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盆地超高温高压探井钻井技术应用与实践

2023-11-14 05:43贾轲
石化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管柱水泥浆泥浆

贾轲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湛江分公司 广东 湛江 524000

近年来,随着莺歌海盆地勘探重心转移到XX区,探井作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2015年至今,XX区先后发现XX10-1、XX10-3、XX11-1等含气构造,证实了XX10区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由于该区探井地层压力系数过高(高达2.3)、压力窗口过窄(低至0.01g/cm3),2016年前部署的多口探井,在进入目的层段后,溢流、井漏等复杂情况频发,最终由于作业窗口过窄,未能完成钻前设计地质任务,严重影响探索高温超高压领域勘探信心和油气勘探进程。

1 莺歌海盆地超高温高压探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2016年前,XX10区最初部署的3口超高温高压井相继失利,使得该区超高温高压井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空前的压力。其中,XX10-A1井温度187℃,泥浆比重2.25 g/cm3,该井8-3/8”井段目的层钻进时多次发生溢流和井漏,最终因目的层无作业窗口而无奈选择弃井作业,仅获得部分地质资料。XX10-A2井温度202℃,泥浆比重2.28 g/cm3,该井在8-3/8”井段目的层钻遇异常高压,多次发生溢流和井漏,堵漏期间发生钻具遇卡,终因没有窗口,且处理卡钻代价太大而弃井;XX16-A1井,最高泥浆比重2.28 g/cm3,在7”尾管固井过程中发生溢流,水泥浆受高温地层水影响出现早凝导致无法脱手,最终不得不弃井。

通过对已钻井问题进行系统总结,本文系统梳理了超高温高压井作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XX10区地层压力系数高,目的层段压力成因及压力结构复杂,导致钻前压力预测误差较大。此外,部分地层灰质较为发育,降低了地层承压能力,导致安全密度窗口进一步收窄,对钻井设计和作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表1可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窄压力窗口超高温高压井已成为XX区勘探钻井新常态。

表1 2022年~2024年待钻超高温高压井基本信息表

1.2 极窄压力窗口作业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XX10区目的层安全密度窗口通常<0.1 g/cm3,压力窗口极窄,部分井段甚至出现负窗口,因此超高温高压井对现有作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钻井平台的设备能力,如井控装置能力、泥浆池容积及提升系统能力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1.3 泥浆固井技术需优化

XX10区最早的三口高温超压井,泥浆体系稳定性欠缺,对工程安全作业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与实际作业相比,复查的稠化时间差异大;2)目前的水泥浆体系对温度极其敏感。在120℃条件下,2.0sg水泥浆降5℃稠化时间增量7小时减少为3小时。井下温度的不确定性对水泥凝固将造成极大影响,作业风险极高;3)目前的水泥浆体系防气窜能力有待提高。

1.4 海上超高温高压井测试难度极大

XX10区海上超高温高压井储层压力系数超2.2g/cm3,温度超过200℃,测试主要面临以下难题:1)井下温度和压力接近工具极限,极易导致入井管柱密封件和封隔器的功能和强度失效;2)高密度测试液长时间静止极易产生沉降,导致射孔失效及解封封隔器困难;3)受温压影响复杂,管柱伸缩量难以确定;4)井控风险极高,对测试地面流程安全要求极高。

2 超高温高压勘探钻井技术对策

为解决南海西部高温高压井勘探作业中面临的技术挑战,经过探索、攻关和实践,从地质预测识别能力、窄压力窗口钻井技术、泥浆固井技术以及测试工艺技术等五大方面着手,形成了适合莺琼盆地XX区超高温高压探井的钻井技术方法。

2.1 加强地质预测识别能力

2.1.1 开展深度卡层与压力预警技术研究

通过地质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分析,建立叠前深度片速度模型,收集预处理的层速度、地层各项异性参数,经过专业软件处理和解释,提供高精度成像数据,真实、直观地反映地层构造等信息,其基本原理(如图1),有效指导了XX10-A3井、XX10-B1井等超高温高压井关键层段现场作业决策。

图1 深度卡层与压力预警技术流程图

2.1.2 充分利用VSP测井

开展以工程需求为导向的VSP测井,加强对随钻过程地质信息把控,精切卡层,反演下部层位深度及压力预测,为超高温高压井作业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见表2。

表2 以工程需求为导向的VSP作业应用统计

同时,引入随钻VSP技术,基本原理见图2。与电缆VSP相比,该技术能够随钻传输数据,实时性强,达到及时反演下部地层的效果。该技术在XX29-B1井中进行了应用,对9-5/8″套管下深,卡准目的层T31-A1砂体深度起到关键作用。

图2 随钻VSP应用流程

2.2 开展窄压力窗口作业技术研究

从井筒压力精细控制、井身结构调整、配套设备升级以及控压钻井技术引进等方面入手,力求解决XX10区超高温高压井极窄压力窗口问题,确保井筒作业安全,成功实现勘探目的。

2.2.1 井筒压力精细控制技术

极窄的压力窗口必然要求对井筒压力进行精细控制。经过不断的总结摸索,对于该区井筒压力,采取了针对性地措施进行精细控制,具体原则为:基于各层段地质特征,分井段采取不同压力控制策略,即“常温常压井段,优快作业;高温超压井段,精细化作业”。

对于上部常压地层及压力过度段泥岩地层,即17-1/2”、12-1/4”井段,优快作业,及时发现及应对浅部高压层。其主要关键作业点包括:建立稳定井口、降低高温风险、应对预测外高压砂体、适当采用欠平衡钻井进行提速以及有效封固9-5/8”套管。

对目的层8-3/8”井段,细分三种工况,不同工况下采用不同压力控制策略。正常钻进条件下、井漏及溢流等复杂情况发生条件下以及配备控压钻井装置条件下,采取不同的精细控压措施。

以上技术方法的使用,使得钻开高压层工艺系统化、精细操作标准化,从井筒压力精细控制角度来应对目的层超压段极窄压力窗口问题,并在XX10区新钻高温超压探井中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2 增加大尺寸套管下入深度

通过增加大尺寸套管下深,可以增加上部套管管鞋处的承压能力,极大增加后续高压井段的作业窗口。在该区作业过程中,20″套管均突破1200m,13-3/8″套管均超过3000m,接连刷新海油纪录。同时,针对部分非常规井身结构设计井,通过该措施可以减少一层非常规套管,达到优化井身结构和节省了工期费用的双重效果。

2.2.3 引入控压钻井技术

控压钻井是应对窄压力窗口的有效技术之一,其核心是钻井过程中通过在井口连续施加一定回压,维持整个井筒环空压力相对恒定,实现了不同工况下平衡地层压力的目标,有效应对了该井安全密度窗口窄、压力不确定性高的钻完井难题,作业过程中未发生溢流及井漏等复杂情况,成功取全勘探地质资料。

2.2.4 提高管鞋及薄弱地层承压能力

由于XX10区黄流组和梅山组地层含灰,常出现管鞋处承压能力不足的问题。技术套管固井作业时创新采用“挤入式”固井工艺,提升管鞋承压能力,技术套管管鞋承压能力大大提高,在XX9-2-1、XX10-6-1等井10余口井中应用效果良好。

2.3 优化泥浆固井技术

2.3.1 加重材料评价及优选

XX10区地层压力系数最高达2.30,钻井液比重高,如何优选合适的加重材料保持良好的泥浆性能是钻井成功的关键。目前常用重晶石为加重材料,整对区域特点,探索了锰铁粉及钛铁粉的性能,并评价了其加重效果:就钻井液流变性及高温高压失水而言,重晶石>锰矿粉>钛铁粉;而在沉降稳定性方面,锰矿粉>钛铁矿>重晶石。锰矿粉沉降系数最低仅为0.504,作为加重剂有优势,但是价格是重晶石的15倍,可后续高温超压井中根据情况使用。

2.3.2 超高比重泥浆体系优化

莺歌海区域的泥浆配方经过不断的优化,已形成一套成熟稳定的超高温高压泥浆体系。主要材料包括:使用高温聚合物(如Calovis HT)提高水泥浆高温稳定性;优选液体聚胺(如KLAHIB)增强抑制性;采用不同粒径碳酸钙、沥青和G-Seal等复配,提高封堵性;钻进及循环期间少量持续加水,保障水泥浆中的自由水;保持泥浆高PH值,防止CO2污染水泥浆。

2.3.3 超高比重泥浆堵漏技术改进

针对XX10区窄压力窗口现状,结合堵漏配方,优选了FORM-A-BLOKTM高强度堵漏剂、VANGUARD综合堵漏剂以及胶凝堵漏剂,并在XX10-C1井进行了尝试应用,防漏效果显著。应对不同漏失类型制定堵漏预案,目前常用的堵漏处理方案为:防漏及随钻承压普遍采用井浆+3~5%细粒径堵漏材料;小型漏失采用井浆+3~5%细粒径堵漏材料+3-5%中粒径堵漏材料;中型漏失采用井浆+5%细粒径堵漏材料+5%中粒径堵漏材料;大型漏失往往采用堵漏段塞,即井浆+10%较粗粒径堵漏材料复配,针对失返性漏失情况下可使用FORM-A-SQUEEZE效果较理想。

2.3.4 水泥浆体系稳定性研究

首先从泥浆材料入手,通过试验从水泥浆的主要成分入手,逐项分析硅酸三钙、铝硅酸钙、硫酸钙等成分对泥浆性能的影响;其次,结合区块特点,优选缓凝剂、降失水剂,降低其对温度的敏感度;最后,冲洗液采用加重清洗液+粗砂颗粒组合,具有清洗井壁和平衡压力双重作用,控制首尾浆稠化时间及顶替进度,确保压稳地层前提下有效解决气窜问题。

2.4 升级超高温高压气井测试工艺技术

对现有测试工艺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施工管柱配置,精确计算管柱伸缩量,优化高密度测试液沉降稳定性,合理设计测试地面流程,形成了一套海上高温超压气井测试技术。

2.4.1 优化高密度测试液

超高温高压井对测试液的沉降稳定性要求苛刻,高温长时间净值不产生沉淀,以便测试后实现封隔器的顺利解封。通过优选超细重晶石作为加重材料,分别在195℃、205℃温度条件下在室内测试液性能,得出实验数据如表3所示。经过高温静置,没有出现高温减稠现象,测试液上下密度差均不超过0.02 g/cm3,超细重晶石作为测试液的加重材料沉降稳定性较理想。

表3 高密度测试液高温静置前后性能测试结果

由于XX10区高温超压井地层气中通常CO2含量高,对测试液要求有较高的抗CO2污染能力。高碱度高石灰含量封闭测试液可有效提高抗CO2污染的能力,防止因污染出现稠化,确保管柱有效传压,降低开启工具的压力。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比重2.33SG,测试温度200℃,静止100小时无沉降,射孔、开关井传压正常,解封正常最大过提27.8T,返出测试液比重稳定,流变性弱增稠,刷新了中国海上最高测试液比重纪录。

2.4.2 升级测试工具性能

高温高压井对测试管柱中的阀门(如RD循环阀及旁通试压阀等)的性能要求极高,通过对管柱关键部分性能升级,工具抗外挤强度由16k增加至24k,密封材质由耐碱≤PH9升级至耐碱≥11,LPR-N测试阀升级为双氮室,操作更为可靠,插入密封由V型成升级为耐固相子弹型。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增加了测试期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4.3 优化地面管汇,增强可靠性

集成地面安全阀与动力油嘴,形成双级油嘴管汇,实现了上游高压流程模块化,安装便捷可靠;采用高耐冲蚀动力油嘴,提高井口操作安全性,有效完成高固相(超过40%)泥浆清喷、高压差(超过6000psi)二级节流降压以及远程控制调节开度;特制15k测试专用高压立管,从钻台到油嘴管汇全部采用3-1/16”壁厚22mm、耐压15000 psi的定制高压立管,提高高压段可靠性。

3 应用效果

南海西部海域近5年共实施27口超高温高压井,随着勘探力度逐步向超高温高压区域拓展,作业井数和难度均逐年上升,依托莺歌海盆地超高温高压探井钻井关键技术,目前实施的高温高压井QHSE各项指标控制优良,有效控制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钻井周期也逐年下降,有效控制了高温高压井的勘探成本。

4 结论及展望

中国南海高温高压勘探经过长期技术沉淀,目前高温高压领域已经成功实现由勘探向油气开发转换,XX10-3气田开发后续将作为南海海域新的油气接替主力。通过技术攻关与实践,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多口高温超压井作业,形成了一套适应于该区域地质特征的钻完井技术。

(1)地质不确定性及极窄压力窗口是超高温高压井面临的重要挑战,在设计及作业过程中,需强化工程为导向的地质资料获取,切实加强地质预测识别能力,精准关注各井段地质风险点。

(2)极窄压力窗口是XX10区必须面对的客观条件。通过技术攻关及总结,已形成了一套有效应对该区极窄压力窗口的技术流程及作业方法,包括井筒压力精细控制、井身结构调整、配套设备升级以及控压钻井技术等。

(3)通过加重材料评价及优选、超高比重泥浆体系优化、超高比重泥浆堵漏技术改进、水泥浆体系稳定性研究,不断优化高温高压泥浆固井技术。

(4)全面升级现有测试工艺,优化管柱配置,精确计算管柱伸缩量,优化高密度测试液沉降稳定性,合理设计测试地面流程,形成了一套海上超高温高压气井测试技术,攻克极限工况挑战,多项作业刷新纪录。

猜你喜欢
管柱水泥浆泥浆
桥梁桩基处理泥浆固化技术应用
新型解堵注水洗井管柱的设计
水垂比对管柱摩阻和扭矩的影响实验
泥浆分离施工技术研究
无人能挡的“泥浆怪物”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水泥浆防窜流主要性能探讨
受井眼约束带接头管柱的纵横弯曲分析
粉煤灰掺量对水泥浆体电阻率与自收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