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
小元好不容易写完功课,伸伸懒腰,揉揉眼睛,拿起吉他,随意拨了几根弦,音符流泻出来。音乐是他课业之余减压的方式。而听到声音,在客厅的母亲大声喊了起来:“英语都看完了吗?你上次英语不是只考了二十多分吗?还敢玩音乐……”
本来想放松心情的小元,不免烦躁起来,语气也不太好:“我就不想看英语啊!看了也没用,还不是考不好!”
“你不学英语的话,以后怎么跟人家竞争?现在是国际化的时代,英语不好怎么行?我看你花在吉他上的时间,比看书的时间还要多。如果你把一半的时间,分一半去学英语就好了……”母亲的话还没有说完,小元站了起来,走到门口,重重地将房门关了起来!母亲认为他不听话,对小元更严厉了。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很多都是必须坐在课堂上,要不然就是白纸黑字,必须将之努力熟记,似乎这么做,就可以将内容烙印到孩子的脑袋里。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每个人考试都能得第一名,也就没有所谓的最后一名了。
然而,很多人到了三四十岁,或是刚走出社会的人,问他们在求学阶段学到了什么,绝大部分都会忘记,只记得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热情”才能让教育不断延伸,真正影响一个人。
大多数孩子就算一开始对那个科目有兴趣,而后来的“学习”,却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求取得好成绩,等考完之后,也会把过去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了。这样的学习,只是短暂的学习,而不是长久且真正的学习。
学习长久,并且印象深刻,那才是教育的宗旨。而“热情”和“兴趣”则相当重要,也就是真正的学习是要带着“情绪”的。
什么是“情绪”?不妨看看孩子去海边玩时,他们又跳又叫,欢乐无比,他们的情绪是快乐的、印象是深刻的,而那段记忆也就难以忘怀。
就像去参加一场演唱会,为什么事后不会忘了情节与画面?因为它让人“感动”,是带着美好的“情绪”的。所以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就需要点燃他的热情。学习也是一样,快乐地学习可以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让学习变成一件美好且轻松的事情。
以色列教育着重让孩子“身临其境”,而这会让一些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父母误解,以为他们在“玩耍”。
然而,“玩耍”正是能够引起“兴趣”最好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玩耍”可以让人感到开心、兴奋,对所从事的运动或活动感到“好奇”,于是便开始深入研究。
简单来说,就是以“体验”来学习,从所遇到的问题,再反推去学习,因为好奇,提出问题后,带来解答,更能够深入学习。毕竟,有兴趣地学习才会终身学习,没有兴趣就是短暂学习。
这也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扰,孩子有兴趣的事物,跟课堂的学习没有关系,甚至认为兴趣不能当饭吃,那该怎么办?就现实来讲,兴趣不一定能够当饭吃,但兴趣却可以让人赢在终点。
台湾流行音乐天团“五月天”,五个人当中有四个人毕业于师大附中,他们当初组团也没人会想到,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阿信等人,他们坚持自己的兴趣,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能够将充满兴趣的喜好作为吃饭的工具,固然很好,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我所强调的“兴趣”,是“长久”且具有“热情”的学习,不是只单单强调在孩子天生喜好的各种事物上面。我更强调的是,在目前众多的科目当中,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将这门功课学好。
现在的家长之所以会对分数或成绩感到这么担心,是因为社会的资源不够,像读高职出来,跟读高中出来的前途是有差别的,所以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只好以成绩为取向。
如果能够将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假如真的有兴趣,他就不会放弃这个科目,就算成绩不佳,但也不会太差;如果没兴趣的话,拿刀逼他也没用。
学校的知识学习也好,自我的个人喜好也罢,就教育而言:“热情”才是贯穿学习的动力,有“兴趣”才能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