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良
洱海村不在洱海边,却挂在紫金山西面的半腰上。
洱海的西南角,一定是在沧桑变更中,被洱海水冲出了一个口子。汹涌的洱海水向海拔更低的地方流动,把山体切割成一条峡谷。这条峡谷没有名字,因谷底有河,河里是洱海淌出的水,就被叫做西洱河。西洱河东西向20 公里,到了一个叫平坡的地方,与南北向流来的漾江交汇,壮大气势之后,继续向西再与顺濞河交汇。在交汇口,猛地向南,如此,顺流而下的江段,都被叫做漾江。
紫金山的北山脚、西山脚就是漾江。洱海村属巍山县紫金乡的民建村委会。民建村委会的辖区,就占了漾江南岸、东岸很长的一段。我喜欢山区农村,便在众多的彝族山村范围内,关注了洱海村的名字,并直观地联想到它一定都是由洱海边的白族人组成的。果然,我们在民建村委会座谈的时候,听介绍说,该村委会所辖16 个自然村,其中有14 个是白族村,两个是彝族村。遗憾的是:这里所有的白族村都没有村志,700 多户,3000 余人口中,都没有家族性质的族谱,让我们无法知道白族村的早年情况。幸好,有一位姓毕的我早年认识的熟人在场,他以前是县扶贫办的干部,退休后回到洱海村老家,协助老伴在村委会附近开了小卖铺。他说他早年协助县里整理过洱海村的民族资料,但关于历史,只能靠口口相传延续下来的说法,那就是洱海村的祖先,是下关龙尾关、豆糠坡一带的苏姓、杨姓两个家族,至于什么年代,因为什么,几家几人迁到这里,都不得而知。
龙尾关位于洱海南岸西侧,苍山脚下,西洱河上段,早在唐初,即地方政权南诏国前期,就是滇西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镇,由更为古老的四通八达的商贾驿站延伸而来。所以,洱海村的白族先人,亦可认为是唐朝中期唐朝与南诏国打仗,即天宝战争时,为躲避战乱,顺西洱河西下,再随漾江转南,在此山腰上安置下来。在下关,今天有一个景点,叫做将军洞,位于龙尾关西向的苍山斜阳峰下,地势高亢,气度恢宏。此寺庙为两进三院,供奉的本主神,竟然是败军之将李宓将军。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特别元旦、春节之时,更是人山人海,祭祀叩拜,办席宴宾,水泄不通。
我想,洱海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可能是最早搬迁到这里的白族先人为了向后世说明:我们是白族人,我们是从洱海边搬迁过来的。
在村委会里,一位从乡村干部职位上退下来,又还原成地道农民的姓阿的老者说,在他小的时候,这里没有任何车道,走路到马鞍山乡要一天,走到巍山坝子里的大仓镇要两天,走到下关方向的平坡要一天。在当乡村干部时,所有的土质车道,都是由他规划,带领群众挖出来的。如今,这里的车道已经四通八达,基本上都是水泥硬化路面了。我们是从巍山古城出发的,走的是坝子西北角永建乡到紫金乡的老干道,但进入紫金乡到民建村委会的这一段之后,感觉比老干道还好走得多。山区的发展,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只能在如此的道路上,慢慢地开,让一路春天的风景,涌进窗来。
春天的风景中,还留着若干冬天的痕迹。虽然常绿的植物还常绿着,梅花、桃花、李花、梨花都在努力地开放着,更有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都在应时应景中争相展示着。但是,作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的核桃树,却一林林一片片地还在沉默着,不见一个芽,不见一朵花。但是,我知道,它们的沉默是为了爆发,在看不见处,它们分明已从休眠期中醒来,会在十天半月后,一次性地睁眼梳妆,露出神采奕奕的笑容。
老阿说,这两年核桃价低不好卖,他就在3 亩核桃林下种了早熟蚕豆,一个多月前,到下关批发3 块多一市斤,卖了1 万多块钱。我说:“能浇水吗?”他说:“不能,但去年冬上雨水好。”我知道,这里的土地都被种上核桃树了,是巍山的优质核桃主产区,核桃树长大了,都成了大树型之时,春后开花、发芽、长叶、结果之时,树冠会遮蔽了几乎所有阳光,根须会吮吸了所有水肥,所以,大春在林下种什么都不会长好。如此,不能种苞谷,畜禽就没有粮食;绿草长不好,自然的,牛羊就没有饲草。民建村委会就在洱海村,海拔1950米,北面及侧面生长着茂密的红松林。红松林里连饲草也不能生长。也就是说,虽然人均土地面积还算宽余,但它不能生长出村民发展生产所需要的作物来,让猪鸡牛羊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其中,村民最普遍养殖的猪呢,3 年前,猪价经历了最反常的猛涨,零售猪肉价最高涨至30 元1 市斤。此现象维持了半年之后,猪价就持续地降,降至今天,最好的猪肉,零售价为10 元1 市斤。我问及养猪的情况时,在座的几位村社干部,个个都说吃了大亏。
许多理论上正确的说法,实践下去却不见得是正确的。比如说林下种植,我基本上是否定的。但老阿说他的早熟蚕豆,3亩地卖了1万多,让我深信不疑。到了地头,我看到了更可信的情况,就是大多数核桃树为5 至8 年生,还在生长期,刚进入盛果期,土地空间间隙大。而且,中秋前核桃果一收完就下蚕豆种,核桃树一落叶就进入休眠期了,此时地上有阳光,地下根须争抢水肥的势头减弱,若有水肥管理,蚕豆在核桃树开花发芽前收完,豆荚卖掉,豆秸做饲料,那么,这种周期短、根系浅的蚕豆作物,是完全适合做这个洱海村的创收项目的。但是缺水,土地非常需要灌溉用水。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洱海村的海拔虽然1950米,但土地都是往西坡下延伸,一直到江边,江边的海拔是1400 多米,如此,特定的河谷气候和相对的低海拔,成就了让蚕豆早种早熟的条件。另一个原因是:还有人说这一季的早熟蚕豆不愁卖,有商贩直接到村里来收,有的人家卖了4万多元呢!
老阿是一位满脸沉积了阳光的黝黑略胖的老者,他的话让我十分信服。
洱海村村景 韩勇林/摄
洱海村的村舍建筑都质朴而集中,我们在村中漫行的时候,看见有几户土墙、木架、青瓦的老式明清建筑式样的院子,都已破败无人居住。有人居住的房屋,有的是砖墙钢瓦,有的是简易瓦房,只有一幢极为豪华的别墅样的钢混结构的楼房,中西结合的样式,极为醒目地立在村东的高亢处。在村子的西边,让我忍不住拍照的是一棵高山榕树,我抬头拍了树冠和天空,低头看树荫约占地一亩,又拍了下部的主干,估计一下,它粗大得约需五六个人手拉手才围得过来。这棵树当然显得既葳蕤而又沧桑,它的树冠部分有鸟巢,应该是这一方鸟雀的天堂。我想,这棵树应该与洱海村的白族先民有关,可能是他们种下的,是考证洱海村历史的重要线索和物证。如果用科学手段能准确证明它的年龄是1000年,那么,极为可能洱海村的白族人是1000 年前就到了这里。如果是500 年呢,那就是500年前就到了这里。
在村里,我虽没有看到一个穿着今天洱海边的白族人穿着的民族服装,也没有听见一句白族话,但是,村委会熊副主任告诉我,这里的村民都讲白族话和汉话,传统的民族服装还有,只是被上点年纪的妇女保存着,到过年过节、祭祀本主时才穿。农事节令时,仍然会举行叫做“绕三灵”的歌舞活动。接着又有人告诉我,紫金乡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山区乡,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已成为一种自然景观,男婚女嫁之时,不同民族的新郎、新娘,都会穿上自己民族的特色服装,亲戚朋友亦然。熊副主任还告诉我,他是紫金村的汉族人,只是到黄栎树村的白族人家里做了上门女婿。
6 年前,核桃行情最好。紫金乡党委和政府便在核桃成熟的日子,举办了第一次农民文化节。这个文化节的主旨,就是本乡各族群众过自己的文化节。这个文化节的内容非常丰富,先是有代表性的山村,有代表性的民族演出自己的文艺节目,舞台上就载歌载舞,色彩斑斓起来。其次是一些体育比赛项目,再其次是评选生产能手、核桃树王的活动。
在民建村委会的范围内,最大的特色项目就是柠檬种植。我们离开洱海村后,一路下坡约5公里,就进入了紫金乡柠檬种植基地。这里有1800余亩的柠檬,已种植了3年时间,树虽然还低矮,但很茁壮,绿油油的叶片下,也结出了许多绿油油的果实。熊副主任找了两个黄色的成熟的柠檬给我,我举到鼻尖嗅嗅,便说:“这香味跟香橼一样。”香橼是这里沿江一带的特色产品,个大质优,有水果性质,也有中药性质,在下关的市场上,零售价能卖到5 元一市斤。从树干、叶形和气味上看,我便确定了柠檬和香橼为同一科属。我最早认识柠檬是在瑞丽。那里气候尤为炎热,口渴了,我常常买路边的柠檬冰水喝。那里的柠檬个小青绿,被摊主挑一个放在木夹子上,夹一下放入杯子,再放上冰和水就成了。另一种吃法也是傣族人告诉我的,把柠檬弄碎了,拌在凉菜里吃。
在地里,我开始还对大批量柠檬的销路有些担忧,但很快就有了答案。村委会的余书记说:“这是县里的沪滇农业合作大项目下的一个基地,有带动、有帮扶,这里是以村民为主的农业合作社组织生产,产品出来后交大仓的一个工厂,深加工后销往外地。”
在我开车到离紫金乡乡政府约3公里的路上,遇到一个打核桃的场景。侧坡上有五六个男女村民在打核桃。许多核桃就滚落到了路面上。我停车等待时,便抬头向上看去。这时,有两个年轻妇女放下手中的工具,跑下侧坡,快速地把核桃拾捡到侧沟里,捡着捡着,其中一个就把摔掉外皮的核桃捧了一捧,微笑着送到我的面前。这个场景生动有趣,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自豪,当然,我很容易地被这个氛围感动了。感动之时,便想为所见的场景写一首歌词。于是,我的歌词就在现场感和想象力的基础上冒了出来,我在手机上写道:打核桃哟打核桃/长长的竹竿短了/短短的日子长了/打哟打哟打核桃/打下核桃盖新房/……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段。
从漾江进入巍山地界开始,到南涧地界的小湾电站的大坝为止,这一段距离约100公里。在这条江段上,特别是靠巍山地界的部分,大都山高坡陡,干旱荒凉,气候虽属热区,却没有多少可耕种的土地,只有这里,民建村委会的范围内,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最多,可选择的种植品种也最多。同时,还有一个可持续实现乡村振兴的契机,那就是区位优势。下关是大理州的州府、大理市的市府所在地,距离这块柠檬种植基地也就40多公里,其中,还有20 公里的高速路。目前,环保、生态、绿色,已成为消费时尚,以及,全社会都关注的方向。如此,这就拥了赢得山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先决条件。
在漾江下游一点的巍山青华乡西窑街子上有一户张姓人家,他家在核桃树下种大麦,这是同属蚕豆类的小春作物。大麦用来做大麦糖,大麦糖的制作工序是全手工,很费力费时,但大麦糖做好后,加入剥成瓣的核桃仁,制成核桃糖,待整体冷却后,切成一定规格的条块,再用糯米纸包装后入盒。目前,在巍山古城的小吃街上,核桃糖已成了环保、生态、绿色的抢手食品。
水,不仅是人类生命之源,亦是旅游环境中的风景之眼。有水的地方就会多雾。雾是云的前身,云是雾的化身。在漾江峡谷,我看到很多次洁白的雾从江面慢慢升起,溢满了整个峡谷。接着,分散性地升上天空,然后被气流切割,被风带走。这样的景色大都在雨后,或是秋末冬初的早晨,会给你一种人在雾中走,或是人在云上行的感觉。
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果,有鸡有鱼,作为乐于山水的旅游者,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