得人们陷入了一个狭隘的世界,缺乏多元化的观点,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情况被称为“信息茧房”效应,“回音室”效应,其延伸出来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格外明显。处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的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程度等价值观体系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

2.3 形式同质严重,缺少人文关怀

目前,短视频新闻评论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无论是在报道选题还是内容风格上,很多短视频新闻评论都存在相似的特点。

一些新闻评论短视频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相同的评论风格,缺乏创新的形式。长时间以来,观众对这种风格产生了审美疲劳,导致他们对观看这些视频的热情降低。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一类视频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观众的阅读、点击率以及浏览量。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一些评论节目将满足大众的兴趣作为其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为了吸引观众,一些视频制作者不顾公平正义,滥用真实信息,从而使一些低俗内容在网络上大行其道。有些视频为了追求炒作效果,不顾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导致他人受到伤害。通过满足受众的偏好或经历,一些有趣且娱乐性的新闻评论应运而生。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在评论中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表情动画和搞笑说唱等元素。这种民意是一种表达,但并不代表普遍社会价值的真正民意,而是一种虚假的民意。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视率,但并非长远之计。短视频新闻评论最初的目的是传达客观的事实和主流的价值观,然而,如果过度追求娱乐效果,反而会削弱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3. 短视频新闻评论的路径探索

3.1 人才赋能:打造素质队伍

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媒介构成的信息网络中。在这个网络中,无论是电视、互联网还是社交媒体,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人们通过筛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浏览,这使得阅读变得碎片化。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得人们很难获得全面的信息,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阅读体验。现今,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主流,人们习惯于快速浏览和吸收信息,这种碎片化的思维方式逐渐占据了人们的大脑。每个人都对社会热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仿佛成了“吃瓜群众”,并没有意识到需要对信息进行审判,以确定其真实性。在面对信息时,人们常常感到无力去思考其中的逻辑是否合理,随意转发和传播信息,使舆论变得混乱不堪,这给大众对评论的辨别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在此情况下,信息把关人的价值更为突显,让权威声音“开路”,打造一支以独到的见解、缜密的思辨、出色的口才,带网友在社会焦点前针砭时弊,在国际大势前看清是非的评论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记者除了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以及各种写作技巧和拍摄,录制,剪辑等素材处理技巧之外还要培养镜头感,播音员主持人的神态管理,加强肢体语言表达、放松面部肌肉、适当妆造和话语表达素养、新媒体网感素养等;广播电视记者则需要加强肢体语言表达、放松。另一方面,媒体和记者要合力打造媒体人IP、培养网红记者。目前一些媒体人IP的短视频新闻评论传播力、影响力效果显著。截至到2023年7月10日,以抖音平台为例,江阴市融媒体中心《最江阴评论部》主播程前粉丝981.4万,浙江日报@评论员刘雪松关注量927万。

新闻评论的核心是对当下热门、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展开讨论。在短时间内呈现观点并吸引观众的注意是一项挑战。通过研究相关数据、收集事实和证据以及深入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出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观点,不仅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能够给予他们新的思考角度。

短视频是一种具有极高效率和传播速度的媒体形式。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和保持他们的关注,可以借助一些创新的方式,如动画、音效、字幕等,来增加短视频评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短视频评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解说、访谈、实地调查等。在选择呈现形式时,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和观众的喜好来进行判断和决策,不断创新和改进评论方式,传达信息和引起共鸣,以满足观众的期待并保持影响力。

3.2 数据赋能:搭建传播矩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信息来源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行业必须想出办法在短视频领域取得成功。

传统媒体的短视频新闻评论往往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缺乏对不同领域的深入探讨和针对性的受众。虽然借助微博、抖音、快手等多平台发布,但没有针对不同平台用户的不同特点进行精准化传播。网络头部主播和意见领袖更容易获得认同和支持,媒体应开设不同平台独立的新闻评论短视频账号,发布评论视频内容,进行多元化传播,提升品牌影响力。

3.3 科技赋能:加强交互传播

当制作评论类短视频时,不能简单地将报纸内容转化为视频并在平台上传播,而应该努力创造具有深度和交互性的新闻作品。

随着5G传输速率的极大提升,VR、AR、MR等技术应用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尝试运用H5技术、体感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来增加对于“短视频+新闻评论”呈现方式的交互性和沉浸性。采用多种交互形式,如评论,使得受众能够从传播者变成接收者,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用户提供一种完整、多样、深度的视觉体验。

3.4 制度赋能:调动积极生产

短视频新闻评论工作对评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不仅文字水平要高,还要具备良好的新媒体业务能力。在现实工作中,传统媒体不少评论员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满足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要求而去从事短视频生产,新媒体业务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并不强。相较于写文字稿来说,做一期短视频节目要多投入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而在考核方面却没有与付出相对应的回报,这就导致短期突击任务大家还能扛一扛,但优质稳定的常态化节目输出就难以得到保证。主流媒体应当围绕媒体融合的新发展新要求,建立评论员的评估和奖励机制。通过评估评论员的专业水平、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新闻敏感度,设立奖励和激励措施,如评选出优秀评论员,颁发奖金或奖杯,并给予更多的曝光机会。这将激发评论员的积极性,推动其更加专业和有影响力的短视频新闻评论作品的产生。

4. 结束语

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新闻评论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通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传播和制度赋能等手段,我们可以克服挑战并利用机遇,为社会提供更加多元化、深入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短视频新闻评论才能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信息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纸媒转型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现状、效果和趋势分析
视频新闻如何引爆社交媒体?——来自英国和西班牙新闻编辑部的经验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订阅信息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