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高信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 重庆 400000
我国财政部于2020年颁布的《财政部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行政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时,应严格贯彻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严格遵循“从严配置,规范使用”的基本原则,构建行政单位日常管理运营所必需的绩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国家财政资金支出可被全程追踪,真正使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并服务于民。目前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受多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及制约相较严重,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缺陷与短板亟待改进。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出发,讨论并制定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具有必要。
部分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意识不足的问题。如医院新购进资产的预算编制工作中,借鉴或参考的数据来源并不可靠,数据分析结果不精准,预算编制所需数据大多为各科室直接上报,在简要汇总后即可完成,并未认真分析并核对医院的采购需求,并上报至预算委员会,进行详细的论证与分析。而部分新采购的固定资产在医院投入使用后,也并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分析此类资产的运营状况。部分医院在针对固定资产年度盘点、上报维修或报废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过于粗放,无法发挥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及效用。此外,部分科室在上报固定资产大修申请时,管理部门按部门申请予以批复,并未对后续的维修养护成本及正向经济效益做出系统的评估,此时,资产的大修成本极有可能会超出后续该资产的正向经济效益,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部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人才紧缺,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也有部分公立医院在其运营及发展的过程中,并未针对该部门的日常工作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不足,也是导致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1]。进一步说,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大多为精密的医疗器械,科技含金量较高。随着近些年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医疗设备也持续向科技化方向发展,这也使得大部分医疗设备在使用时,涉及的其他学科或领域范围持续扩张。如果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医疗设备知识,不了解院内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运作性能、使用方式、维修养护策略,自然无法执行高效率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若因人员专业性不足,导致院方选择以外聘的方式开展大型机械设备的日常检修及运维工作,则会大幅度提升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
部分公立医院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尤其是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及责任制落实方面存在问题,一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重大疏漏,下属各部门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继而影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另外,也有部分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及调配方面,并未配置规范的调配手续或相应的证明文件,直接提升了医院资产的流失风险。
如今,我国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了极其强劲的作用。但部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普及不足,部分医院仅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引入了信息化设备及相应系统,缺乏严谨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与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在信息系统的维护方面也略有欠缺,或存在部分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功能模块不全面、与现实情况不符等问题常见。另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也会使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间缺乏有效沟通,双方信息不对等或信息传输不及时等问题,必然会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2]。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公立医院的一项长期投资内容,而在购置时,这类购置工作会按资产的固有属性,划分为强制型、重置型和扩张型等。公立医院在进行新增资产的预算编制工作前,需由相关科室与部门提交申请,随后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此申请进行综合评估,明确本次新增资产属于何种项目类型后,再针对本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现金流入、流出等与财务相关的属性,做出分析与综合评估,以此提高新增资产预算编制方案的合理性。
编制预算方案后,需由相关人员执行资产采购。采购时,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的相关要求,通过公开招标、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竞争谈判、邀请招标等几种方式开展。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方面,涉及的财务管理包括维修养护及计提折旧两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应采取平均年限法,每一年至少做一次大型盘点,对固定资产的盈、亏进行详细统计,对盘点期间存在问题的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处理,避免固定资产突发性停工影响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盘点过程需详细记录。若在其间,发现某项固定资产的维修频率较高,则需对该资产进行报税评估,将该资产的维修费用进行统计,并作为该资产的固定运行成本,开展本量利分析工作。若评估判断后认为固定资产收入无法弥补其经营变动成本,则需对该项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并重新购入新资产。
公立医院是典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各类行政指令。因此,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管理层必须清晰认识到财务管理理念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将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执行的先决条件。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应以科学的方式合理融入财务管理理念,并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策略。在管理时,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管理思路、管理意识,确保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在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提质增效。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才执行。因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及其专业水平是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为此,各家公立医院必须强化人才培养策略。基于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整,为医院培养一支具备先进思想、综合素质较强、专业能力较高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团队[3]。
在专业技术方面,公立医院要在院内培养一支能熟练操作各项固定资产、专业医疗设备的技术性人才团队,给医院新型固定资产或大型医疗卫生设备的采购工作做出保障,避免在采购时,因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或辨别能力不佳,导致设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未被查处的问题发生。除此以外,健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积极引用进修、合作、交流等先进的人才培养战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妥善完成资产的维修、养护与日常保养等工作,能够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规范正确操作设备,为公立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提供强力保障。
在财务管理能力方面,要求公立医院组织财务管理的专业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保障院内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流程有基本了解,确保双方可达成深度合作。
除此以外,优化公立医院的人才引进制度。要求各家公立医院摒弃重医疗、轻管理的落后观念,优化医院的运营及发展战略,实现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给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更多优待,如薪资待遇、福利待遇方面的倾斜,为医院吸收更多的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能够使院内现有的人才更乐于留在医院。
一方面,各公立医院需要分析现有管理制度的缺陷并加以完善,以此提高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固定资产的管理团队应持续调整,并优化现有的工作模式,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维护医院的经济效益。基于公立医院目前的经营及发展状况,合理规划并优化各方面的资源配置,确保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有序执行。优先加强各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落实到基层。针对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现行的考核及评价机制进行升级与细化,以此提高院内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固定资产的评估更加精准、更加可靠。最后,基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制定固定资产监督评价制度,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每一环节的监督与考核,并将考核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绩效及奖惩制度挂钩,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在购置新的固定资产前,应严格按照标准的管理制度,结合医院的发展及资产管理现状,对该设备做出综合性的评估,确定新增资产的使用环境、预估收益及购置所需的资源占比,将采购成本与预估收益进行对比与分析后,再对是否要购置新资产这一问题做出决策,以此降低不必要的资金及资源浪费。
基于财务管理理论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方能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首先,各家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综合分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拨划更多的项目资金。创造和谐的信息化管理氛围及信息化管理建设与使用环境。
其次,考虑到公立医院在发展运营过程中,针对固定资产的实施管理需求,构建细致且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及运行制度,保障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明确,能严格落实责任制,让每一名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都能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可以坚守岗位职责。
再次,编制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关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快速掌握工作要领、工作所需的管理技术及详细的操作方法。
最后,公立医院需要定期组织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及管理方法有关的培训活动,要求院内的所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考核通过后的员工可允许上岗任职,确保一线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要点及核心管理内容,以此提高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质水平。
综合分析,公立医院作为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要建立在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确保医院内部能够树立正确、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保障医院管理层至基层全部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另外,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及考核力度,提高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计划的可行性,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加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此提高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水平,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