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新农人”的无限可能

2023-11-14 12:40蓝海
留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新农人农民农业

文_ 蓝海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归国后自主创业,其中,不少人涌向互联网、高精尖技术、计算机等领域。与此同时,也有这样一批海归,选择进入乡村,戴上草帽,拿起工具,面朝黄土背朝天,做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做法似乎有些“离经叛道”,但他们却乐在其中,享受着广阔大地带来的丰收喜悦。

新加坡管理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生 黄诗琦:创业在乡间,获得精神富足

创业是丰富内心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对于海归黄诗琦来说,创业最大的收获,是精神上的满足感。

黄诗琦是一位拥有两万只鸡鸭的“农场主”。早在上大学时,她便自主研发了新饲料来喂养家里的鸡鸭,一步步地规划着自家的养殖场。但由于父母并非农民出身且不懂营销和成本,这几年,家里的养殖场生意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此,黄诗琦选择放弃金融行业的工作,在2023 年年初回到家乡当起了全职农民。

创业不易,在农业领域创业更难。“农业是一个VC(风险投资)不怎么投的领域,而且周期很长,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而且,要运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保证好的效果,如何才能让自家产的鸡鸭肉质变得更好,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摸索。”黄诗琦在回国前连什么是土地流转承包制都不清楚,而当真正融入这片土地后,她在实践中懂得了如何做好一名农民。“创业初期我不懂养殖技术,也不知道具体的养殖密度。最惨烈的一次,有大批动物病死,我推着板车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运向山坡,之后整个山头要全部消毒,半年内什么都不能养,只能等待环境将病菌慢慢清除掉。”通过一次次试错,黄诗琦真正感受到了做农业的不易,也慢慢掌握了作为一名农民应当掌握的各项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黄诗琦找到了小时候解数学题的感觉:“越难的题解出来时就越开心,现在的我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这让我觉得创业真的好有意思。”

从规划农场未来发展到处理病害,再到每天配料喂食、直播售卖,真正自己创业后,黄诗琦发现,这样的日常虽然辛苦,但带给自己的满足感远远胜过职场。“我一直想跳出同质化的职场,做点能让自己精神更富足、更有意义的事。在农村,我接触到了最真实的农民,他们有着不同的面孔,有着鲜活的故事,这与我在金融行业工作时的感觉完全不同—那种机械的工作让大家都变成了一个样,我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而现在,远离了职场的精神压力,不仅让我的工作效率变得更高了,连不必要的沟通和内耗也少了。整体来说,在农村创业让我变得更轻松,也更快乐了。”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生态学博士毕业生 张弓:科技赋能农业,让农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张弓取得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他主要负责通过卫星和气象数据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科学技术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新模式让张弓感到非常振奋,他不由想到:如果中国的农业领域也能运用这种新模式,那必将产生巨大的变化。归国创业的念头就此生根发芽。

2015 年,张弓创办了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国内最早把遥感大数据引入农业领域并进行一系列开发应用的公司。回忆创业初期,张弓坦言,那时最困扰他的问题是如何将学术和产业有机结合,以及如何让论文里呈现的技术真正落地。“我本科学的是气象学,研究生学的是地理,博士在美国学的是生态学,事实上这些专业都与农业密不可分。我热爱这片土地,也深知农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重要性,我一直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促使我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能把十多年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农业产业中,让我觉得创业这件事真的非常有意义。”

八年来,佳格天地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为农村提供科学管理农田、检测作物长势、气象预警、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服务,运用科技的力量逐步帮助农民摆脱“看天吃饭”的困境,转向“知天而作”、“智慧”农业。

现代社会对于高品质农作物的需求,促使农业研究人员不断开发新的农作物品种,并运用最新的种植技术更为科学地栽培农作物。张弓相信,见识过很多世界先进技术的留学生,未来会把更多对农业有帮助的知识及技术理念引进中国,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的农业产业进行对接。而对于创业,张弓认为,这是一条从0 到1 的道路,海归留学生在决定进入农业领域前,要想清楚自己能在这片土地上做什么。“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一个链条特别长、覆盖面特别广的产业,在这个领域创业选好切入点至关重要。”如何将所学知识快速落地,同时保证符合创业逻辑?张弓建议,留学生可以先从小的切入口入手,将小的领域做好、做精、做专,然后再拓展更大的空间。

在保证粮食安全的过程中,科技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未来的路还很长,张弓说,自己将继续带领团队运用科技赋能农业,不断扩大覆盖面,将服务体系发展壮大,让技术触达更多的乡村,让农民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纽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生 汪星宇:连接农村与城市,推动乡村振兴

自幼在上海郊区长大的汪星宇,给自己的定位是“上海乡下人”,他的童年记忆里总是有泥土的味道和与公鸡“搏斗”的场景。上学期间,他学习国际政治专业,研究过中东、南海、朝核等问题,但汪星宇始终觉得这些研究并不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更“接地气”。

自纽约大学毕业那年,汪星宇结识了“黑土麦田”的创始人秦玥飞,这是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却毅然去当了“村官”,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汪星宇。于是,他暂时放弃了读博的想法,决定返乡创业。2017 年,他和几位同学一起成立了“乡村笔记”,开始深入田间地头做城乡调研。就这样,汪星宇成了一名彻头彻尾的“农村人”。

创业六年,汪星宇走过湘西的山村、福建的渔村、宁夏的戈壁、青海的大漠、川西的牧场……这些大大小小的村庄让汪星宇长了很多见识,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帮到农民,帮到农村的孩子。

汪星宇说,自己最想做的是“乡村建设”。“乡土研学”和“城市职旅”是他深思熟虑后的产物。在这两个项目里,汪星宇带着数千名村里的孩子去城市,带他们去看批发市场,去看写字楼里的大企业,去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和人生,为数万名乡镇学子提供“生涯连接工作坊”;同时,他带着城市里的孩子去乡下,重走沈从文先生乡村采集路线,做文学采风、社会调研……城市与农村的双向连接指向汪星宇团队真正关心的教育问题,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汪星宇相信自己所做的事在未来能够帮助更多人,进而消除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不平等。同时,汪星宇还帮助很多村子盖了村史馆,邀请当地人一起开论坛、举办比赛,并在舟山嵊泗建立了海岛研学营地等。

不仅如此,汪星宇还把“第二产业”带进乡村,创立了“乡土工厂”。“一般来说,工厂都建设在开发区和县城,‘乡土工厂’则把工厂直接建在村子里,不仅不会影响乡亲们原本的生活,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在云南澜沧,汪星宇帮助当地的老乡做咖啡品牌;在安徽绩溪,则制作当地特色的米酒、香肠和预制菜。一路走来,汪星宇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广袤多元的中华大地,也一步步走进了乡亲们的心坎,这颗创业的种子能够结出硕果,让汪星宇感到无比振奋。

有人把“乡村笔记”的成功归因于汪星宇的“学霸”标签,但汪星宇认为,创业更重要的是“时机”和“耐心”,除此之外,“保持学习”和“深入思考”同样重要。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提到未来,汪星宇表示,“乡村笔记”要继续投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帮助农民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带农村的学子看世界,希望他们能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而他自己,则想要抽时间完成博士学业。

猜你喜欢
新农人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新农人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探究
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
“新农人”吴迪,互联网+农业+现代管理,玩转现代“酷农业”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