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梅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猪肉是我国消费最大的畜产品之一,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猪肉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养猪业的发展。 然而,在日常的养殖管理过程中,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虽然西药在治疗腹泻方面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增加,降低了治疗效果。相比之下,中药治疗方法可以避免药物残留的问题,是一个理想的治疗选择。中药治疗的针对性更强但疗程较长。因此,对于中药治疗的使用需要更高的诊断要求。笔者系统阐述和分析中药治疗猪腹泻的效果,对猪腹泻的防控策略和效果进行探讨,以期对猪腹泻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般猪患上腹泻后,排便次数会增多且较稀,严重的时候还带有黏液和血液。引起猪腹泻的因素有很多,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饲养员的管理不到位及环境因素等都会引起猪群腹泻。在平时的养殖管理过程中,生猪的饲养管理不到位、饲料的变质、水质不够清洁、养殖环境达不到卫生标准都会导致生猪的抗病能力下降,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猪出现应激,免疫力下降,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导致生猪各种不适应,威胁生猪的健康。
引起腹泻的因素很多,对于不同症状的腹泻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了解引起腹泻的原因及腹泻发生时的症状,对于对症治疗腹泻十分重要,以下介绍了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及寄生虫性腹泻的症状,希望对广大养殖人员有所帮助,对症下药。
1.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是细菌吸附在小肠黏膜经过增殖后覆于肠黏膜的表面,排出肠毒素,最终引发猪采食的饲料和水难以吸收,引起猪的腹泻。细菌性的腹泻致病菌有很多。
(1)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此病常发于仔猪,黄痢多发于1~7日龄仔猪,病猪拉黄色的水便,发病严重的仔猪可导致发育受损,最终成为僵猪;白痢是黄痢的后期特征,排白色的粪便、仔猪消瘦、卧伏不起,剖检发现肠壁较薄,内容物呈水样或者胶冻样。
(2)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是由A型或者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出生3日龄左右的仔猪,仔猪排红色粪便,此病发病较为急促,死亡率较高,剖检时发现小肠黏膜红肿、有炎症,肠内容物呈现红褐色且伴有小气泡。
(3)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多发于7~12周的猪群,粪便中有血、黏液和坏死的组织,味道较为难闻,病猪的精神状态较差,体温略高。此病菌引起的疾病很少引起病猪死亡,剖检时发现大肠肠壁充血、水肿,内容物稀薄,伴有血液和组织碎片。
(4)沙门氏菌引起的猪副伤寒。该病多发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阴雨潮湿季节多发。急性猪副伤寒多发于断奶前后,死亡较为突然,发热、腹痛、腹泻、呼吸较为困难,剖检时发现脾肿大、肝肾肿大充血、肠系淋巴结肿大;亚急性和慢性猪副伤寒的病猪表现为眼结膜发炎,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粪便,剖检时发现大肠坏死,肠黏膜上有一层灰黄色腐乳,肠系膜肿大等。
细菌性腹泻多发于仔猪,仔猪的生长发育还不完善,因此中药的治疗效果较好(如表1所示),表1介绍了3种药方来治疗细菌性腹泻,希望养殖工作人员可以结合患病猪的发病症状和现有药材进行适当的调配来进行治疗。药方1,一般是用开水冲泡好后掺入饲料中让患病猪服用;药方2,一般通过煎煮后给患病猪灌服药液;药方3,一般是经过炒制后掺入饲料中让病猪服用。
表1 中药治疗细菌性腹泻的药方
2.病毒性腹泻。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病毒主要有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大部分表现症状为呕吐、机体脱水、身体消瘦、腹泻、腹泻物呈粥样,气味较为难闻,感染病毒性的腹泻时,日龄较小的仔猪恢复健康后很容易形成僵猪,育肥期感染的猪群恢复健康后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太严重。
病毒性腹泻的中药治疗一般选用金银花(10克)、栀子(10克)、甘草(10克)、玄参(20克)、知母(20克)、板蓝根(20克)、枳壳(20克)、生石膏(40克)、鲜竹叶(40克)、大黄(40克),加水煎煮后灌服患病猪,连续服用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严重的腹泻病猪会导致机体发生严重的脱水,体内的酸碱平衡被打乱,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一些维生素及矿物质,提高病猪的抗病能力。
3.寄生虫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是寄生虫在患病猪体内寄生并且繁殖,吸收机体的营养物质,导致患病猪机体营养不良、消瘦、精神状态较差等;寄生虫性腹泻受损的主要是肠道,容易造成生长迟缓,治疗痊愈后功能也较难恢复正常,大部分表现为腹泻、呼吸不通、贫血、食欲下降等。
中药治疗寄生虫性腹泻,一般都是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消灭寄生虫,使之排出虫体,调节抵抗力,常用药物有生二丑(15克)、炒杏仁(1克)、槟榔(12克)、君子肉(11克)、雄黄(8克),以上药材混合一起研末开水冲服。治疗后的患病猪会排出虫体,养殖人员需要及时清理粪便,防止再次感染生猪造成治疗效果下降。
1.严格把控水源和饲料的管理。不合格的水源中可能存在寄生虫和细菌,猪群会通过饮水将致病菌带入体内,导致猪群患病;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饲料发霉变质,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制定适宜的饲料配方满足猪的营养需求,定期补充微量元素、矿物质等,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避免出现腹泻性的疾病。
2.强化环境管理。生猪的养殖环境对于猪生长十分重要,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中,做好生猪养殖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保证猪群适宜的生长环境,生猪便可健康的生长,定期对猪群的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杀死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对猪群还要进行分群管理,根据猪群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合理的分群和科学的饲养,对于猪的养殖十分重要。
3.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当养殖场出现腹泻疾病时,专业的兽医应该做出有效的诊断,判断猪群的腹泻发病症状,做好病情的针对性检查,对症治疗;病症较轻的猪,可先进行适当的止泻,若短时间无法恢复健康,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最好充分利用中西医治疗手段;对于天气状况突变的时候,可适当地在饲料中加入一些预防腹泻的中成药,避免腹泻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4.定期驱虫和免疫接种。寄生虫性腹泻是因为生猪体内有寄生虫的存在,一般生猪进行转移圈舍时,容易发生寄生虫性的腹泻,应该提前对生猪进行驱虫,防止发生腹泻;生猪上市前,也应该进行驱虫,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性;仔猪一般容易发生腹泻,应定期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以此来预防猪腹泻疾病发生,断奶仔猪在转圈之前,可在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抗菌性药物来降低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率。
5.强化消毒管理。养殖户应该具备防控意识,强化养殖场内的消毒管理工作,完善养殖场内的消毒制度,准备多个不同的消毒药剂交替使用,保证消毒的质量;养殖场的门口建有消毒池,为进出的车辆进行消毒,猪舍门口建有消毒室,为进出的养殖人员进行消毒,生产区和生活区应分隔开,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
6.科学的管理模式。养殖人员应严格遵守养殖场的管理制度,时刻监测生猪的健康状态,定期打扫圈舍的卫生,及时清理圈舍堆积的排泄物,对于患病的病猪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做好圈舍的防疫措施,做好药物的准备,可以对出现的疾病及时治疗,缓解病情,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造成生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若治疗不及时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引起大范围的疾病传播,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养殖人员应做好养殖场的养殖工作,严格把控养殖环境,保证环境的清洁,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对症治疗,降低损失。运用中药治疗生猪腹泻,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中药治疗手段将是一种绿色养殖的推广方法,结合病猪的发病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养殖场的养殖效益,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