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统,赵龙云,徐振宇,雷 阳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特种设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目前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构成要素和其所具有的现代性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这制约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推广[1]。因此,我们需要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厘清其构成要素,进而解决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长效运行机制建构问题。
中国在发展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部分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育人模式,不过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现代学徒制基于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通过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学徒培训为辅,校企协同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充分沟通、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立了评价考核标准。在整个学徒制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实现了产教融合,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呈现出“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和“双主导”的特点[2]。
现代学徒制最显著的特点是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学徒)创造了个性化的育人环境和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知识培养、技能训练以及考核评价等。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管和指导作用,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现代学徒制具有“双身份”的特点,即所培养的学生既拥有学生身份,同时又扮演着学徒的角色。依托校企共同体办学优势,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强化顶层设计,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思路,创新制定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形成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徒),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针对性。学生在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时将具备双重身份,即在校期间作为学生,到企业跟随师傅训练时则作为学徒身份。此外,学校与企业之间实施了招生和招工的一体化,使得学生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并由校企联动共同进行人才培养[3]。
现代学徒制采用“双导师”制度,由学校和企业合作组建教师团队,即学生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进行教学和实习管理。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校企联合教研室内进行教学和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督。校方选拔专业教师,企业选择高技能的技术人员作为“双导师”。根据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业教师主要进行理论教学,企业师傅则负责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实践类教学[4]。
2019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其中,“双高计划”明确提出了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承担理论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双重职能,充分发挥融合学校理论教育和学徒技能培训的优势,是实现“双高计划”有效路径之一,必将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发挥独特价值[5]。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推动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通过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建立了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育人的机制。这种机制确立了双重主体育人,即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育人;招生招工一体化,即职业院校招生后通过与企业共同培养,形成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入职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即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来培养学徒;教师互聘共用,即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教师之间进行互聘和共用。这些基本框架的建立,使得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校企合作。同时,这种机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同时,确定了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校企育人双重主体等两个不可或缺的核心特征,形成了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得到了政府、行业、社会以及企业和职业院校等主体的支持和参与,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学校往往是校企合作中主动的一方,但是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对企业的服务有限,现实很难为学校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和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主要领地,只是表层的单一合作模式,有点学校缺少认识,学校课程无法对接企业实际需求。目前,校企合作当中,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企业实践教学较为重视,而对实现校企共赢、共同发展等方面却缺重视。现实中企业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学校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却不多,导致很多校企合作不够稳定,这使学徒制的实施和建设大打折扣。
校企育人“双重主体”是指在现代学徒制中,职业院校和企业都拥有培养学徒的育人主体地位。这种双重主体的机制使得培养的学徒既具备职业院校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具备企业所需技能要求,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但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于学校人才的依赖性不足,学校一头热比较多。很多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事,企业只要按需从学校当中选择符合自己的技能人才,何必“浪费”财力、物力,因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主动性不足。很多企业虽说支持校企合作,但是能按协议落实的却不多,学生自然就没能从企业学到工作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从而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受到企业的认可度不高,无法达到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的预期。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西子航空工业学院是一个航空制造类人才培养平台,由杭职院、友嘉实业集团和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成立。该学院以航空数控加工与航空钣金装配两个专业方向为试点,三方共同搭建“小实体大平台”,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并以此为例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行探究。
根据“以企业赢为先、校企合作双赢”的原则,杭职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学院由学校、友嘉集团和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成立,共同组建了西子航空工业学院理事会,理事会由5 名理事组成,其中包括2 名来自西子航空、1 名来自学校、以及2 名来自友嘉集团的理事。西子航空的董事长担任理事会主席,而学校的校长则担任副主席。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理事会会议,用于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校企共同体运营中的重大问题。本校的学院院长、企业常务副总以及院长助理,分别担任中层人员,通过定期的三方教学例会制度,协调并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西子航空工业学院试点学员主要来自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通过创新学徒选拔机制,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融通,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学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方式选拔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使其成为企业的后备人才。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招募和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与学校共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学校和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西子航空公司对航空数控加工和航空钣金装配方向人才的需求。通过调研技能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结合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制定培养方案,并开发基于航空数控加工和航空钣金岗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校企共同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形式。在第三学期,通过双师授课的形式完成定制课程,学生定期到航空制造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在第四学期,采用2 个月在学校、2 个月在企业的工学交替模式,通过“学期项目”形式进行专业核心技能学习;在第五和第六学期,校企双方选聘各岗位工艺主管作为指导师傅,以一对一的形式,全程指导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操作规范养成,并对所带学徒进行综合评价。
为了实现双师共育人,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成立“校企联合教研室”。邀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起共同对教学工作和实习工作进行过程管理与质量监督。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理论教学,企业技师主要分则负责为学生提供实习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服务。企业技师团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经验交流、实践指导等活动来提升成员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支持。企业师傅在负责学徒的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承担了教授学徒职业素养和岗位职责养成的重要职责。在教授技能方面,师傅通过自己的丰富经验,向学徒介绍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培养学徒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授职业素养方面,师傅注重传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学徒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师傅将学徒带到工作现场,向他们展示实际的生产情况,并在实践中指导他们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师傅与学徒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实现了双师共育人的目标。
校企共同合作制定了《西子航空工业学院师徒考核管理制度》和《师徒协议书》,明确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规定了过程考核和成果激励等措施。
在师徒考核方面,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评,力求对学徒的技能和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任务。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答辩等。考核分数中企业意见占比50%,学徒互评占比30%,学校教师占比20%。同时参考国际行业标准,出具鉴定意见,鉴定意见分为3 个等级:优秀出师、合格出师和不予出师。
为了鼓励师傅和学徒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其中,企业向师傅提供专项带徒月度津贴,以激励他们认真履行职责,传授更多的技能和经验给学徒。此外,对于带出优秀或合格学徒并成功入职企业的师傅,企业也将给予额外奖励,以表彰他们在教育和培养学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这些激励措施不仅可以激发师傅的教学热情,也可以让学徒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从而推动整个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壮大。每年6 月,根据学徒学习情况,评选若干名优秀学徒并给予专项奖励。企业为了突出现代学徒制主体地位,也为学徒提供一系列激励政策:参加现代学徒制培训并毕业后正式入职企业的学徒,除了可以获得专项奖励外,还可以获得分期返还两年学费的待遇,以减轻学徒的经济负担。毕业后服务企业满三年的学徒可以申请企业提供的无息住房贷款,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住房问题。此外,对于学徒毕业后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并工作表现优秀的,试用期也可以缩短,让学徒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提升企业招聘的效率。这些政策都旨在鼓励学徒参与现代学徒制,提高其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也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在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是否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不仅取决于学校,更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合作。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应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企业应更加主动地参与学校教育,校企共同努力建立新型现代学徒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