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汽传媒 设计/邱洪涛
9月21日,2023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成绩发布会暨ESG社会责任践行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
在全球加速碳中和以及中国“双碳”目标落地的时代大背景下,ESG正在成为衡量车企价值的新标尺。2023年,在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ESG专委会的指导下,责任云研究院联合中汽信科共同推出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旨在从ESG(环境、社会、治理)视角梳理诊断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总结中国汽车产业ESG建设阶段性特征,以期挖掘优秀,找出差距,以评促改,共同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是一种强调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自2004年联合国提出ESG概念以来,ESG已然成为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企业、投资者、资管机构等诸多利益相关方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考量。
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汽车产业生态不断革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愈发重要。2022年3月,财政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有效回应监管部门的新要求、加强ESG治理与实务管理、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和谐美丽中国建设,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ESG研究聚焦汽车全产业链,基于行业影响力、经营业绩、ESG实践及ESG相关报告披露情况,选出100家企业(集团公司56家,二级单位44家;商用车企业10家,零部件企业14家)作为评价对象。在深入研究国内外主流ESG评级框架和信息披露指引的基础上,基于汽车行业特殊性,构建起中国汽车产业ESG评价理论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以之为依据,通过企业ESG相关报告、年报、专项报告及官网官微等公开信息渠道和信用中国、企查查、万得等第三方渠道,对这100家样本企业开展指标匹配,并综合考量企业的ESG重大实践加分和重大缺失扣分,最终形成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系列指数,包含总榜单1个,分榜单9个,其中企业类型分榜单6个,议题维度分榜单3个。
100家企业样本中,6家企业ESG先锋指数达到五星级水平,14家企业达到四星半级水平,超过一半的企业处于一星级,样本整体处于旁观者阶段,ESG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其中,宝钢股份、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东风公司、广汽集团、宁德时代、中国一汽等6家企业ESG先锋指数达到五星级水平。总体而言,相较于全球汽车产业及中国全行业ESG发展水平,中国汽车产业在践行ESG可持续发展方面任重道远。
图1 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星级分布
截至2023年7月31日,100家样本企业中,仅32家企业发布有2022年ESG相关报告,近七成企业尚未发布报告,缺乏系统披露。从报告发布的连续性来看,宝钢股份连续18年发布报告,神龙汽车连续17年发布报告,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上汽集团等11家企业报告发布次数在11次以上;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江铃汽车等4家企业报告发布次数在6次以上;报告发布次数在5次及以下的企业最多,为15家。
ESG报告是ESG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是ESG评级指数的主要信息来源,中国汽车企业应发挥示范作用,及时发布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ESG报告,展现企业ESG实践,在增强透明度的同时,以报告为载体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
图2 中国汽车产业ESG相关报告发布次数
从评价主体层级来看,集团公司ESG先锋指数平均得分(39.9分)高于分子公司平均得分(33.4分),且“ESG治理”“社会价值”“风险管理”三个板块平均得分均高于分子公司,集团公司整体处于二星级水平。其中,现代汽车集团(中国)表现最优,为88.5分,处于五星级水平;分子公司整体处于二星级水平,仅宝钢股份表现最优,为91.7分,处于五星级水平。
图3 不同类型企业ESG先锋指数平均得分比较
整零对比角度看,零部件企业整体处于三星级水平,ESG先锋指数平均得分以及在三个细分板块(“ESG治理”“社会价值”“风险管理”)平均得分均高于整车企业,其中宝钢股份表现最好,为91.7分,处于五星级水平。商用车企业整体处于二星级水平,除社会价值维度外,ESG总分、ESG治理和风险管理维度得分均为三个细分行业最低水平,其中一汽解放表现最好,为80.5分,处于四星半级水平。整车企业(除商用车)整体处于二星级水平,社会价值维度居三个细分行业最末,ESG总分、ESG治理和风险管理维度得分均为三个细分行业居中位置,其中现代汽车集团(中国)表现最好,处于五星级水平。
图4 细分行业ESG先锋指数平均得分比较
从企业性质来看,自主品牌ESG先锋指数平均得分以及在三个细分板块(“ESG治理”“社会价值”“风险管理”)平均得分均高于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自主品牌整体处于三星级水平,其中宝钢股份表现最优;合资企业整体处于二星级水平,其中广汽本田表现最优;外资企业整体处于一星级水平,其中现代汽车集团(中国)表现最优。
图5 不同性质企业ESG先锋指数平均得分比较
中国汽车产业社会价值板块平均分为50.8分,处于三星半级水平,ESG治理和风险管理板块表现相对较弱,平均分分别为22.6和23.1,均处于一星级水平。中国汽车企业需着重加强ESG体系建设,同时强化ESG风险管理,防范ESG经营风险。
图6 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各板块平均得分比较
中国汽车产业ESG治理板块平均得分为22.6分,其中,公司治理维度表现最佳,将ESG上升到董事会建设层面是当前车企开展ESG治理工作的最大挑战,ESG管理次之。虽然车企ESG治理维度整体处于一星级、旁观者阶段,但存在满分实践,表明中国汽车产业ESG治理水平内部存在不均衡、两极分化的情况,有必要树立行业内的ESG先锋。
具体来看,在公司治理维度中,“反商业贿赂及反腐败体系”指标覆盖率最高,达43%;超三成企业在公开渠道披露了“董事长/总经理分权”“守法合规体系”“申诉与举报机制”“信息透明”等指标信息;由于“守法合规培训绩效”和“反腐败培训绩效”是量化绩效,存在统计难度,指标披露率相对较低,不超过20%。董事会ESG治理维度,21%的公司明确了董事会ESG工作领导机制,不少于10%的企业在董事会层面制定了ESG治理方针、对ESG风险与机遇进行识别并对ESG目标进行审查,仅有5%的公司将管理层薪酬与ESG工作业绩挂钩。ESG管理维度,超四成企业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开展沟通活动,识别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有四成企业获得过ESG荣誉,超两成企业明确了ESG工作归口部门、制定了ESG战略、识别和不断强化ESG实质性议题管理。但是,开展ESG绩效考核、参与汽车行业ESG研究或行业ESG标准制定、披露ESG培训绩效、加入国内外ESG相关组织的企业却不足一成。
表1 ESG治理板块各维度具体表现
中国汽车产业在社会价值板块平均得分为50.8分,处于三星半级水平。国家价值维度处于两星级水平,东风公司、现代汽车集团(中国)等13家企业在国家价值维度得分最高,为满分;产业价值维度处于四星级水平,中国一汽、一汽解放等44家企业在产业价值维度得分最高,为满分;环境价值维度处于三星半级水平,长安汽车、北汽福田等44家企业在环境价值维度得分最高,为满分;民生价值维度处于三星级水平,东风公司和广汽集团2家企业在民生价值维度得分最高,为满分。
具体来看,在国家价值维度中,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55%的企业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其中超过半数的企业在乡村振兴方面有较大投入。产业价值维度,六成以上企业注重创新驱动发展以及积极与伙伴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半数以上企业紧跟新四化浪潮,推动企业数智化体系建设。环境价值维度,中国汽车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其中40%以上的企业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行动路径,39%的企业致力推动全价值链减排降碳。民生价值维度,中国汽车企业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惠及民生发展,其中65%的企业投身各类公益活动领域,40%的企业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就业发展;20%的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下乡活动,发挥车企产业优势,助力乡村低碳转型,29%的企业打造汽车行业特色品牌公益项目。
图7 社会价值板块各维度具体表现
中国汽车产业风险管理板块平均得分为23.1分,处于一星级水平。风险管理板块包含10项议题,仅“发展与培训”议题(31.9分)处于二星级水平,其余九项议题均处于一星级水平,“守护生态安全(14分)”“负责任供应链管理(15.6分)”“应对气候变化(17.9分)”议题表现相对较差,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作为产业链最为复杂的行业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和负责任供应链管理两个议题已成为汽车行业最为关键、薄弱和亟需加强的风险议题。
图8 风险管理板块各维度具体表现
聚焦三大关键弱项风险议题: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到两成的企业在识别和应对气候风险与机遇、开展碳核查工作等方面主动作为。守护生态安全方面,23%的企业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但仅约11%企业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活动。负责任供应链管理方面,31%的企业注重供应商质量管理,超两成企业注重供应商的ESG管理体系建设、供应商审查评估以及经销商的管理与能力建设。总体而言,中国车企在供应链建设中并未将ESG因素(安全、环保、人权、职业健康、商业道德等)作为充分必要因素。
图9 汽车产业弱项风险议题指标覆盖率
中国汽车企业需要加强贪污腐败、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负面事件的主动披露。经分析发现,约40%的中国车企主动披露负面信息,向社会公众展示客观,不偏不倚,积极改进的品牌形象,仅有13家企业披露了“新增职业病数”指标,14家企业披露了“员工流失率”指标,19家企业披露了“员工工伤/亡人数”。另经搜集发现,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有3家企业曾受到过行政处罚,被扣减得分。
图10 汽车企业负面指标披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