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对策

2023-11-15 02:51刘金梅徐晨郁
山西青年 2023年19期
关键词:金融人才职业

刘金梅 郭 慧 徐晨郁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在传统专业分析和人才培养较为固定的状态下,公众对金融人才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固化认知。金融是财富的象征,因此选择金融专业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慕名而来”。国家对现代金融的定义是金融服务于新旧动能转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及民生领域。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大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对金融人才的界定也在悄然变动。具备敏捷的金融思维和清晰的风险意识,能够严于律己,经得起诱惑,又能不断学习进步,踏实勤恳将成为优秀金融人的基本要求,加上经济形势综合研判,结合学院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特点,决定对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以下尝试,并希望在教学实践中稳步推进,在教学成果上不断印证,从而为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出贡献。

一、培养有数字金融思维的职业人才,为中外合作办学增砖添瓦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外教育专家和各大院校都在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培养什么样的职业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职业人自身发展,将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课题。培养年轻人具有接地气的理性、毅力、勇气。这才是职业人才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也是最重要的武器。职业人,应先是个有底气有勇气有骨气的年轻人,而专业赋予的是在气质之上的专业技能。

基于以上考虑,在金融专业与加拿大理工学院合作的过程中,学院通过引入一些国外课程,打通理论层面的互通交融,为人才的理论储备夯实基础,同时结合本土实业和产业发展需要,以需求推动教学改革,先后邀请知名银行、保险等机构领导及HR 到学校进行实际授课和指导,为学生和企业的互选打造良好的信任平台。培养学生首先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才是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职业人。

职业院校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的成功,而单纯的职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软实力将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培养金融人才的过程中,培养并提升素养,在每一个课程实施单元反复强调素养的融合和体现,尤其是很多技能工作即将被智能设备等取代的大数据背景下,赋予技能内核的素养尤其重要。以“责任担当、敏捷思变、融合创新”为核心素养,用数字和创新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理解金融的变化和发展,也才能站在客户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成为优秀的金融人才。

中外合作模式的深入开展,也为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理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对数字金融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的发展速度。而金融本质上是服务,理解和把握客户需求,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客户需求,提供和设计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结构和投资方式,也是未来金融客户的普遍需求。金融机构及社会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及进程,对数字元素的融入要求更加全面,全流程全链条的数字思维会成为必备的技能。学院立足于包裹式素养教育打造人才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面对金融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产业型金融技术人才,为微金融服务助力添彩

依托学院的地理优势,发挥办学理念优势,顺应当地经济转型及结构调整发展趋势,在金融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中,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及课程结构,为区域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以产业为龙头,以资本为路径,让金融科技服务成为桥梁,避免资本过度渗入产业,也可以帮助产业优化资本注入。在新形势下,能够夯实底层逻辑思维,把技术掌握与形式创新相融合,将会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指引。金融平台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端口服务性质将发生根本性改变,赋能越多,融合越多,也会越有吸引力。如今Financial Technology(FT)也是CFA 和FRM 学习的必备必学课程。在风险管控较好的情况下,客户端的真实需求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果不能较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及时方便高效并“普惠性”等方面做出努力,将会制约小微企业或者个体经济等的发展。金融机构的角色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去中心化和平直普惠的金融服务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入改进。因此,在金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剥离传统金融服务的运转模式,开设与金融有关的底层技术课程很有必要。

在设计金融课程的技术模块过程中,很多院校心有余力不足。对于商科学生而言,对数学敏感而且乐于探索的不是很多,而对大数据很多人是有误会的。所以,课程设计中要增加兴趣点,“金融科技兴趣课”是个不错的参考。既然是工具,那就是需要技能赋能。因此,课程设计不能过于深奥,结合金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需要成为编程高手甚至不必要学会编程,底层逻辑的运营道理才是必须掌握的东西。

根据2022 年1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指出,“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是到2025 年的发展原则,因此多方参与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与金融平台的协同共治会成为一种新业态,尤其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日益活跃,其在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尤其值得关注。[1]如何打通合作共赢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一个重点难题。在培养数字型金融人才的过程中,业务、技术、数据的链接和一体化运营是一个体系,信息库就好比是数字底座,业务课程就像枝干树叶,金融思维则是神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搭建平台和链接服务的入口,是建设人才的培养基础。

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规模小、资产轻、信用记录不完善等,传统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他们的融资问题,除了靠政策转变,只能靠金融创新,例如大数据交叉审核替代现有的人工风险核准等,通过物联网等新技术对客户的筛选多样化,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学院通过与工学院的课程合作和实践合作,打造特色课程,在数据抓取、数据分析和应用等大数据课程中,基本掌握大数据的前端运作模式,通过理科浸润,金融像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结合所学的金融知识,采用学到的大数据操作理论,便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来尝试解决实体经济的大问题,金融科技的发展必将助推金融服务融通,使业务边界模糊,底层数据等的来源更加多样多元,从根本上助力中小企业的资金纾困,并促进融资渠道的拓展。

三、培养有风险意识的综合人才,为专业发展提质增效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特色服务可谓层出不穷。数字人民币、信创、区块链、行业云、行业链等,资本市场和金融运行进入一个共管共治的时代,数据共享的同时势必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把风险管控做在实处是金融未来发展重点攻克的内容。如何把控风险、防范风险、化解和处置风险等是金融服务过程中要面对的难题,也是确保被服务者财产安全的必备前提。防范并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2]

基于以上背景,在金融专业授课过程中防范金融风险等内容非常关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风险意识始终贯穿于课程授课过程中和学生实践中,立足于金融服务本身,金融的诱惑无处不在,而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却很难把握,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深刻分析风险发生之前和之后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树立谨慎态度和风险管控常态意识,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自身风险也要有足够的意识,建立健全自身完备的法治管理机制,杜绝金融腐败和贪占便宜等挑战底线行为;同时防范输入风险,例如社会层面的非法集资等。作为中外合作院校,在国际形势多变的背景下,应该审慎分析国际局势,对“热钱”等持有足够的谨慎态度,并保持足够清醒应对外部冲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帮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断构建财商教育体系,丰富财商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提高财商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进行多元有效的财商教育也是金融专业学生的一个很不错的就业去向。

此外,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把“校园贷”等不规范金融事件串联讲解,以真实事件惨痛教训等内容融入课堂加持理论讲解的深度,以技术和技能叠加,依托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学生对于成为优秀的金融监管人才也会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通过观看防诈宣传等资料,关注金融科技对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金融监管的监测预警,金融基础信息统计及发布原则等,培养学生树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责任意识,做有担当金融人。

以上措施的推进,可以优化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帮助金融专业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展开就业思路,摆在学生面前是一张展开的宏伟金融蓝图,扩充了选择面。“能解决多大问题,价值就会有多大。”在专业教育中树立起综合牌,会对分层教学等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培养有底层逻辑的金融综合人才,为商学院发展提振信心

金融专业在商学院的专业分布中属于老牌传统专业,曾经有过不少的突出成绩和赫赫战功,但随着国际大环境的演变和电子商务等经济形式的综合变迁,金融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既不能忽略曾经的成果,也不能固步自封。关注外部大环境的影响,调整思路,随时启航才是应对的良策。商科的逻辑是没有固定逻辑的,经济模型的运转会随着实际经济运作发生重置和更改,而且不断会出现特例和个例,但是底层思维是不会有变化的。

对于随时都发生变化的金融专业而言,更应该融入商科大环境,打通与其他专业的结点,在培养人才的角度上立足于商科综合,建立并发展专业群。在学院层面,“个人理财”等涉及的与个人利益和生活有关,又关乎每一个人的通识课程,更是被设立为公开课,面对全校开课。在这些公开课中,底层逻辑就尤为重要。“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等俏皮话听上去是玩笑话,但实际是很有道理的,那么理财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守住本金是理财的底层逻辑,所以无论期待收益是多高,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是本金有去有回。金融专业此外一个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底线思维。在做理财等规划的时候,要把最差和最坏的情况作为最低限度,如果这个底线在可接受范围内,并有足够的应对方法和防止措施,那么这个策略是可行的。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从个人执行层面,防范金融风险都是建设和运行稳健社会秩序的重中之重。风险其实都潜藏在每个人的身边,金融底线思维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授课内容,需要加大案例收集典型事例深挖细究,让底线思维成为每一个商科学生必有的思维底线,牢记底线,不踩红线,并在实际中认真践行。通过特色课程的拓展和金融通识课程的外延,加深金融专业的辨识度,为培养商科综合人才贡献力量。

五、结语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2022 年5 月1 日施行,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职业教育相比,虽然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从法律层面和社会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明显提振了职业教育人的信心。以往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的人才被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些痛点会在发展中得到法律和社会及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去解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结合金融实体的真实需求,拓展学徒制职业教育方式,把“职业”的横向杠杆用足,又经过专业间合作(工管融合),达成双赢双促的良好效果。金融市场存量变量都很大,但是底层逻辑是不变的,要坚持初心才会方得始终。基于此,金融专业职业教育更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增加社会认可度。根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金融专委会发布的第一部《中国金融行业教育信息化白皮书2017》,金融职业教育应该汇集最新的数字技术等,培养未来的金融数字化人才,基于新《职业教育法》和社会大环境的广泛支持,依托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坚实平台,相信经过各方努力,坚持执行以上教育理念和优势教育模式,可以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自身优势,树立教育品牌,培养出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专业人才,为储备金融人才提质增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