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禄 朱丽颖
一进高中,我们就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跟随指导老师王昭宁学习机器人的搭建与编程。一段时间后,王老师让我们边学习,边为2023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做准备。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我们选择的参赛项目是智能餐饮。初登赛场,我们有些蒙,脑子一片空白。看见其他参赛选手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我们才调整情绪,强行让自己进入比赛状态。然而,由于操作失误,我们的比赛失利了。
走出赛场的那一刻,我们感觉既无颜面对老师,又无法向其他社员交代。看到沮丧的我们,王老师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也是机器人竞赛的魅力所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接下来的辽宁省第二十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做准备吧。”这些话如暖流一般流入我们的心里。
我们从上一次的失利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加努力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进行训练,彼此磨合。6月24日,真正的比賽开始了。我们参加了主题为“智能工厂”的机器人创新挑战赛,这项比赛需用两个不同的机器人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这就要求两名选手之间有着高度的默契,同时,编程也不能出现一点差错。
本次比赛分为两轮,共8个任务,每轮比赛中,参赛选手需完成4个任务。第一轮比赛中,由于搭建机器人出现失误,我们任务完成的质量不佳、得分不高,名次徘徊在五六名。第二轮比赛开始前,我们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做出了重要的决定——更换机器人的机械臂。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味着我们要在现场完成更复杂的编程,增加了比赛的难度。如果修改顺利,我们就能异军突起,赶超对手;如果修改稍有差池,我们的成绩就会更加糟糕,甚至垫底。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搏一搏。
修改完机械臂程序后,在我们的忐忑不安中,机器人踉踉跄跄地完成了分值最高、难度最大的任务。而且,我们是所有参赛者中唯一完成该任务的!
最终,我们突出重围,虽以5分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仅获得了高中组的亚军,但我们觉得突破了自我,仍是胜利者。
这次比赛让我们对机器人学习有了更深的感触:要想在比赛中正常发挥,平时必须勤加练习;遇到失败时要勇于面对,不放过任何战胜自我的机会;相信队友,团队精神及团队合作很重要。
(栏目编辑 秦银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