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郭子良,1964年生,籍贯广东顺德,199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专业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中国画作品参加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各类全国性展览,并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中国艺术大展·历史画与主题创作展”铜奖、“第四届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丹青铜奖、“首届中国写意画展”优秀作品奖、“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学术奖、“江苏省万里写生创作展”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自序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矛盾两面性。譬如说“多才多艺”的另一面可能是“目标太分散”,“专一”又会导致“单调”,等等。“工笔花鸟画”是我在业界的习惯形象:热带植物题材已画了20年,早年画淡彩,近年画重彩。画界同行大多认定我是个花鸟画家,但事实上我绘画的兴趣点颇多,画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早期由于参展作品以工笔花鸟画为主,水墨类作品我虽然也在画,但较少公开展示,只是静悄悄地做一些探索,觉得好玩且有挑战性。画着画着就带上一些自己的笔墨习惯,审美上近年倾向于水墨当代表现形式。多年来的创作生涯,我既画工笔色彩又画写意水墨;造型方式从写实逐渐走向夸张变形甚至抽象,等等。如果让我只专注于画某种风格模式,我的绘画欲望就很难完全表达。每听到朋友的批评与建议,我都表示虚心接受,希望日后能画得更专注一些、更独特一些。从业多年以来我极少搞个人展览,作品积攒了不少,但总觉得很多探索未够成熟,还未成型,且画的面貌有点泛杂,在展览上同时出现似乎不合适。感谢中国国家画院“大道不孤”系列展览的安排,让我得以有机会把各类型的作品集中到一起亮亮相。展览作品中重彩花鸟画写生是重点,凝结了我近些年在写生、结构、色彩诸方面的探索;而画树石的大型创作则是我近年水墨的主要着力点;有一组是画我家乡顺德的彩墨风景系列,还有就是一些最新的、带有抽象性质的水墨探索。期待这些作品能得到全国同行们的批评与建议。
9月19日—30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大道不孤——2023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雨林之魅——郭子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颂厅展出。展览展出了郭子良近10年来创作的重彩、淡彩、村落、当代水墨、陶瓷五个系列作品,计百余件,集中呈现了郭子良最新的艺术面貌和创作上的探求。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理论家邵大箴,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何家英,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乔宜男,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纪连彬、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副院长莫晓松,中國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杜松儒,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崔进,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李传真,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庞媛,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郑光旭、许俊,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方政和、孙震生,以及中国国家画院各职能部门和专业所负责人、艺术家等参观了展览。
中国国家画院是以美术创作研究为核心职能的专业机构,是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引领和导向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职责。“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是中国国家画院自2021年起组织策划的品牌活动之一,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和艺术面貌。
此次展览是2023年“大道不孤”系列展览的第五场,集中展示了郭子良近10年来的作品100余件。作品品类丰富,技巧使用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制作精美和完整,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燕东升谈道:“首先郭子良在艺术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十分打动我。展览呈现了其10年前的工笔花鸟,再到现在的重彩,运用于时装界、汽车界、陶瓷上的绘画,都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不断大胆尝试,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创新性。其次,郭子良对色彩的把握上也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客观世界的色彩,加上郭老师主观方面的色彩,给予了我们美轮美奂的视觉体验。最后,郭子良善于提炼素材,正如他所说,他常常深入生活,开展写生创作。从他的作品中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质。”
郭子良是当代中国画创作领域中青年艺术家的代表,是花鸟画创作当代性探索的重要实践者。卢禹舜谈道,郭子良受到过良好的岭南学院派训练,功力深厚,并善于研究、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作品中就能感到他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深入研究之后在他艺术创作当中的使用。只有对外来艺术、当代艺术、传统色彩的理解和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形成他这五彩斑斓又精道雅致的画面。郭子良的花鸟画有别于当下经常能见到的类型化的花鸟画,协调雅致的色墨、大胆的造型,形成了鲜明的艺术语言,洋溢着南方风物特有的生命意识和华滋的韵致,以及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气质。
徐涟认为“雨林之魅”既是郭子良为这次展览起的题目,也是他对热带植物繁茂生机盎然的概括与提炼。他经常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创作,但是他所表现的色彩并不是对景写生的色彩,而是其个人的主观色彩,并已经形成了自己专属的色彩关系和色彩体系,具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更为重要的是,郭子良并不是单纯把写生直接转换为创作图像,变成对实物的简单摹写,而是以采风写生获得灵感触发,由此生发出新的意象。“在郭子良的作品中,雨林中的植物花卉色彩绚烂,隐藏着不同的人物、动物、昆虫、飞鸟,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充满趣味的世界,丰富的景物与大胆的想象,让他的画面似真如幻,每一幅画面背后都有故事,绘画的当代性也由此被引入画面,既有花鸟画的传统,也是今天的人所展现出的花鸟世界。如此,他的作品描绘的既是自然万象,又是内在心象,在以工笔、装饰为特色的同时,又呈现出中国画‘写意的特点,展现了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与个性魅力。同时,他在瓷画上也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宣纸上的色彩感觉被陶瓷材料所转换,更有一种淡雅脱俗、含蓄温润之感,具有很高的格调与品位。”
郭子良是一位多才多艺、才能全面的画家,他的画有山水、有花鸟,有跨界的尝试,无论是水墨还是重彩,都很注重发挥作为一位艺术家的独到见解,是一位不愿意被归类和细分的艺术“叛逆者”。张江舟看过画展之后感受颇深,在他看来,此次展览展出大量郭子良新水墨探索的作品,画面有非常强烈的张力,无不体现出郭子良丰厚的系统储备和修养。其工笔花鸟作品也有非常突出的个人面貌和当代意识。他认为:“郭子良的作品来源于生活,造型、构图、色彩又完全注入个人理解和处理,流淌着高贵的气息。”
通过展览,郭子良向大家分享了此次展览及其创作背后的思考。在他看来,此次展览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他近些年的创作思路和轨迹。重彩花鸟是展览的重头,展示了他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探索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包括在造型、构图、色彩上的思考。在工笔花鸟的现代转换上,他也做了大量尝试。他表示:“每个阶段的展览呈现了我在不同阶段的尝试,艺术的创造性是第一位,我不愿意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停地重复,未来的我还会不断变化,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我只是一个画中国画的画家,但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山水画家或花鸟画家。我一直运用我所掌握的传统笔墨,去表现我心目中的现代中国画图式。”
众家谈
杨晓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近些年,尤其是来到中国国家画院之后,郭子良的水墨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过去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大幅度地夸张、删减、概括、提升,造型观念大大地加强,从概括夸张到变形,采取横竖结构的构架,很有形式感。运用泼墨技法,勾皴点染一次完成,形式感加强了,造型更有个性,画面既生动又一气呵成,显得很有气势、很有专业的难度。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这两部分加起来使得他绘画的余地很大。泼墨和工笔重彩等技法的变化幅度是很大的,变化空间是很广阔的。他还在变化之中,假以时日,这两个极端中间还能生出若干个层次,甚至两个极端还可以扩大。
张晓凌(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郭子良的作品给我们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画家对中国画现代化的全新阐释。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不断自我变革的发展逻辑,努力摆脱传统的羁绊,呈现出新的生机。一大批具有革新意识的中国画家在题材、图式语言上的拓展,为中国画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我认为郭子良就是变革者之一。郭子良的绘画不断在寻找自己的现代性方位,这是一个中国画家优良的品质。郭子良深知中国画发展的内在密码和逻辑,潜心研究,不断探索中国画当代性语境,在绘画结构上破镜,创造了自己的笔墨体系。在艺术的本质层面,我们可以体验到郭子良绘画中对个体生命的表达,他的画面有生命的跃动、有生命的温暖、有对于生活的激情,是一位有生命感知的艺术家。这也是当代艺术所追求的本质,展览让我重新认识了郭子良。
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郭子良的花鸟画给人一种特别清新的感觉。在花鸟画领域他有独到的面貌。他对花鸟画色彩的主观赋予会让我们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他的色彩鲜艳,但是鲜艳中又不失色彩对比上的协调,会让我们感觉到一种很明快的气息。画面中充满了有艺术形式的生机,超越了自然的鲜活,实际上是把自然的东西通过迁想妙得、反复经营,使审美提升到了精神的层面。他的作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对形式、造型有独到的理解,有自己的审美判断,懂得美之所在,懂得他所要的是什么。当我们把目光落在他的线条时,就会发现他的线条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充分表达出作者那份炙热的情感,他的线条的表现力,充分反映出绘画语言所带来的那种愉悦感,他把工笔画画活了。
陈孟昕(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任何一位画家如果说能够建立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應该是其艺术表达的终极追求和目标,显然郭子良做到了。在他的工笔画中创造了众多有个性的艺术元素,包括在构成上、在形态的刻画上、在色彩的处理上、在技术的应用上,共同打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具有识别度的风格样式。我们在郭子良的绘画中看到了他是讲究用笔用线的,他笔下的物象均是线结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作品的平面性,平面性是传统绘画的一个特点;我们更看到了他用笔的功力和基本功,如此等等都彰显了他对绘画民族性的态度。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郭子良的作品打破了过往已有的工笔热带花木的表现形式,作品更趋向于抽象的装饰性意味。郭子良把现代主义的抽象艺术和色彩的变换有机地转化到热带花木中去表现,使他的作品并不局限在对自然物象美丽形态的呈现上,具有艺术创作的美,表现的是人类有关内心世界的一种奇幻的神秘的美感。我们在欣赏郭子良的画作时,不仅要看到他画面的装饰性、抽象构成性,更要看到他绘画所展现的抽象构成之中所表达的对绘画境界的追求。这种境界毫无疑问已经脱离了对自然美,或者说是对田园自然的歌颂。他的作品体现了我们所熟知的抽象构成,作品中的颜色毫无疑问已经不是自然色彩的变化,而是如何形成画面的一种独特的色彩关系。他的作品里面总是充满了设计,但是在设计里面总有预料之外的想象。郭子良的作品特别新颖,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画家对热带花木、对我们所熟悉的工笔花鸟画的一种崭新探索。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此次展览凝聚了多年来郭子良从南到北、在中西文化之间、在图示的形式感和笔墨丹青之间的求索。郭子良把岭南风物的色彩和感觉与北方物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其既有浓烈的色彩,又有北方的田园风物的清雅感觉。这些作品色彩浓郁,在形式感的表现上,尤其是工笔重彩的构成性的转化上有他个人的很多思考。同时他用笔、用墨的力量感所构成的音乐性和节奏性,也是近些年他作品的主要特色和语言特征。郭子良的艺术真正体现了守正创新、紧随时代的艺术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