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2023-11-15 05:27张湖滨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鸭群氏杆菌患病

张湖滨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471000)

鸭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高发疫病,作为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不仅发病率高,同时有较高致死率,会对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鸭产生损伤,日龄越小的鸭其对于疾病抵御能力越差,死亡率更高,该疾病又称作禽霍乱。因此,需要加强防控,掌握该疾病的发生情况,做好诊断与治疗。

1 鸭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鸭巴氏杆菌病的致病源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在病菌入侵后,会随着血液遍布全身,并在肝脏、脾脏、咽部等部位聚集,对这些器官和部位造成破坏。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播,能够由鸭群皮肤表面伤口、黏膜损伤入侵,抑制鸭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同日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2~7 周龄的鸭患病几率更高,尤其是1 月龄以下的鸭,其一般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1~2 d 内可能死亡。日龄较大且免疫力较强的鸭可能会自愈或是经过治疗后痊愈,但是会对其后期的生长发育不利,导致淘汰率上升。成年鸭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强,所以在患病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依然会持续向外排出细菌,造成疾病传播。疾病传播渠道较广,除了直接的接触传播外,还能够经由被污染的饲料、饮用水进行传播。另外,可以通过飞沫、尘土等途径,再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皮肤黏膜等进行传播[1]。

该疾病在一年四季内均可出现,且潮湿多雨的季节更容易高发;除此之外,外界应激条件是鸭养殖工作的阻碍因素。鸭所生活的环境卫生条件差,饲料营养不均衡,均容易造成疫病大范围流行。若是饲养环境比较差,或是鸭群经过长途运输,均容易导致鸭感染巴氏杆菌病的几率升高。

2 临床症状

巴氏杆菌侵入鸭群的身体后,可能表现出一定潜伏期,潜伏期最短5 h,最长可能长达5 d,结合其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具体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发病非常急,还可能存在不出现任何异常,就突然死亡的情况。

急性型一般在感染后的2~3 d 出现症状,具体表现为患病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体温升高至40℃以上,鸭翅、鸭尾明显下垂,且存在嗜睡情况,食欲下降但饮欲上升。病鸭口中、鼻中大量的液体流出,同时还存在咳嗽甩头的状况。有部分病例存在腹泻,粪便的颜色为白色或绿色,味道恶臭。随着病情的不断蔓延,还可能出现瘫痪、共济失调,最后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最终抽搐痉挛而死亡[2]。

慢性患病病例一般较为少见,具体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逐渐减少,头颈歪斜。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慢性关节炎、肺炎、气囊炎等疾病。

3 诊断

3.1 病理学解剖

结合鸭巴氏杆菌疾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能够对其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还需结合病理检验结果、实验室诊断等方式。首先,通过病理学检验能够发现,患有巴氏杆菌病的病鸭最急性型病例,表现为肝脏位置存在少数针头状、颜色为灰白色的坏死点,心冠位置有出血点;急性型病例,其皮下、浆膜、黏膜、腹膜、腹部等多处位置,均存在出血点。大量病例的肝脏肿大,颜色变淡,质地较脆;慢性型病例,其关节腔中存在干酪样或比较浑浊的渗出液,鼻腔、气囊黏膜有炎症。

3.2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可以取鸭群无前期症状但突然死亡的最急性型病例进行诊断,取其肝脏位置的组织,制成涂片并进行美兰染色,镜检后能够发现其存在一些短小杆菌,则证明其患有疾病。可以取肝脏、脾脏部位,将其接种于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37℃环境下,培养24 h,若是肉汤变浑浊,营养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湿润、露珠状的小菌落且颜色为灰白色,并进行镜检,即能够确诊。

3.3 鉴别诊断

鸭巴氏杆菌病与大肠杆菌病、禽流感、鸭瘟等疾病在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所以需加强鉴别与诊断,以提高该疾病后期治疗效果。

首先,相较于鸭巴氏杆菌病来说,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病速度相对较慢,与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水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剖检,能够发现其肝脏肿大,颜色发黑,肠道肿大,对于患病鸭肠道部位的影响比较明显。

鸭瘟作为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症状还表现为流泪、高热等症状,头颈缩起,羽毛杂乱,双脚麻痹,坐地不愿移动,病死率较高。通过剖检,能够发现其食道表面存在黄色物质,食道出血,肝脏边缘坏死,小肠、直肠存在明显出血点。且治疗时缺乏有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禽流感发病比较急,同样致死率较高。疾病伴有明显的神经性症状和呼吸道症状,眼部病变明显。同时进行剖检能够发现其心肌存在条状坏死,胰腺出血或坏死,肺脏水肿明显。

4 治疗

鸭巴氏杆菌病的三种类型在治疗时,差异不大,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疾病治疗:

4.1 西药治疗

治疗鸭巴氏杆菌病一般首选抗生素口服的方法进行疾病治疗,可选择的药物有:恩诺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青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等药物,除此之外,头孢类药物对于疾病防治有一定的效果。实际应用时,可从中选择1~2 种药物进行使用,可以定期更换药物,避免出现耐药情况。若是患病鸭症状相对较为严重,可以注射头孢西丁、头孢噻呋、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从中选择1~2 种进行疾病治疗。例如,可以将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3 种药物进行混合使用,剂量分别为5 万、4 万、3 万IU/kg 体重,一般在用药2 d 后即能够明显见效,3~5 d 症状基本消失。每千克体重使用头孢噻呋钠10 mg 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 次,连用3 d,能够获得一定的防控效果[3]。

除了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用药外,还可以多途径用药。例如,可在鸭群的饮水或饮食中加入10%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剂,连续添加1 周,即能够获得一定治疗效果。可以对全群鸭在100 kg 饲料中加入10%恩诺沙星100 g 和10%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20 g,连续用药3~5 d,能够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4.2 中医治疗

除了对西医治疗方式进行应用,在当前疾病治疗时会应用中兽医的方式进行治疗。中兽医治疗鸭巴氏杆菌病效果比较好,优势十分明显。不仅能够较好地控制疾病,同时毒副作用小,不会产生药物残留,安全高效。

方剂一:可以取黄连、黄柏各30 g,大黄、黄芩、苍术各25 g,甘草、厚朴各20 g。上述药物混合,提前加水浸泡,之后煎煮,候温后掺入鸭群中让患病鸭服用。

方剂二:白头翁、黄芩各30 g,乌梅、当归、大黄各40 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让患病鸭服用,每天1 剂,连用3~5 d,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剂三:龙胆草、生地、金银花、连翘各50 g,柴胡、茵陈、丹皮、玄参各40 g,蝉蜕、防风、薄荷各30 g,甘草20 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候温后服用,每天1 剂,连用3~5 d,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5 讨论

5.1 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由于鸭巴氏杆菌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易患疾病,其一旦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即可能对养殖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威胁,因此还需结合疾病实际情况,对患病鸭的发病情况做好了解和掌握。根据具体临床表现、剖检病变以及实验室诊断等,科学诊断疾病,为后续的治疗起到一定参考作用。由于疾病治疗时,会首选抗生素等药物,其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防控效果,但若是用药不规范极易出现耐药情况,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给养殖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打击。所以在用药时,应提高用药科学性,基于药敏试验所获得的结果,筛选更为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不仅能够保障效果,还不易出现耐药情况。在进行药敏试验后,再配合中兽医方式进行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在患病鸭的饮食中加入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获得较好的疾病治疗效果,控制疾病复发率和死亡率。

5.2 加强防控

养殖过程中做好饲养管理,能够有效防控鸭巴氏杆菌病,降低患病几率。养殖场要结合疫病发生情况,做好疫病防控,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控疫病。

第一,养殖场可以采取封闭养殖方式,避免外界车辆、人员、动物等进入养殖场,避免其造成鸭巴氏杆菌病传播。同时规范饲养管理,建立规范化养殖场。

第二,由于疾病和外界环境产生的应激有密切联系,所以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为鸭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养殖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要定期做好清理。结合养殖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消毒清洁制度,规范开展消毒清洁工作。每周至少消毒1~2 次,并注意做好圈舍通风工作。另外,气候相对较为潮湿的环境是疾病高发季节,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环境的温湿度,可引进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对圈舍温湿度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由于通风不良或是温湿度不科学造成疫病高发情况。

第三,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还应加强科学饲喂,以增强鸭对于疫病的免疫力,促进其健康生长。日常养殖过程中,除了做好科学饲喂,保证鸭群的饲料营养物质充足外,还可以及时在其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促进其健康生长。此外,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等,用于疾病防控,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4]。

第四,科学免疫接种是防控疫病最有效的方式。日常养殖过程中,凡是出现过鸭巴氏杆菌病的养殖场,应该重视做好免疫接种,提高疫病防控效果。可供选择的疫苗有禽巴氏杆菌病活疫苗、蜂胶灭活苗、铝胶灭活苗等疫苗,都能够获得一定的防控效果。

第五,由于在疾病治疗时,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比较多,且不同养殖场的疫病发生情况不同。因此,在用药时,应进行区别,提高用药针对性。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防疫部门帮助下,提前进行药物筛选,选择更为敏感的药物,提高药物使用针对性,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鸭巴氏杆菌病的复发率比较高,难以彻底根除,所以除了科学选择药物外,还应控制好药物的使用剂量,并严格遵循用药疗程,最大程度科学地治疗疫病,避免出现复发与反弹的情况。

第六,养殖过程中,针对疑似患病鸭,还应及时给予关注。日常养殖过程中还需对鸭群的生长情况密切关注。一旦其存在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还需给予重视,针对可能患病的病例,进行隔离饲养,并对疑似患病动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要密切关注同圈舍其他鸭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例,采取防控措施,抓住最佳治疗时间,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未发病的鸭群,可紧急接种鸭巴氏杆菌病疫苗,一般7~10 d 可首次注射,20~25 d 再次注射,能够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对于病死鸭,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处理不规范而造成疫病二次传播的情况[5]。

第七,需要在养殖过程中科学控制好养殖密度,鸡、鸭、鹅等家禽均容易患巴氏杆菌病,养殖过程中最好不要进行混养,避免巴氏杆菌病在鸡、鸭、鹅等禽类中进行传播。

6 结语

综上所述,鸭巴氏杆菌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类型,疫病的出现会对养殖工作顺利进行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重视该疾病,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掌握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等,并做好精准诊断,为后续治疗工作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在科学诊断基础上,提高鸭巴氏杆菌病治疗的针对性,降低疾病致死率及其对养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养殖工作在新时期获得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鸭群氏杆菌患病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