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定容 闻勇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动物食品需求量增多,对动物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这不仅促进了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还对畜牧养殖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业的良好发展对人们身体健康和动物食品质量都具有一定影响,使得动物疫病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现阶段,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仍具有许多缺点与不足,如何解决该问题成为目前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笔者通过目前农村畜牧业现状、当前动物疫病发展趋势、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策略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
在我国,基层动物疫病屡屡发生,使得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变得紧迫和必要。传统的疫病种类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并且得到有效防控。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新的疫病种类不断涌现,给动物健康和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1.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基层畜牧兽医站已经撤销,然后整合到了乡镇农村服务中心,虽然相关的人员有些已经分流到其他岗位,或者继续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而且工作内容变得越来越多,但在众多工作内容之中,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仍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动物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为了防止大范围动物疫病传播情况的发生,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需要采取一定的疫病防控措施,可以通过对养殖区域实地走访的方式,对现阶段农户的动物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对于动物疫病的多发地区和发病风险较高的地区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适当的疫病防控手段,并制定应对策略,保证在动物疫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避免疫病出现大范围扩散的情况,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
畜牧生产方式的变化也为基层动物疫病防疫人员开展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提供了便利。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信息的传达更加具有广泛性,这不仅有助于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在这一发展趋势下,畜牧养殖业的市场变化幅度较低,少量养殖散户的退出,使只注重养殖数量和经济效益、忽视养殖卫生条件的现象有所减少。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动物抵御病毒的能力,进而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在畜牧生产方式变化过程中,人们对于动物疫病防控的意识增强,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更加重视动物的健康和卫生环境,对发病动物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2.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畜牧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进行防控工作,但由于基层人员专业性不足且专业人员较少,导致专业动物疫病防控人员不足以分散到整个防控辖区范围内,在畜牧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的时代下,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较为困难。检测人员的检测专业度和检测设备对于检测结果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即使再先进的设备在专业性较差的检测人员手中,也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可见,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对于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应当确保基层动物疫病防治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可以对动物疫病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并且在动物疫病发生时,能够及时运用自身相关知识与专业能力,对动物疫病情况进行有效治疗,并防止其出现大范围的传播或感染。所以,通过专业培训、经验传授等方式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人员的专业水平,是现阶段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关键。
3.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加强对动物疫病的实时监测是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人员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对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可以判断该地区的动物是否存在疫病风险,不但能够保证该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平稳发展,还能够提高该地区农户的养殖收益,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现阶段,我国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监管力度仍处于较弱的状态。只有相关部门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的监管力度,才能够避免让患病动物流通于市场,减少百姓因食用患病动物产品而造成的损害,保证动物食品的质量安全,保护百姓的生命安全,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否能够顺利且有效地进行,与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资金投入数量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是基层疫病防控的重点工作。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人员应当根据该地区的经济情况和疫病发生情况与风险,向政府申请建设资金,用于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相关基础设施,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和条件,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人员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经济基础,有助于对该地区动物疫病情况进行预防和控制。
1.增强人员防控意识。然而多数基层地区对于动物疫病防控宣传较差,使得养殖户的动物疫病防控意识较弱,普遍重视动物发生疫病后的治疗,而忽视了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养殖户对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不重视、不开展,致使政府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归纳为自身工作任务,常常帮助养殖户进行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这种行为不但不利于养殖户自身动物疫病防控意识的增强,还会产生对政府强制防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阻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要求,防控单位需要做好防控空间、消毒空间和无害处理设备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但是仍有许多防控单位的设施简陋,设备较为陈旧和落后,不能够应对目前动物疫病种类的多样性,也不足以支撑现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些单位甚至没有设立专业的病毒化验室,检测人员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仅仅依赖于较为简单和单一的设备,这不仅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会危害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需积极更新防控设施和设备,有效推动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防控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畜牧部门应当定期进行动物疫病防控相关知识讲座,培养防控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并将自身知识与职业道德相结合,洁身自好,拒绝一切违反规定的行为,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作贡献;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讲,可以通过当地政府或畜牧部门发放动物疫病防治宣传页的形式,对普通百姓进行动物疫病相关知识的普及,让百姓在购买动物制品后,观察其包装,是否标明检测合格等字样,避免出现动物疫病感染情况。通过对防疫工作人员和普通百姓进行防控知识的普及和防控意识的培养,对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进行具有推动作用。
2.重视专业动物疫病检测。部分养殖户在发现动物出现疫病特征或是确认其患病后,为节省检测成本和治疗成本,通常去当地较为小规模的兽医诊所进行治疗药物的购买,并亲自为其上药、喂药等,在家中自行治疗,这不仅会耽误动物的病情发展,还会让其他动物或自己被其病毒感染,会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危害自身生命安全。因此,养殖户在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如发现动物在养殖期间出现异常举动、行为或符合动物疫病相关症状后,应当及时将动物进行隔离,并采集样本送去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后续的检查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及时报告给动物疾控机构和畜牧部门,按照其要求采取科学措施进行动物的转移和治疗,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安全隐患。
3.完善疫病处理程序。完善的疫病处理程序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畜牧部门应当对每家养殖户的动物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记录,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记录手册,并进行档案整理与归纳,确保每家每户的养殖都在可控的范围内;在出现疑似患病动物时,养殖户应当及时将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隔离并上报至畜牧部门进行处理,在畜牧部门给出处理意见后,严格按照其处理意见进行处理,避免出现病毒交叉感染或加重疫病状况的发生;在动物病死后,养殖户应当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标准,将其对环境、空气或是其他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动物病死后,再通过空气传播使周围的动物感染疾病。
4.规范饲养管理方式。动物饲养条件和饲养环境等方面对动物疫病现象的发生都具有一定影响,其饲养食物和生存环境对其产生主要影响。在饲养食物方面,养殖户应当在饲料挑选时进行严格的筛选与考量,避免因饲料质量问题而影响动物健康,使得疫病现象的发生,所以,养殖户应当选择用料较为单一、纯粹的饲料。在水资源方面,应当避免水中出现过多杂质,保证动物饮水安全;在生存环境方面,养殖户应当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并对动物生存环境进行定期的打扫和消毒,选择科学、合理的消毒产品,避免杂物、粪便的堆积,存在卫生安全问题,产生病毒的相互传播,导致动物发生疫病。
综上所述,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分析当前农村畜牧养殖业现状,紧跟现阶段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结合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增强防疫工作人员和普通百姓的动物疫病防控意识,养殖户要重视专业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检测与治疗,对动物疫病发生的各个阶段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将动物饲养方式和饲养食物进行严格规范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