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芒硝外敷对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3-11-14 04:58周世妹王巧娟龚婷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1期
关键词:芒硝消肿静脉炎

周世妹,王巧娟,龚婷婷,柯 颖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江西南昌 330006

静脉输液为住院患者常用治疗方式,但因普通针头需反复穿刺,会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纠纷,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证静脉通畅[1]。虽然静脉留置针的优势较多,但由于其将血管与外界相通,若长期输注高浓度及刺激性的药物或操作不当,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以静脉炎最为常见,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还会延长住院时间[2]。常规静脉的湿热敷技术大多需要频繁更换纱布,会增加护理工作负担,且效果并不理想,仍需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3]。中医认为,输液过程中损伤血管内膜,引起气血不畅,津液输布受阻肿胀,局部发热,治疗应以消肿散结、清热利湿为主,大黄芒硝外敷为中医外治方法,有消肿散结、止痛利水及清热解毒之效[4]。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8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1)纳入标准:符合静脉炎的诊断标准[5];年龄≥18岁;静脉炎分级为Ⅰ~Ⅳ级。(2)排除标准:伴皮肤破溃或皮肤病;合并自身感染性疾病;有既往精神病史;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外周血管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静脉炎分级:Ⅰ~Ⅱ级32例,Ⅲ~Ⅳ级8例;年龄41~73岁,平均(62.37±3.20)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静脉炎分级:Ⅰ~Ⅱ级30例,Ⅲ~Ⅳ级10例;年龄42~72岁,平均(62.06±3.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在静脉炎处用0.9%碘伏消毒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待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将无菌纱布(8.0 cm×10.0 cm)浸湿于50.0%硫酸镁溶液中,挤干,局部湿敷,保鲜膜包裹,每次1 h,每天2次。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外敷:将大黄、芒硝按照2∶1比例混合,用醋调成糊状,将混合物涂抹在纱布上(厚度0.3~0.5 cm),在穿刺点上方3.0 cm处贴敷,沿静脉走行方向长度≥10.0 cm,贴敷宽度5.0 cm,并覆盖保鲜膜,以保证药膏水分,间隔24 h更换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3 d。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6]中相关标准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包括痊愈(患处血管变软、弹性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患肢及患处无红肿、压痛)、显效(患处血管变软,存在轻微红肿及压痛)、有效(血管稍变软,疼痛、红肿减轻或无变化)、无效(患处血管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为痊愈、显效与有效之和。(2)症状改善时间:统计两组疼痛消失时间及红肿消退时间。(3)炎症指标: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及红肿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治疗前后两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可避免反复穿刺患者血管,保护静脉,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静脉通路通畅,但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7]。有研究指出,20.0%~80.0%的静脉输液患者可出现静脉炎,而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70.0%,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并给患者的治疗造成障碍[8]。临床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多以药物外敷为主,可有效改善局部皮肤的弹性,并对风险区域皮肤进行修复、隔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表皮细胞的更新,但效果并不理想,且需频繁更换纱布[9-10]。因此,寻找可有效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方法十分重要。

中医认为,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属于“血痹”“脉痹”范畴,主要因热毒、血瘀、气滞凝结于血脉,导致局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凝聚肌块,津液输布受阻肿胀,导致局部发红,治疗应以消肿散结、清热利湿为主[11]。大黄芒硝外敷为中医外治法,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及止痛利水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比对照组[77.5%(31/40)]高(P<0.05),疼痛消失时间及红肿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说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效果满意,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原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有明显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解热、消肿、抗炎的作用,湿敷后,直接作用于局部,药物经皮肤吸收,透过经脉血络,有效改善局部的气血凝滞,清泄毒邪,抗炎、止痛、消肿,解除血管痉挛,对炎症介质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12]。芒硝的主要成分为水硫酸钠,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强神经反射对局部血流的调控,促进淋巴组织细胞的生成,抑制炎症因子,从而起到止痛消肿的作用[13]。

静脉留置针机械性刺激血管壁,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直接损伤,继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趋化作用下炎症细胞渗出血管壁,导致炎症反应[14]。其中TNF-α为常见炎症指标,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理过程,IL-6为糖基化蛋白,可调节多种细胞的分化与生长,有调节免疫应答作用,而hs-CRP为急性时相性蛋白,由肝脏合成,机体存在炎症反应后,肝脏可合成大量的hs-CRP。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可调节炎症指标。分析原因:芒硝中主要成分水硫酸钠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其线性增生与吞噬能力,加强抗炎作用,调节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大黄可通过抑制病理状态下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TNFR2的表达,降低血清TNF-α的表达水平,抑制组织炎症反应,并可降低系统炎症反映给局部组织造成的炎症负荷,调节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15]。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效果满意,可调节炎症指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芒硝消肿静脉炎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芒硝矿特征与成因简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考察芒硝制备玄明粉的过程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生大黄内服、芒硝外敷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36例
可固定调节式医用腹部外敷芒硝袋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