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卉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分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时代正向着数字经济时代转变,工业革命的经济发展特征正逐步演变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特征。这些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很多新兴产业,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强化了产业、经济发展动能。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发展趋势缓慢,经济结构日益更新升级,国有企业想要实现紧跟时代发展,推动企业平稳发展,就需要重视对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优化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助推国有企业财务战略转型升级是国企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业财融合是指企业业务与财务工作的结合,其内容包括各项工作环节中的数据、组织人员与价值三个方面。具体而言,数据信息的融合是指业务活动产生的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结合,通过对融合数据的分析,让企业管理者能够进一步明确企业当前经营状况,从而发挥出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的作用。
组织人员的融合是指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进行合作,打破以往“各司其职、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企业运营工作的相互嵌入与结合,以此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价值融合是指业务与价值的结合,要求企业的各项业务项目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为企业实施各项业务提供助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业财融合要求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重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融合,组织不同部门建立工作合力;财务人员要打破以往固有的工作方式,不能简单关注基础财务数据核算与报表的撰写、统计、分析工作,而要从企业的业务流程出发,在充分了解业务运作情况的同时,参与到业务实施的探讨当中,并指出业务流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进而合理优化业务流程,协助业务部门开展经营环节的成本预算事前预测与成本使用评价。
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将工作的侧重点从业务实施、完成情况转移到业务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做到扩展企业业务工作范围的同时,保障各项业务工作的质量,秉持“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一致”的原则,切实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1]。
1.助推国企实现战略目标
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提高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要考虑到社会效益的发展;在重视企业发展导向、规模的同时,应重视企业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业财融合强调国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融合,要求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一同探究业务工作环节的增值细节,借助流程优化、降低成本等方式,让企业用最小的代价、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以此实现国有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2.帮助国企降低内部风险
现阶段,国有企业正面临扩大经营规模,但质量效益不高、运营风险增加的困境,若不能及时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则会直接影响企业后续发展。而业财融合模式下,信息资源的融合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管理层人员可以在这些科学数据的帮助下,及时制定风险管理、风险预防机制,降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遭受的战略风险。业财融合还能帮助管理层人员及时发现各种经营问题,继而控制经营风险,强化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预判、应变能力等。
3.推动国企实现战略转型
国有企业发挥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因此,国有企业涉及的行业对整体行业领域的发展都会带来一定影响。业财融合机制下,财务部门人员可跳出常规的基础性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项目管理、投资与融资决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目标的制定环节中,体现出企业业务经营的各个流程都有来自财务部门的支持,彰显出财务部门的价值创造能力,便于推动国有企业从会计核算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2]。
在财务管理流程中,成本管理占据重要地位,其作用在于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强经济效益以及强化会计核算,对于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实施业财融合关键。将成本管理视为着手点实施数字经济下的业财融合,要求企业能够深入分析业务本质,制定统一的标准成本,从而高质量落实成本核算、间接成本的合理分摊等工作,判断业务流程中的必要成本与非必要成本,进而减少或消除非增值环节,实现将业务成本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预测与事中动态监测,继而构建出预测、分摊、动态优化的全新成本管理机制。
业财融合下的成本管理需要从人员招聘、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材料储存、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售后等方面入手,实现每个环节的业务工作、财务工作都能“责任到人、控制到位”,以此满足全方位控制成本的具体要求。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员都能意识到“降本增效”的现实意义,主动参与财务精细化管理当中,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能力。
业财融合下的合同管理是指财务人员应加入合同的签订、履行环节,与业务人员相互配合,准确掌握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并对收入、利润、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在细化业绩目标的同时,严格规定绩效考核;借助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款项管理等方式,减少合同履行风险以及产品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对经营预测的合理性,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供助益。
税务筹划是指企业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务管理活动,其前提是遵守相应法律制度与税收政策的规定,严肃承担起国有企业应担负的纳税职责。现阶段的税务筹划要求国有企业在正式实施业务活动之前,将国家出台的最新优惠政策融入业务活动当中,挖掘节省企业税率的着手点,以此降低企业赋税,在做到合理避税的同时,强化企业经营能力,增强经济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以及“跟踪全流程”。在业财融合下,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做到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员工则需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此之中,预算的制定、执行以及评价环节都需要业务人员参与,这也是推动业财融合的重要环节。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能够促进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推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协调一致,便于国有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助推企业平稳发展。
内控管理意在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督与管理,要求企业做到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合理、合法、合序、合规,并对人员、财务、资源等进行控制管理。实施业财融合期间,财务人员应优先梳理业务流程,从财务人员的角度上分析业务活动的不足之处,识别并判断业务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采用风险规避、转移等方式,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采购、招投标、项目管理等业务环节,了解各项审批的权限与内容。
数字经济下,国有企业想要实现业财融合就要吸收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要求这些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得数据的挖掘、分析、整合、统计,还要了解一些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操作等知识与掌握相关技能。
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数据、信息的支撑有着极为紧密的内在联系,需要企业内部充分整合财务、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资源与信息,还要求企业能够对行业发展变化、宏观经济环境、同行业竞争对手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业财融合下的统计分析包含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战略管理层面的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SWOT分析,以及专业管理层面的财务报表分析、生产经营分析、绩效评价分析等。
业财融合下,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敏感性,在专业信息技术、数据处理平台与工具的帮助下,全面、深刻地覆盖企业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通过深层次分析,找出当前企业运营期间存在的数据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会有所提升,战略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都会获得强有力的数据支持[3]。
国有企业管理层人员应清晰地认识到,业财融合强调业务与财务工作之间的充分融合,而非对财务与业务的管理与控制,财务部门并不是凌驾于业务部门之上,业务部门也并非财务部门的“上级”。因此,在落实业财融合期间,企业方面应树立系统全面的业财融合理念,让业务与财务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意识到业财融合的本质。
而且只有正确理念导向下的业财融合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延伸拓展业财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实施高质量的业财融合可以解决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信息不顺畅、不对称的问题,提高财务人员向业务人员交流工作经验的动力,以及激发业务人员向财务人员学习的兴趣。
业财融合制度的实施,可有效帮助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的充分了解,便于财务人员获取准确的非财务信息,并建立更为可靠、真实的统计数据分析,这些都是提高财务成本预算、预测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等工作的重要数据支撑。
从业务人员工作内容与职责的角度出发,业财融合的落实可以帮助业务人员更加了解财务工作者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借助数据预测模型,评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再结合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完善业务项目的发展模式,拓展业务工作的路径,以此实现提高业务经济效益,为国有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完善、有效的制度是业财融合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上文提到过,业财融合涉及财务、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业财融合制度的制定也要考虑到诸多方面,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内控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以及分级授权审批等制度等。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落实业财融合制度体系的制定期间,应深入分析企业与业财融合制度政策之间的适配度,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职责与权限,保障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业人员专项负责,确保职责、权限的匹配度,职责的划分更要科学、明了、边界清晰,避免后续工作环节负责人相互推诿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则需要对优化后的工作流程进行定义,明确工作标准与要求,采用流程图展示、操作引导等方法,以保障业务、财务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以此助推业财融合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公正化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发展与先进信息技术有着紧密连接,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推动业财融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国有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可按照统一的规章制度,完善标准化工作流程,防止人为篡改信息数据的情况发生,在技术层面上,保障业财融合制度的高效落实,以此实现国有企业业财信息、数据的集成汇总。
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不仅有助于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完善统一业财数据,还能帮助财务人员从以往繁杂的财务核算等重复性较强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沉淀员工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态度,使其专注于业财融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做到让财务人员更加了解业务流程与相应的工作内容,提高财务人员数据统计分析与预测决策的能力,继而实现战略发展转型与升级。
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应将办公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进行充分融合,做到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相互连接,继而帮助管理层人员在平台中高效获取准确、全面的决策数据支撑,实施相应的匹配与审核工作,降低决策环节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企业内控风险。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需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支撑。其中包含优秀的财务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以及管理层、执行层的人才。从财务人才的角度来说,财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财务工作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具有一定数据统计、风险管理、预测分析等能力;从业务人才的角度来说,业务人员应在具备业务岗位职业素养、优秀工作能力的同时,了解一些财务领域的基础知识,能够与财务人员高效沟通。
对此,企业方面可通过社会招聘、内部竞选等方式引入专业人才;面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则需强化各项培训工作,如定期组织业务交流、专家教学、优秀员工分享会等,力求提高业财融合人才队伍整体能力与素养。
总而言之,在数字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应重视业财融合的落实,在树立清晰、正确业财融合理念的同时,意识到业财融合的本质与内涵,再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构建相应政策、制度、体系,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