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智峰
电子院结合当前形势和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未来一段时期科技创新“1369”发展框架,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标准,面对科技创新工作在顶层策划、创新能力、数智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坚持系统思维,锚定一流,努力在“优布局、建体系、赋能力”上下功夫,实现新突破。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靠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全面做强自己,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的正确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坚定了我国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的决心;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保障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深入实施“1+5”战略,特别强调要自觉扛起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顶梁之责,打造兵器工业高人一筹的独门绝技;而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知惟有创新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从遵从毛泽东主席“七·七指示”建所之日起,电子院的血脉里面就流淌着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的强大基因,承担着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使命。经过多年努力,电子院具有基础好、潜力大的优势条件,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在当前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期,深入推动落实集团公司“1+5”战略、“双十”规划论证实施,坚决打赢“四大攻坚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以赴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兵器雷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同时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党制定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推进新时代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必须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强预先研究和探索,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必须更加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是把握发展机遇、赢得发展先机、掌握发展主动的长远之策,电子院步步为营,努力在打好“整体战、主动战、攻坚战”上蓄力量,展现新作为。
一是凝心聚力打好创新“整体战”。树立“坚持战略引领、重塑创新体系”的理念,统筹考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优化提升、数智工程等专项任务,集中优势资源系统推进电子院组织机构优化调整,成立科技与信息化部,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建设归口管理;成立专家技术委员会、组建以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牵头的专业技术论证团队,强化对集团公司战斗群和“十个新一代”等重点专项论证布局、技术研究,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保障力度;成立系统工程部,加强体系论证和典型武器系统体系设计、抓总研制能力;优化微波工程部专业布局,加快培育自主可控射频芯片设计及先进封装设计能力;组建通信工程部,加快支撑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网联通信组网快速发展,为科技创新体系重塑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坚定不移打好创新“主动战”。树立“技术高人一筹,创新快人一步”的理念,围绕战斗群及“十个新一代”,以引领集团公司雷达电子产业发展为目标,重点围绕一体化防空反导、认知电子战、高功率微波等方向,策划布局新一代雷达与电磁攻防体系相关装备与技术群,推动未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积极谋划颠覆传统装备形态的认知电子战新质装备与技术;积极开展固态有源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方案研究,拓展其在反星链、反蜂群等场景应用。不断拓宽科技合作领域,以透明战场电磁感知为需求牵引,围绕量子技术、液晶相控阵技术、SAR成像、干扰对抗、智能计算、高温超导接收机、新型陶瓷材料等方面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
三是善作善成打好创新“攻坚战”。树立“布局领先一步,发展一路领先”的理念,一方面深度布局装备建设,新一代雷达及武器系统的研制为我军新质作战力量生成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直升机载毫米波雷达以及对抗系统等研制成功,有力推动了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精确制导等专业在航空武器装备领域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持续打造军贸领域特色品牌,天龙-5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荣获国防科工局首批中国军贸名牌精品;天龙-100、倚天Ⅱ等防空武器系统多项技术指标实现国内领先;MOURAD反无人机系统成功出口有关国家。
未来几年,是电子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兵器雷达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筑牢党的全面领导“压舱石”、全力驱动创新发展战略“强引擎”、嘹亮吹响科技自立自强“冲锋号”。电子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工作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自主创新,聚焦重点行业关键卡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大国重器顶梁柱的担当作为,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在2-3年内,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新质新域装备、成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引领和支撑电子院高质量发展、履行强军使命,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当前形势和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未来一段时期电子院科技创新“1369”发展框架,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标准,面对科技创新工作在顶层策划、创新能力、数智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电子院坚持系统思维,锚定一流,努力在“优布局、建体系、赋能力”上下功夫,实现新突破。
一是优化科技布局,打造创新“增长极”。紧紧围绕战斗群,打造“1+6+N”装备体系,加快实现从传统单装向装备体系化集成、从注重进攻向攻防兼备、从地面作战向多域作战武器装备发展的转变。重点面向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需求,构建基于开放式架构统一制导信息场的动态可重构杀伤网体系;将侦察探测、电磁对抗、通信组网、导航制导、高能微波、电磁防护等6项作战要素全域集成,打造广域立体协同电磁透明战场;重点围绕多种防空火力系统以及无人机集群“侦通引打”系统、电磁攻防系统等作战系统模块,积极开展方案设计与技术攻关。紧紧围绕新一代光电装备与技术等十个新一代,加快推进新一代雷达与电磁攻防装备与技术体系建设,打破传统技术延长线研究模式。面向透明战场、反星链、认知电子战等重点专项需求,加快“某武器系统重大工程”、“陆战场射频可重构技术”“基于某智能系统的应用”“电磁攻防智能对抗”“智能网联通信组网”等5项重点项目,“太赫兹与隐蔽通信”等前沿技术,“强电磁脉冲效应与防护”共用技术的深化论证与技术研究,持续推动新质新域装备发展,打造电子院创新发展“增长极”。
二是建强技术体系,做强创新“策源地”。坚决落实好刘石泉董事长关于“电子院要强化使命担当,坚决守住传统阵地;要加强技术创新,打造自身独门绝技”的指示精神。聚焦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积极承担国资委中央企业未来产业重点研究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未来信息领域,着眼量子测量重点方向,开展高灵敏度量子侦察技术研究,构建复杂背景下极弱目标检测系统;着眼智能计算重点方向,开展分布式端边协同、侦干探通一体化等应用场景的并行计算技术研究,构建智能可重构计算处理平台。在未来网络领域,着眼6G、通感算智一体化方向,开展智能超表面材料、微波液晶材料技术研究,构建低功耗、低成本、轻量化新型天线发展路径。
三是数智赋能提级,锻造创新“加速度”。积极推动形成以纵向贯穿武器装备数字化正向设计、横向贯穿多领域多专业协同设计与仿真验证两条主线为向导的数字化研发新模式。探索电磁装备体系架构设计与仿真异构模型传递及应用建模方法,持续开展雷达数字样机设计与验证,努力构建电磁作战体系/装备数字平行战场,打造多样性数字化研发典型示范,逐步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研发模式,形成对集团公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
落实工作总要求,完成既定工作目标,既要保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党组要求的战略定力,始终牢记国有企业的使命任务和社会责任,立志谋大事干大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也要理清工作思路,加强顶层设计,从根本、全局、长远上思考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举措、部署重要任务、推进重要工作。坚定树牢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谋工作,善于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加强对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要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服务装备建设大局中找准定位,统筹好军品和民品、武器装备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坚持咬定目标,铆足干劲,努力在“聚人才、优机制、创文化”上出新招,取得新成效。
一是聚育高端人才,筑牢创新“硬支撑”。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电子战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海外青年人才猎聘行动,实现新质新域高层次人才突破。完善科技人才使用管理。建立三层次人才使用模式,面向高层次人才,担任前沿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赋予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面向博士,鼓励在体系策划论证、先进算法研究等方面担任课题负责人;面向青年技术骨干,在重大工程、重点型号上担任项目执行总师。夯实人才培养举措。围绕兵器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依托高校,以“工程博士联合培养”“自培硕士研究生”等方式,构建“工程+人才”的硕博士联合自培体系。优化薪酬激励机制。优化薪酬激励体系方案,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经济效益为基础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推行单一项目绩效向体系论证、技术创新等多元化绩效奖励模式转变。
二是优化体制机制,释放创新“驱动力”。要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持续优化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共享机制。要加快建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和实验室,强化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集中配置。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健全科技投入多元化机制。
三是打造创新文化,汇聚创新“凝聚力”。积极传承和发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广泛宣传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突出事迹,在电子院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科技人才的浓厚氛围,增强科研人员的创新自信,汇聚创新合力;持续培育“忠诚、创新、拼搏、奉献”的企业文化;健全科研创新容错机制,积极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良好环境。
发展永无止境,创新引领未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电子院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任重道远!电子院将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强军思想,以集团公司“1+5”发展战略为牵引,坚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志成为国家战略科技的骨干力量,引领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国家级创新团队的依靠力量;坚持理论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上积极展现电子院人的使命和担当!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公司贡献兵器雷达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