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秀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210028)
近些年,兽医临床数据显示犬类哮喘病有上升趋势。国内外虽然对于人类哮喘病的研究历史较长,学术界对于哮喘病的病因及病症研究较多,但关于犬哮喘病病因及治疗的学术研究较少。虽然犬哮喘病同人类哮喘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相似之处,但动物无法与兽医进行语言交流,行为方式及活动与人大相径庭。因此,犬哮喘病的诊断及治疗与人类哮喘病的诊断治疗也存在一定差异。犬哮喘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对于科学诊治犬哮喘病和提高犬哮喘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犬哮喘病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 淋巴细胞等参与慢性气道炎症改变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犬病临床诊疗中病例逐年增多,且大型犬的发病率保持较低水平,该疾病在临床常见于中小型短鼻犬,如京巴犬、贵宾犬等。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气急、气喘、咳嗽等,其病因主要受遗传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占据主导,如空气中的尘螨与春秋季节的花粉、草粉均为常见变应原,汽车尾气、弥散状油烟、杀虫喷剂等被犬吸入也易引发哮喘病;在春、冬两季气温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将增加哮喘的发病率;犬注射疫苗、喂服中药制剂,或饲喂鸡蛋、鱼、肉等易过敏食物及添加物,易成为诱发犬哮喘病的变应原[1];此外,倘若在饲料管理环节未保证日粮粉碎后的颗粒度达标,也有可能诱发犬哮喘病。
哮喘病是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超敏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等因素。当外界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引起T 淋巴细胞致敏,再引起B 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IgE。IgE 吸附在支气管黏膜下层肥大细胞和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表面,致使细胞过敏。当再次发生同一类抗原致敏时,抗原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结合发生作用,再次引发肥大细胞破裂,释放出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等。这些物质能够诱发支气管平滑肌迅速发生痉挛,引起哮喘症状。一些患者在与抗原接触后数小时才发生哮喘,这种哮喘被称之为延迟性哮喘发作。其原因在于慢性炎症,炎性细胞被激活,随着炎性细胞激活数量的增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进而引发气道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变差,黏液分泌物增多,形成气道狭窄和阻塞后再表现出哮喘发作的典型症状,如呼气性呼吸困难[2]。
在兽医临床诊断环节,由于犬哮喘病在症状表现上与一般性呼吸系统疾病相似,易产生混淆、误诊问题,影响到犬疾病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延误、反复,甚至最终可能导致犬死亡。在临床诊断环节需明确犬哮喘病的典型症状表现,通常该疾病的发病较为突然,患犬表现出呼吸困难、紫绀、伴有咳嗽症状,在肺部诊断环节可听到双肺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口径缩小、衬里增厚,导致管腔内部阻塞。结合上述症状进行疾病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即可使犬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在疾病诊断环节需做好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异物堵塞等疾病的鉴别区分,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发频繁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的疾病,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度。当患犬未表现出明显症状时,可对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待观察到试验结果呈阳性后,即可完成疾病确诊;或采用胸部X 线检查方法,当观察到犬胸部出现充气过度、支气管纹理增粗等现象时,也能够完成疾病确诊[3]。
在实验室中,患哮喘病的犬在诊断时,通常是通过细菌培养的方式进行,可对细菌先培养后观察,然后进行犬患哮喘的检测。这个过程类似于传统疫苗接种。此外,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1 滴生理盐水,用无菌棉签沾取少量患犬新鲜粪便,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先用低倍镜观察可以发现视野内有许多快速游动的小虫体。后转为高倍镜观察,可清晰看到虫体呈梨形,不断朝某一方向作突进式运动。最终通过迪夫快速染色液染色,可观察到虫体一侧有波动膜,3 根前鞭毛和1 根后鞭毛[4]。
对18 例犬支气管哮喘病例进行诊疗,初诊确认13 例,复诊再确认5 例。18 例哮喘病的犬一般资料如下:京巴犬14 例,西施犬2 例,斗牛犬1 例,京巴与西施犬杂交犬1 例。犬哮喘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其中11 例犬哮喘症状发生在春季,6 例犬哮喘症状发生在冬季,1 例犬发生在秋季,2 例有家族遗传史。18 例犬哮喘病临床症状表现无差异,病症发生突然,均有呼吸困难、咳嗽、双肺伴有弥漫性呼气主哮鸣音及咳嗽。X线影像检查结果显示18 例犬均无心脏、肺部器官器质性病变,排除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异物[5]。
笔者总结出犬哮喘病诊断的要点如下:一是临床症状表现突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弥漫性呼气哮鸣音;二是X 线影像检查排除脏器器质性病变;三是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运动激发试验结果为阳性;四是症状的发生受敏感源刺激,如花粉、尘螨、屋尘等;五是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六是有哮喘家族遗传史;七是疫苗、用药、过敏性食物等刺激。有典型哮喘症状,且以上诊断要点大部分符合时,可确诊为犬哮喘病。
3.3.1 发作期
犬哮喘发作期肌肉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氨 茶 碱4 ~6 mg/kg,同 时 以 异 丙 阿 托 品10 μg,2%间羟异丙肾上腺素溶液0.5 mg 或邻氯异丙肾上腺素3 mg 雾化吸入,每日两次。哮喘持续发作时应辅助吸氧,配合抗生素和氢化可的松使用,防止犬缺氧和机体电解质失衡而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症状的发生[6]。
3.3.2 持续期
持续期通常以固定时间周期为间隔,患犬将以一定频次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及咳嗽等临床症状,倘若未进行及时干预治疗,易使犬因缺氧导致器官衰竭。为避免发生此类现象,可选取β兴奋剂类受体进行静脉滴注,如氨茶碱、氢化可的松等,将此类药剂与抗生素配合使用,有效消除犬机体炎症,保持支气管的畅通,防止其气管被痰液堵塞影响到正常呼吸与进食,并且配合1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用于补充患犬体内的电解质,防止造成机体脱水问题。
3.3.3 缓解期
犬哮喘缓解期以地骨皮30 g,茯苓20 g,山药20 g,山茱萸15 g,桑白皮15 g,桔梗15 g,桃仁12 g,黄芩10 g,炙麻黄10 g,陈皮10 g,甘草10 g,加水煎汤灌服,每日2 次。同时,还要避开敏感性刺激因素,减少犬在春冬季节的户外活动。在确定过敏原后进行系统脱敏疗法,通过疲乏激发试验确定抗原,在敏感源多发季节每7 d 皮下注射一次抗原稀释液,剂量由小逐步增大,抗原治疗3 个月。期间,以酮替酚口服治疗或色甘酸二钠水剂雾化吸入治疗,每7 d 一个疗程,用药4 个疗程。
发作期用药后哮喘症状立即得到缓解,缓解期用药观察2 个月,18 例犬哮喘病均再无畸形发作,哮喘症状逐渐减弱或消失。
3.5.1 隔离预防
隔离治疗是预防犬哮喘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养殖人员应该仔细观察犬的症状,及时找出被怀疑的犬只,其可能患有哮喘病,及时对个体进行分离和测试。如果哮喘病没有被检测出,分离的犬可以取消隔离。一旦犬被发现患有哮喘病,就需要立刻实施暂时隔离。同时,病犬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而未受影响的犬只在生活过程中需对其饲料和养殖场所进行有效的清洁,加强环境清洁工作,用药物清洗被污染的犬用具,以防饲料继续污染给未感染的犬只[7]。
3.5.2 饲料管理
饲料问题是犬哮喘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监测犬的饲料,保证饲料不超过保质期,营养丰富,能满足犬的日耗和犬的生长发育。第一,对于所选的饲料,必须是适合犬的胃口。假如出现犬不愿意吃的饲料应及时更换。第二,一旦发现犬出现该病的症状,就必须及时更换犬饲料,以避免犬感染的饲料传染到其他健康的犬。第三,保证用水充足,以喂稀食为宜,现拌现喂,防止变馊。同时,水槽内必须保证清洁饮用水供应充足。
3.5.3 检查
目前,要想有效地预防犬哮喘病,有效地检查犬的患病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幼犬购买过程中,必须加强幼犬的患病率检查,并注意犬繁殖过程中所有犬的患病率。一旦养殖人员购买的幼犬患病后,会在养殖中传播给其他犬,造成犬的整体发病,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此外,在育种过程中,对犬体和其他犬的不正确检测将导致同样的结果。
3.5.4 坚持自繁自养可有效防病
从外地买犬要短时间进行隔离,一旦发病立刻隔离,定期对犬舍和用具消毒。坚持自繁自养,如果需进行引种时,应了解产地疫情,发现无疫情方可引入。认为健康的犬,购入后应严格隔离检查3 个月,在隔离期间,选择本场刚断奶的健康幼犬3 头进行混群饲养,注意观察其有无咳嗽和哮喘症状,确认无犬哮喘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坚决执行“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是阻止病犬或带菌犬进入犬场的首要环节,由此切断了传播途径,也是保护犬场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此外,在现代化的母犬繁衍配种工作中,要立足于“良繁建设”的标准实现犬繁殖的优等化、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从而繁衍出优良的幼犬。针对规模化养殖犬来说,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幼犬对腹泻症的抵抗能力,必须从幼犬的品种优良化、优良品种自繁自养的环节入手,从而实现一代代优等品种幼犬的出生,全面提高幼犬对秋冬腹泻症的抵御能力。
3.5.5 加强免疫
第一,根据疫苗的性质,可采取肌肉注射、气管内注射或肺内注射的方法。第二,应用对象。最好是对外来品种或杂交种进行疫苗注射。第三,免疫时间。做好疫苗的免疫注射,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幼犬在5~7 日龄用哮喘苗首免,在15~20 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在疫苗接种前、后1 周内禁喂抗菌药物。尽管幼犬注射疫苗后,也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不能保证完全阻止犬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但是能减轻感染造成的肺部病变,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方面效果明显。
犬哮喘病病因病理机制复杂,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临床诊断与诊疗需要从病因、病机、病症、X 线检查、过敏原激发试验等多方面着手,采取中西药结合用药,改善支气管炎症,切断过敏原或脱敏治疗,打破内外因素作用下引起的细胞反应与介质释放,从而预防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问题的发生,进而得到控制哮喘病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