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智能网联汽车驶上街头。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为34.5 %,提升了近10 %。
智能网联汽车往往被各种摄像头和传感器“武装到牙齿”,并具备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控制能力,是可与外界信息发生交互,实现协同控制功能的汽车。
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涉及领域广,带动能力强,被认为是推动制造业、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了数起数据泄露、黑客劫持事件,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也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上的必答题。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
有业内专家表示,此次新版标准体系的发布,对于加快构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上一版相比,此次的标准体系增加了面向智能座舱、数据安全、汽车芯片等热点领域的技术标准。
据了解,新版标准体系还提出了到2030年的目标。届时,我国将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40项以上相关标准。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要想健康发展,就不能只注重技术领先或使用便捷,安全标准和信息管理也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白德表示,一些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不规范行为,如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泄露用户数据等,引发了用户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而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环节更多,与社会道路交通安全息息相关,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信息安全保护要求。(来源:工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