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拓展的创新路径
——以Financial Innovation的实践策略为例

2023-11-13 08:26陈星潼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智库学术期刊英文

■陈星潼

1)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学术期刊中心),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611130 2)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611130

2015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制定了总体目标和基本标准,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智库建设热潮。2021年,《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要求,更好发挥出版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的智库作用,支持有关地方和单位积极开展出版智库建设。2022年起,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持续深化出版行业智库建设,至2023年,共计支持27家机构。这些举措彰显出国家、社会各界对学术期刊智库建设的高度重视。

智库(Think Tank)是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1-2],它的载体可以是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政策研究机构,也可以是高校、社会、企业等[3]。近年来,对于学术期刊与智库建设内部关联、发展路径的研究逐渐引起学界重视。前人对此主要有两大类研究:第一类偏重于智库,包含对由智库创办或主要发表政策建议类文章的期刊传播能力、评价体系、发展路径的研究[4-5]和对以智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期刊(如《智库理论与实践》)的研究[6];第二类偏重于期刊,主要研究学术期刊与智库间的互动共生关系[7]和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构建的意义[8]、难点[9]和路径[10]等。

虽然前人对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拓展已有一定研究,但还存在三点不足:一是理论探讨多、实质进展少,即谈“应该怎么做”的多、具体说“实际怎么做”的少;二是主要以开设栏目[10]、出版成果[11]、跟踪热点[12]、举办会议[11]等作为上达决策的表现形式,对智库成果的时效性和效用性考虑不足,普遍认为学术期刊智库功能发挥以间接为主[13],对于学术期刊如何直接作用于政府决策的路径较为忽视;三是现有研究均围绕中文学术期刊的智库建设,对我国英文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拓展的研究尚显单薄。当前,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国特色智库发展本身也需要国际视野、国际渠道[2,14]。FinancialInnovation(《金融创新》)作为被SSCI收录的英文学术期刊,近年来不断探索学术传播与决策服务的“双轮驱动”新模式。近5年来,《金融创新》参与完成的智库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多项建议被全国政协、民主党派中央采纳。为此,本文结合其具体实践,提出“先智库成果、后双侧赋能”的学术期刊智库化新路径,旨在为学术期刊直接服务决策提供借鉴经验,为我国特色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1 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构建的价值与问题

1.1 定义

江波[15]提出,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与其学术、社会功能具有内在价值一致性,这一判断为学术期刊智库化提供了学理支撑。王军峰[8]认为,未来我国学术期刊要从出版机构转向科研机构、从知识生产转向知识服务、从服务学术转向服务全产业链,从宏观上为学术期刊发挥智库作用指明了路径。前人普遍认同,学术期刊是智库研究成果的发表、传播平台[9,12]。因此,开辟资政类栏目推广优秀智库成果[15-16]、刊登前沿文章提供决策思路[4]是学术期刊发挥智库功能的主要体现。此外,集聚人才社群[11]、承接相关项目[10]、发布白皮书等也是学术期刊智库功能的表现形式。本研究认为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构建涵盖渠道传播、价值引领、知识服务、决策咨询、人才聚集等维度,是学术期刊原有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延伸与发展。

1.2 重要性与可行性

学术期刊拓展智库功能,可以突破期刊盈利模式困境[8]、满足行业发展转型需求、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彰显国际话语权[9],是期刊提高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学术期刊与智库发展在目标、功能上具有互嵌性。一方面,二者都有着服务社会的任务要求。《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术期刊要“紧密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而智库作为政府理性决策外脑[1],存在的直接目的就是服务决策。另一方面,二者有着相似的内在需求。无论是学术成果还是智库成果,其产生都需要专业人才的贡献、需要予以展示的平台,而期刊正好可以承载这些功能。这两点也是中英文学术期刊的共性特征。

前人已强调,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不能“陷入固步自封的特例论”[2]。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建设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借鉴他山之石,也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升中国话语权,而这正是英文学术期刊的先天优势。当前,英文学术期刊在学术传播中仍处于领导地位[17],以英文出版能够使内容传播跨越语言障碍,国际化的编委团队为智库提供了多视角“外脑”支持。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英文学术期刊发展,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较大倾斜。在此背景下,以英文学术期刊为载体,进一步拓展智库功能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主要困难

(1)人员参与难。一方面,由于独立学术意识强、激励措施不足、科研压力大等原因,许多学者存在“不愿做”的心理。同时,不少专家虽然有参与社会服务的意愿,但由于对现实问题和资政报告写作范式了解不足,存在“不会做”的问题。另一方面,编辑是决定期刊在智库建设中能否发挥助力作用的关键因素[13],但由于学术期刊编辑部体量小、日常工作极为繁杂、智库成果在职称认定中不被认可等原因,编辑参与智库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2)时效把握难。一篇学术论文发表需要经过专业的评审。根据对SciRev数据的研究结果,期刊首次响应(含评审或直接拒稿)平均花费13周[18],而正式发表则需要更长时间。相对而言,政策制定更加注重当下和本地化,对时效性要求很高。例如,约2.3万字、四国语言发布的《美国第一?!美国抗疫真相》智库报告为抢在美国公布溯源报告前发布,仅用短时间完成,受到全球关注[19]。

(3)内容转化难。学术期刊所刊发的论文需遵循特定的学术写作风格,常围绕特定对象,通过严谨的理论假设、方法论证、逻辑推演等得出结论,其判断标准主要是看它是否推动知识的发展和创新。智库成果形式更加多样,包括政策报告、政策备忘录、研究摘要、政策建议等,主要受众是政策制定者,其好坏标准在于决策层的反馈与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虽然智库成果也具有学术性,但想要直接把一篇优秀学术论文提炼为智库成果,常常存在格式调整、建议补充等难点。此外,英文学术期刊还面临着语言转化、文化适应等多方面的困难。

(4)渠道传递难。拥有与决策层之间畅通的渠道是期刊智库良性发展的前提[20],但学术期刊存在“小而散”的问题,在机构中处于“弱势、边缘”地位[21],存在难以把成果递交到政府案头的问题。

2 英文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构建的关键路径

英文学术期刊发挥智库功能的路径如图1所示,可总结为人才储备、流程管理、双侧赋能、传播推广四大环节。

图1 学术期刊发挥智库功能路径

2.1 外鉴专家,内全机制,以人才联动促进各界参与

发挥外部人才库作用。由期刊编委会、审稿专家、作者等组成的人才资源是学术期刊参与智库建设的根本依托和核心竞争力。专家团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现实问题。为调动人才资源,编辑部须做好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以《金融创新》为例:一是通过会议介绍、邮件传播等路径,向相关专家传递信息,号召其参与;二是在与有参与意愿的专家对接后,依其专业特长进行标签化入库;三是在产出智库成果的过程中,由编辑辅助改写过于专业的学术语言,保留数据引证、案例等重点内容,厘清建议;四是在每周1~2次的线上工作会议中,专门辟出“智库政策建议讨论”环节,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会议,不断打磨完善;五是内容完成后,需由团队三人以上通读校对,最后审定通过。

构建内部编辑激励机制。期刊编辑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报告撰写、沟通接洽方面担当核心角色,是推动期刊智库功能构建的关键。具体而言:一是定期组织学习,支持编辑参与国内外智库和学术类会议,推动编辑深刻理解前沿政策,为其专业成长铺就坚实道路;二是让期刊编辑参与国家、省部、市区各级别的项目,提升其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例如由《金融创新》编辑团队作为主要撰写人完成的四川省委重大课题“四川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研究”顺利结题并被鉴定为优秀;三是发挥“旋转门”机制[9],通过选派编辑到政府部门挂职的形式,了解政府的工作模式和实际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2.2 强化调研,开拓合作,以资源整合畅通沟通渠道

提供调研渠道。深入的调查研究是产出优质智库成果的破题抓手,为此,期刊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政府需求与专家特长和兴趣对接,并协调组织政企调研。例如:为撰写关于地方债务风险的报告,《金融创新》组织走访了四川省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及4个地市州的政、银、企代表;为撰写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相关报告,不仅调研了地方发改委、经信厅、大数据中心等单位及研究院所,还与上海、深圳等先行地区的相关部门交流了经验。在调研前,期刊编辑会配合专家学者,组织小团队搜集信息、撰写提纲、打磨问题,为后续政策建议写作打下基础。

拓宽递交渠道。学术期刊具有理论基础深厚、专家团队素质高的优势,对专业领域内情况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正好可以弥补政府的知识和能力有限的不足[22],因此学术期刊应当主动作为、参与政府合作,多方开拓合作路径。可以通过承担政府决策咨询服务项目、积极申请相关课题、借力主办单位和期刊编委相关资源等形式,精准对接政府发展需求,拓宽智库成果的转化渠道。

2.3 快速响应,精准建言,以需求导向破局时效弱势

传统“先发布学术成果、后转化为智库成果”的模式,存在“响应号召多、引领前瞻少”的问题。因此,针对智库成果时效性要求高的现实需求,对于重大问题和前瞻热点,应考虑有组织地进行智库研究,从而提高智库成果转化率。以“东数西算”工程为例,2021年5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但直到2022年,相关研究才呈井喷式涌现(图2)。实际上,“东数西算”的框架早在2020年已被提出[23]。《金融创新》编辑部一直关注这一领域,并积极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编委建立紧密合作,于2021年围绕全国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主题前往多地调研,了解地方政府、企业对大数据一体化及城市算力中心节点的诉求以及“双碳”目标的要求下相关工作的现状、问题。基于此完成的多份政策建议,不仅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圈阅,还收到相关部门的即时反馈。

注:关键词为“数据中心集群”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或“东数西算”;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图2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2.4 反哺赋能,点面结合,以高效手段传播中国风范

推动学术传播和智库建设不是“两张皮”,最终目标还应落地于期刊发展。因此,“智库先行”之后,更需考虑如何反哺期刊实践。对于英文学术期刊,一可继续将成果纵向深化,按照学术规范形成论文,通过国际化传播手段,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二可将成果横向拓展,围绕主题以专刊形式吸引全球学者参与,以期刊为平台凝聚共识、提升影响力。例如,“双碳”目标是我国中长期转型发展战略,也是未来几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2021年和2022年,在组织多位专家合作完成关于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体系等多份智库成果后,《金融创新》编辑部认为碳排放交易、绿色金融与能源转型、气候引发的金融创新是未来一阶段的前沿热点,故建议相关专家牵头策划专刊,面向全球广泛征稿。经过酝酿,首个关于碳交易市场的专刊于2023年2月正式上线,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基斯坦、南非、土耳其、英国的学者围绕交易机制设计、政策效应、新技术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展示了最新学术成果。这一专刊不仅向世界生动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也以全球化的视角带来了其他国家的丰富成果和经验,上线半年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获得了近90次引用,其中1篇成为全球高被引论文。同样的流程也运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金融等前沿热点领域,显示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以《金融创新》为例,通过分析英文学术期刊拓展智库功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围绕人员参与、时效把握、内容转化、传递渠道等方面的难点,提出了丰富人才储备、创新流程管理、多向反馈拓展的功能路径,为把智库功能从“边缘附加”转变为“引领驱动”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实践策略,为我国学术期刊尤其是英文学术期刊发挥智库功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望未来,国家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学术期刊发展和智库建设齐头并进、共创共赢。相信随着期刊智库功能的不断拓展,会在政策服务、国内外交流合作和学术引领中发挥更多作用,为中国发展和全球繁荣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由于本研究仅基于《金融创新》的实践,无法全面系统地涵盖期刊发挥智库功能的方法与路径,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补充,以期了解不同办刊模式、不同学科类型下的应对策略。

猜你喜欢
智库学术期刊英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微智库
微智库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