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衡山
5月中下旬的波士顿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位于波士顿附近的剑桥市洋溢着一种节日气氛,此地的中心哈佛大学的毕业季来临了。校门口的哈佛广场人来人往,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来形容毫不过分。
有一个地方或许最能直接感受到毕业带来的节日气氛,那就是广场一角的专售哈佛纪念品的店,它有一个很有创意的英文名Coop,大致意思是与哈佛双赢。上下几层的店里挤满人,大多是在选购印有哈佛字样的T恤。各种款式,各种大小,从婴儿到长者样样俱全。顾客中有年轻人,更有身穿学士、硕士、博士服的学生,也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一处专卖印有“哈佛爸爸”“哈佛妈妈”“哈佛爷爷”“哈佛奶奶”等字样的T恤。显然,一个哈佛学生带来了全家的光荣,而这种光荣通过穿在身上的T恤向世人昭示确是一个好方法。
这大概也解释了街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几乎把哈佛校园包围了。按照校方的说法,第二天会有三万二千人参加典礼。
第二天一早,6点不到我们就驱车去校园,不料已经有长长的队伍围着校园围墙在排队,估计足足有五百米之长。美国的大学一般没有围墙,哈佛过于古老,当初就建有围墙,并开有多个校门,平常敞开,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有重大活动时则闭门。来到队伍的尾端,恰好在另一个门口。所有参加者都需凭票进入,票面上写有大门数字标号。幸运的是,门口的保安说不必按照门号进入,于是排在队尾的我们突然变成了另一门口队伍的马前卒。时间还早,但阳光灿烂,幸运的我们很快通过安检。
哈佛大院(Harvard Yard)的草坪上擺满了椅子,构成一片一片的半圆形,分成几个区,分别有保安守卫和引导。各个要道口还有佩戴武器的警察站岗。人群一批又一批找地方入座,看起来纷乱,但依然很有秩序,且很有礼貌,并不见乱抢椅子的事情,尽管一个人可以占很多个位置。我们前排一个说普通话的男士一人占了八个位置。
从一个边门传来风笛声,穿着黑袍的本科生开始入场,由身穿苏格兰蓝绿色短裙、双腮鼓起吹响风笛的号手引导走向主席台前,他们受到夹道欢迎,青春的脸上洋溢灿烂笑容,发自内心的欢快从这些年轻人的身体里散发出来,在空气中蔓延,感染着周边所有人。
从早上6点半入座到9点半仪式开始,三个小时的等待并无着急的感觉,环顾四周,人群的来往本身就是一大风景。正对着主席台的图书馆的台阶上早已坐满了人,而这里离主席台至少有五百米之远。大草坪的边上有一个巨大屏幕,让远离主席台的人可以看到即将进行的活动。
毕业典礼在哈佛是一个古老的仪式,毕业典礼的英文是commencement,来自拉丁语inceptio,在中世纪时原指硕士毕业后获得做教师的资格。1642年哈佛(当时是哈佛学院)第一次毕业典礼有九个学生(scholar)。后来这个仪式从学期开始移到了学期结束时段,形成了现在的毕业典礼。今年哈佛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九千余人毕业。
入场学生已经就位,主席台嘉宾也大多入场。已经过了仪式开始时间,大家还在耐心等待。本科生那边已经出现一些尖叫声,提醒组织者尽快开始。
快10点时,哈佛教堂钟声终于鸣响,毕业典礼开始。哈佛所在地的治安官大声宣告:一切就绪。随后校长致欢迎辞,仪式正式开始。为什么毕业典礼需要一个地方治安官来启动?这本身就源自一个古老的传统。三百多年前的毕业典礼同时也是一次餐饮聚会,饮酒闹事、打架斗殴时常发生,所以需要有治安官来维护秩序。治安官的作用早就成为历史,但历史留下的仪式化成了不可撼动的传统。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不会改变。历史的倔强与倨傲让古老触手可摸,仪式的骨感也是哈佛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接下来的传统仪式同样古老。拉丁文的致辞在一个青年毕业生的口里说出时,仿佛这个语言又瞬间复活了。这篇致辞的题目是“哈佛教育的价值”。这当然不是一篇论文,但其中表现的逻辑之雄辩、思想之敏锐以及幽默与睿智的涌动,无不体现了教育的真正含义,而这也正是古罗马西塞罗和贺拉斯开创的修辞传统的意义。这是教育要指向的美德,哈佛不仅在向古代贤哲致敬,也更是向即将毕业的青年学生传递一种德性要求,一种需要用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语言来捍卫的德性。今天在这里用的是拉丁语,明天你会用自己的语言。语言不同,通向德性的道路一样。
之后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致辞,她们都用讲述个人故事的方式表明与哈佛间的因缘。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决心表现,追求宏大理想,她们说的更多是从日常生活与专业学习中得到的感悟。但不是围绕自我,而是从自我出发,走向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融合,在不辱使命中实现自我。这当然更是教育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那位研究生毕业生在讲话中表示要支持各种人群的权利,包括LGBTQ人群。《哈佛学生报》在报道毕业典礼时,用“they”来指代这位学生的性别。显然,这是指除男女性别外的另外一种性别,也即中性性别。这位学生能够站在毕业典礼的讲坛上发表演讲,颇能说明哈佛领风气之先的氛围。
毕业典礼的重彩是宣布学位授予,由教务长请出各个学院的院长,他们宣布各自学院的学生已经完成学业,准予毕业,请学校授予学位。校长然后宣布同意授予。这整个流程显然非常程式化,但充满仪式感,且庄重与欢乐并行。轮到某个学院时,这个学院的学生全体起立,学位授予决定宣布完毕后,毕业生们齐声欢呼。各个学院似有互相竞争之意,欢呼声的浪潮一阵高过一阵,毕业的节日气氛也随之愈加浓烈起来。学院的先后次序排列似乎也很有讲究,最先出场的是文理专业研究生院的毕业生,随后是各个专业学院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包括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等。这样的安排本身很能说明哈佛学科架构体系,文理学院的学科包括数理化文史哲等,这是源自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学科,而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一些后来出现的学科归于专业(professional)学科,以示与传统学科的区别,这其实是蕴含了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既守正又创新的发展历程。哈佛的这个学科模式也是美国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的一个缩影。最后出场的是哈佛学院的本科生,从学科结构上看应该是包括了文理科以及其他招收本科专业的相关学科。之所以要用“哈佛学院”这个名义,这同样也显示了对传统的坚守的一种姿态。1636年哈佛建校时,其时就叫“哈佛学院”(也是现在的Harvard Yard所在地)。另一方面,本科一二年级阶段注重文理打通,这既是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传统的表现,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要。“哈佛学院”的设置自然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一个优先选择。把哈佛学院安排在最后其实也是要表明学校对本科通才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重视。相应的是,本科生们的欢呼声最高、最响亮,把典礼的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哈佛毕业典礼的一个常规节目是荣誉博士授予仪式。这个传统源自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哈佛于1753年授予美国著名历史人物、开国元勋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荣誉学位,不过他得到的是荣誉硕士。1776年华盛顿被授予荣誉法学博士,以表彰他领导(美国)大陆军队在波士顿赶走了英国大兵,为美国独立战争首开胜利记录。历史上被授予荣誉学位的大多为社会名流,包括为独立战争作出特殊贡献的法国人拉法叶,19世纪内战前的“草民”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以及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南非总统曼德拉等。有16位美国总统得到过哈佛荣誉学位,有的是在担任总统前获得。1955年海伦·凯勒成为第一位获得荣誉法学博士的女性。不过,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名流获得荣誉学位在哈佛早已经成为历史。今年有六位荣誉博士获得者,包括科学家、企业家、军人活动家、历史研究学者和电影演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主持仪式的教务长对这些人的介绍,每一个介绍都是一篇励志辞,他们的杰出贡献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提及,但已经足以让人顿生敬仰之情。这恰是一次生动的教育,不仅面向知识学习和职业选择,更是面向社会责任的肩负与人生道路的开辟,台下莘莘学子在即将走向自己的人生新阶段时,这些榜样是最好不过的教材!当然,能够让他们出现在这个仪式现场,这本身就显示了哈佛的声誉。仪式感于是化成了宣传的力量,这也是传统能够发扬的意义之一。在荣誉学位授予过程中,还出现了温馨一刻,主持人告诉大家今天是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的历史学家、黑人社会活动家杜波依斯传记作者大卫·路易斯的87岁生日,此时音乐响起,全场学生一同唱起生日快乐歌,感动流露在老先生的脸上。
出现在荣誉学位授予者名单上的最后一位是汤姆·汉克斯,教务长把他演过的多个电影名字穿在一起,用这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对他做了隆重介绍。其中有一句话颇具历史和时代意义,他说汤姆·汉克斯把乒乓外交带到了中国。这是指《阿甘正传》中的一个场景,有心者则可以从中体味此话的当下意味。更具风趣的是,四个哈佛表演系的学生在三分钟内把他饰演过的重要角色重新演绎了一遍,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才能,当然也表明了这位重量级演员的影响力。在经历了足够铺垫后,汤姆·汉克斯来到话筒前。
戴着眼镜的汉克斯看起来很斯文,不过一开口说话就笑梗迭出,幽默感十足。先是拿自己开涮,调侃学识浅薄,不识拉丁,也不懂化学和国际关系。他这是在暗指前面两位致辞学生的专业背景。接着他说到了他熟悉的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中的超人形象,从《美国队长》到《神奇女侠》,这些颇具美国特色的好莱坞电影也是伴随台下学子们成长的英雄人物,汤姆·汉克斯同时也夸奖了他们,因为他们也是超人。但他话锋一转,指出其实并不存在超人,大家都是常人,而常人也需有使命担当。话说到这里,这位名演员语气开始严肃起来,话语中少了一些阿甘式的憨傻,多了一份米勒上尉(《拯救大兵瑞恩》中他饰演的主角)的勇气和承担。如果说有一种美国式的道路的话,那就是敬畏真理与事实,但现在真理已经不是衡量美国的基准了,事实与真理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敲定,美国离“统一”渐行渐远(他用了“union”一词,也指“联合”,特指历史上的美国联邦,内战期间林肯要极力维护的就是联邦及其统一)。汤姆·汉克斯并没有用到“撕裂”一词,但显然他所指的就是这个问题:从种族政治到身份政治,美国的社会话语越来越来让这个国家走向撕裂。他引述了好莱坞历史上的明星马龙·白兰度的话:我们不只是属于某个种族,更属于“人”。当然,汤姆·汉克斯说的是“美国人”。当下,“美国人”这个概念正在遭遇前所未遇的挑战,他在演讲中对此表示了严重的关切,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焦虑。为此,他呼吁哈佛的毕业生们在拥有荣耀的同時要关心这个社会,肩负他们的使命,让美国重新拥有对真理和事实的一致认知:如果你们不做,谁又会来做?他如此发问。如同所有的毕业典礼演讲一样,汤姆·汉克斯向学生们表示衷心祝贺!他的讲话在热烈鼓掌中结束,整个典礼过程也因此达到了高潮。只是不知有多少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感知他的良苦用心。“如果你生活在美国,责任就是你的”。哈佛的毕业生们感受到了这份责任的重量了吗?
汤姆·汉克斯所说的“责任”在哈佛校长巴科的闭幕词中再次得到强调,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这应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2023哈佛毕业典礼在中午灿烂阳光照射下隆重结束。典礼过程中多次伴有乐队歌曲演唱,从一开始的美国国歌到中间插入的源自宗教背景的颂歌,让整个过程既充满庄严气氛,又弥漫感恩情绪。其中,《美丽哈佛》一曲曲调悠扬,情真意切,唱出了毕业生对母校依依不舍,以及母校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祝愿他们前程似锦、光明永佑的情感。这首歌曲于 1832年首创,后来有过几次歌词修改,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能够说明哈佛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的事例。
早上开始的毕业典礼最终在一片祝福声中落下帷幕。下午在各个学院,毕业生们还要继续走场。他们的名字被大声念出,随后上台接受毕业和学位证书。那一刻,多少时日、多少艰辛努力化成了红袍里面那颗心的激动与兴奋(我们参加了在桑德斯礼堂研究生院举行的文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博士生身穿深红色学袍。在见证了我们的孩子接受证书的那一刻时,骄傲心情油然而生)。
今年是哈佛毕业典礼的三百七十二次,仪式早已经通过历史的隧道修炼成文化,融入心间,变成精神。commencement既是结束,更是开始。苏格兰风笛与哈佛校歌,两种风格,一样古老,同样现代,也是未来。在过往与当下以及未来之间,希望被传递。代代相传的更是融入了教育目的的精神延续。毕业典礼是规定动作,很多过程经历了太多的重复,但正是这种重复帮助固化了教育目的的精髓,使其不朽。哈佛的毕业典礼恰是一个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