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拗的母亲

2023-11-13 06:00:54潘晓星
初中生世界 2023年38期
关键词:回老家楼梯小镇

文/潘晓星

我的母亲是个执拗的人,只要是她打定主意的事儿,谁说也改变不了,我有时还真拿她没办法。

因我身体弱,在我女儿上小学后,为了照顾我和我的女儿,母亲便随我们住到了小镇上,但双休日她又急着赶回老家。

因为她除了惦记着老家的奶奶和爸爸,还记挂着家里的那几亩农田:长势如何呢?有虫害吗?要不要收割了啊?……最初,看着她心挂两头的样子,我便常催着她回去,说我们这里没事儿,大不了孩子在学校里吃饭得了。

母亲自然是听不进去的,还摆出一堆理由:孩子太小,独自过马路不放心;学校食堂的菜哪有家里的热汤热菜好;你们上班都忙,哪里有时间天天接送孩子……我劝说了几次以无效告终后,便不再与她争论了。因为,除了争不过她,自私的我其实也很享受被母亲照顾的感觉。就这样,母亲每周五的傍晚回老家,星期一早晨再回到小镇上,如此往返了十二年,从我女儿读一年级直至考取大学,几乎从未间断过。

我们住的地方是小镇上的老小区。女儿上大学后,有一次母亲来小住,楼上的邻居大妈来敲门,问我:“你妈妈是不是来了?”

我惊讶地反问:“你怎么知道的?”

大妈说:“我看到这几天楼梯都有人扫过了啊!”

我不禁恍然。的确,在母亲住在小镇的十二年里,我们这栋楼的楼梯几乎都是母亲打扫的。为此,最初我还埋怨过母亲。我说:“用不着天天打扫的,再说又不是我们一家人住。”

很少生气的母亲听我说这话,马上拉下脸:“不是我们一家人住也要天天扫,再说做这点儿事不吃亏,就当我锻炼锻炼身体吧!”看着突然严肃起来的母亲,我不禁汗颜。

从六十岁到七十二岁,从满头乌发到泛出银丝,这十二年的光阴,母亲大多在小镇上度过,岁月在母亲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而这公用楼梯上也留下了无数次母亲认真清扫的身影。

母亲初中文化,在他们那个年代,算是个识字的有点文化的人,也因此年轻时便在村里(那时叫生产大队)当上了村干。据奶奶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因为忙碌,都来不及回来给我喂奶。奶奶便抱着我去讨奶吃,我也因此有好几个奶妈。我读小学时,爷爷生了场大病,卧床不起。后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的工厂常年忙碌,家里的重活儿、累活儿几乎都落到母亲肩上。我至今都记得母亲用孱弱的双肩挑粪的情景。就这样,工作、家庭两不误的母亲,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

女儿上大学后,母亲也回老家了,但每天打电话时母亲总会说同样的几句话:“注意身体啊,要不要再让你爸送点菜肴来?”我说:“我都这么大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知道着呢!菜肴呢,我这里吃不下呢!”但,常常,父亲就会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毫无疑问,又带来一堆好吃的。

母亲还振振有词地说:“果儿(我女儿的小名)不在家,你不就是家中最小的那个?”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有着几十年党龄,做了三十几年村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了大半辈子,现已逾古稀之年仍然执拗的农村妇女。有她在,我便成了那永远也长不大的女儿。

(选自2023 年6 月26 日《江海晚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本文以“执拗的母亲”为题,聚焦母亲的日常生活,写母亲搬到小镇照顾“我和我的女儿”十二年、坚持打扫公共楼梯、工作家庭两不误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关爱子女、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等可贵精神。阅读此文,同学们可以将之与《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比较,体会两文的异同。比如,两文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助生活小事来彰显人物品格。两文在结构上也颇为相似,开头总写,结尾议论抒情,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写作顺序上,《回忆我的母亲》和本文整体上都采用顺叙,但本文还采用了插叙,以奶奶的介绍,回忆了母亲年轻时的艰辛。

读有所思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本文与《回忆我的母亲》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请你简要分析。

猜你喜欢
回老家楼梯小镇
我要回老家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22
回老家的路上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4
再回老家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08
逃跑的楼梯
扫楼梯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上下楼梯时要注意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