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组建征粮队的文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23-11-11 04:13:22黄建都卢锦彤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0期
关键词:贫苦富农饥荒

黄建都 卢锦彤

由于战争的爆发和富农趁机搞投机倒把,饥荒问题愈来愈严重,国家的状况危急到了极点。另外,工人和农民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状态之下,缺乏觉悟精神。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列宁决定组建一支由觉悟工人构成的征粮队,把工人和农民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击饥荒。这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担当与智慧。梳理和研究这一段历史,既是体悟列宁的伟大思想的需要,也是在新时代汲取伟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

一、列宁在回应时代诉求之下组建征粮队

1918 年夏,初生的苏维埃政权被外国入侵者从四周重重围困。国家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国内外的敌人所占领。更为严重的是,对苏俄政府有着重要意义的产粮区、燃料和原料产地大部分也被敌人所占领。同时,工人和农民缺乏觉悟精神,愚昧无知,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坚实的力量与富农进行对抗。在这样的时代诉求之下,列宁决定组建征粮队,集中一切力量与饥荒作斗争。

(一)“国家的状况危急到了极点” 是列宁组建征粮队的时代背景

由于战争的爆发,国内的产粮区相继被敌人占领,使得国家无法按照计划完成征粮任务,以供应给各城市的工人。革命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战争的第一年,国内主要产粮区乌克兰、北高加索、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流域先后被敌人占领。由此,粮食供应变得极为紧张。如果从1916 年8 月至1917 年8 月国家能够采购3 亿2 千万普特粮食的话,那么从1917 年8 月至1918 年8 月的采购量就跌至5 千万普特粮食。从中可见,国家根本无法以最低计划完成征粮任务。1918 年1 月仅完成计划征粮任务的21.8%,2—3 月完成了36.5%,4 月完成了14.1%,5 月完成了12.2%。相应的,对各城市定量供应的粮食急剧减少。以莫斯科为例,1918 年1 月,全市只能得到计划供粮总额的7.1%,2 月、4 月和5 月分别是16%、6.1%和5.7%。工人和士兵得不到维持生命最起码的食品供应,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每天只能得到四分之一磅的面包,饥饿的阴影笼罩着全国。

1917 年11 月22 日或23 日,列宁首次讲到严峻的饥荒危机,“战争和管理不当引起的粮食恐慌已经严重到了极点”[1]。在粮食紧张的情况下,投机倒把分子、资本家和官僚怠工分子的不断破坏加剧了饥荒威胁,致使数百万人承受着失业和饥饿带来的痛苦。苏维埃政府必须采取非常的革命手段同反革命分子和破坏国家经济的人进行斗争。1918 年1月26 日,列宁把饥荒称为“目前威胁我们的最可怕的灾难”。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要意识到除了他们自己,没有其他人会帮助他们。对于违法乱纪的事实和投机倒把的活动,彼得格勒的工人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进行惩办,竭尽全部力量同饥荒作斗争。

“除这种危险之外,日益逼近的饥荒和大批失业的景象犹如可怕的怪影也出现在我们面前”[2]。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两个城市粮食紧张,工厂的工人正在挨饿。由此,列宁要求立即运用直达列车为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紧急运粮,接济挨饿的工人。1918 年5 月24 日,捷克军团开始发动叛乱,战争的发生加剧了粮荒问题。6 月,列宁在讲话中讲到:“目前我们的国家遭到了最大的灾难—饥荒”[2]。苏维埃政府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缓解两个首都和多个城市的严重饥荒问题。

(二)工农缺乏觉悟精神是列宁组建征粮队的现实困难

长期以来,工人处于被资产家剥削的状态,习惯于顺从地执行命令,规矩工作。工人没有意识到此时“工业的主人,粮食的主人,全国一切产品的主人,是他们自己”[2]。在实行粮食垄断制面前,无产阶级不觉悟、没有果敢无情的精神是最大的问题,组织工作根本无法有效完成。如此危急困难的状况下,部分工人甚至“蹲在彼得格勒,忍饥挨饿,守着荒废的工厂,抱着恢复彼得格勒工业或者保卫彼得格勒的幻想”[2],是无产阶级软弱、涣散和不觉悟的表现。列宁认为这会断送整个革命。工人必须意识到自己已是国家的主人,此时此刻需要扛起挽救国家的责任。

另一方面,过去农民长期受人奴役,“他们经受了农奴制和农奴制废除后在俄国依然存在的各种制度的压迫”[2],愚昧无知。富农和农村资产阶级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诱惑和收买贫苦农民,教唆他们通过投机买卖、酿私酒或是倒卖私酒的方法来获取巨额利润。正因为农民阶级的松散、愚昧和受压制,他们几乎没有联合起来。部分工人和农民阶级的不觉悟,需要先进的工人阶级在思想上进行教育,把一切可以组织起来的力量组织起来,以便和饥荒作坚决的斗争。

二、列宁组建征粮队的重要实践举措

前期征粮队主要以工人为主,随着粮荒的不断恶化,征粮队开始加入农民以扩大规模,具有群众性。列宁组建征粮队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启蒙工人自觉扛起责任,二是号召各工人组织共同扛起组织工人和农民的责任,联合一切力量,为“圣物”进行一场伟大的“圣战”。

(一)启蒙工人自觉扛起责任

工人不能蹲在原地守着荒废的工厂,要么扛起自身责任,要么灭亡,没有中间道路可选择。列宁号召广大工人群众联合起来,建立钢铁般的纪律,对富农进行十字军讨伐。

1.组建征粮队具有必要性

“如果优秀的彼得格勒工人不建立一支经过挑选的、可靠的2 万人的工人大军,纪律严明、毫不留情地对农村资产阶级和受贿者发动军事进攻的话,饥荒和革命毁灭就将是不可避免的”[3]。列宁号召彼得格勒的工厂开始组织征粮队,对符合条件的工人队伍给予充分的权利,并于1918 年6 月前往各地采购粮食。除此之外,列宁于5 月20 日向彼得格勒党委会发送电报,要求将号召书在所有的工厂中进行公布,立即组织征粮队的相关报名工作。革命危难时刻,“我们需要几万名精干、先进、忠实于社会主义的工人,他们决不会受贿行窃,而能组成一支钢铁般的力量去反对富农、投机商、奸商、受贿者、捣乱者”[2],是当下革命所迫切需要的。所有先进工人要有序地组织起来,以钢铁般的组织力量对抗资产阶级,把革命事业和出路握在手中。“没有这些,饥荒、失业和革命的毁灭就不可避免”[2]。

2.两条道路的选择,没有中间道路

在《论饥荒》中,列宁表明实现“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必须实行粮食垄断制,摆在普通工人和农民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没有中间道路。一是“觉悟的先进工人把贫苦农民群众团结到自己周围,建立钢铁般的秩序,建立严厉无情的政权,即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从而获得胜利,强迫富农服从,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分配粮食和燃料”[2]。二是资产阶级在富农和支持实行粮食自由买卖的文人集团的支持和帮助下,推翻苏维埃政权,逼迫劳动人民每日进行长时间劳作,却分得少量粮食,甚至出现枪杀和拷打觉悟的工人群众的现象。除了这两条道路,没有中间道路。国家的危急状况已经达到极点,一切觉悟和先进工人都应该意识到必须实行粮食垄断制,禁止任何人私自买卖粮食和隐藏粮食,余粮需按照国家固定价格上交国家。任何拖延行为都有断送国家和革命的风险。

3.建立钢铁般的纪律的重要性

在粮食缺乏的状况下,每一普特的粮食和燃料都是“圣物”,必须把一切余粮收集起来进行合理分配,竭力增产和节省燃料,在这一方面的运输和消费上建立极为严苛的秩序。个人行动和分散作战是绝不能有效解决饥荒和失业问题。“政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工人手里,一切事情都决定于无产阶级的纪律和无产阶级的组织性”[2]。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随时到来,城市和大工业中心的正常运作依靠运输,工人要立即行动起来,建立钢铁般的秩序,对一切东西进行严格分配,精打细算,使得人有粮食,工厂有燃料。

(二)扛起联合工人的责任

1918 年6 月4 日,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和工会联席会议文献》上写道:“我们的第二个口号是把工人联合起来”[2]。各组织都应该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向,到工厂和群众中进行实际的着手工作。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切力量都动员起来,才能使得国家摆脱困境、保护革命成果。

1.粮食人民委员部

1918 年6 月10 日,马尔采夫的工厂粮食情况非常严重。列宁要求粮食人民委员部要采取紧急的措施对当地的工人予以支援,并吸收当地的代表参加小粮食委员会,动员当地的工人参加征粮队。针对特定地区,粮食人民委员组织干将进行军事夺粮。1918 年5 月28 日,粮食人民委员会任命施略普尼柯夫和斯大林分别前往库班和察里津进行军事夺粮。6 月26 日,来电表示图拉、叶列茨、奥廖尔和坦波夫等地方有余粮,但当地缺乏组织者和征粮队。列宁命令粮食人民委员会及时解决人手问题,派最有干劲的人前往。

2.党委

第一,鼓动工作。1918 年6 月,列宁多次写信给彼得格勒党委,要求其尽可能多地派征粮队前往农村进行鼓动工作,特别是乌拉尔地区,到那里“去做鼓动工作和领导落后者”。第二,征粮工作。乌拉尔、伏尔加流域和南方地区有许多粮食,能够让工人及其家人免受饥饿的痛苦。彼得格勒的工人要把当地的工人组织起来,开展征粮工作。第三,正确用人。列宁要求彼得格勒各级组织要把不能上战场、没武装起来的工人派往有需要的地方,同时将优秀可靠的工人派往农村及其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征粮和镇压富农暴动等工作。“没有这样一批绝对可靠并富有经验的彼得格勒工人,我们的农村工作就不会有重大的改进”[3]。

3.工厂委员会

1918 年7 月23 日,列宁在莫斯科省工厂委员会和工会代表会议上对目前形势进行报告,要求莫斯科工厂委员会“应当同挨饿的贫苦农民结成联盟,去同农村的富农进行殊死的不调和的斗争”[2]。另外,苏维埃共和国要求所有的工厂委员会都应集中所有力量动员工人参加征粮队,在先进同志的领导下积极支持工农政府的粮食政策。

4.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决定把党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转移到粮食工作上去”[3]。把有能力的人派往特定的地方,如组织施略普尼柯夫去库班进行粮食工作,组织普拉夫前往图拉省、奥廖尔省、沃罗涅日省等地方去整顿秩序。除此之外,中央委员会还抽调了各人民委员部的人员去加强粮食人民委员部的力量,保证粮食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扛起组织农民的责任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和工会联席会议文献》的第三个口号是把贫苦农民联合起来。贫苦农民长期备受压制,愚昧无知,他们大部分并没有被联合起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号召建立觉悟的工人同大多数贫苦农民和中农的联盟,反对富农,确立有利于工人的最严格的秩序”[2]。战胜饥荒,必须建立工人同贫苦农民的联盟,从富农和投机商的手中夺取粮食,缓解国内的饥荒问题。

1.团结贫农和中农

“只有城市同贫苦农民和有存粮但不搞投机活动的人,即愿意坚决克服困难、使余粮能到国家手中并在劳动者中间进行分配的人结成联盟,只有这样的联盟,才是这一斗争的唯一手段”[2]。对于农民范围的界定,《在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这一讲话中既继承了“组织农民”的思想,也把农民范围从贫农拓展到了中农。贫苦农民生活在农村生活的最底层,深受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压迫,由此,他们是愿意依靠无产阶级,跟着布尔什维克政党走,具备一定的革命性。对于中农,列宁认为应当实行妥协和尽可能团结起来的方法。中农是农村中占总人数较多的阶层,拥有少量的余粮,所以他们不剥削别人也不被人剥削,也是苏维埃政党可以团结起来的力量。

在征收粮食的进程之中,苏维埃政权只与富农进行坚决的斗争,而不与贫农和中农作斗争。为了增加农民对工人阶级的信任,调动人民的主动性,苏维埃政府必须向广大农民说出国家全部真实实况,使其更好理解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主动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捍卫社会主义共和国。

2.组建贫苦农民委员会

1918 年6 月8 日,《对关于组织贫苦农民和对贫苦农民的供应的法令草案的意见》提出建立贫苦农民委员会,“凡不拥有余粮或其他食品,不拥有商业、工业等企业,不使用长工和短工雇佣劳动的农村居民,无论是当地的还是外来的,都可以不受限制地”[2]。据此,贫苦农民委员会于6 月11 日根据《关于组织贫苦农民和对贫苦农民的供应的法令》相关规定建立。它的主要任务是分配粮食、生活必需品和农具以及协助当地粮食机构没收富农的余粮。1918 年11 月,苏维埃俄国已经建立了多达12.2 万个贫苦农民委员会。

贫苦农民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正式开始。11 月8 日,列宁在中部各省贫苦农民委员会代表会议上就贫苦农民在革命中的任务问题发表讲话。贫苦农民委员会是苏维埃政权在农村的执行机关,辅助征粮队对富农的余粮进行清查与没收,与搞投机倒把的小私有者进行无情的斗争。贫苦农民委员会的建立及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使得富农的总户数占农民总户数的15%降至5%,富农所占有的土地也减少了一倍至多,富农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同时,贫委会的建立增强了贫农和苏维埃政权在农村的影响力。1918年底,7370 个农村支部已经建立起来,里面有9 万多名党员。

3.奖励和教育

贫苦农民长期被剥削,受尽饥荒折磨,要对帮助苏维埃共和国从富农那里取得粮食的贫苦农民给予各种奖励。同时,工人必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合乎人情的方式向贫农解释说明情况。当时富农和投机者抵抗把余粮交给国家,并且在农民之间不断散布反苏维埃政权的言论,鼓动广大农民群众加入粮食投机买卖之中,所以在农村中形成了一股敌视苏维埃政权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征粮队深入农村进行征粮工作时必然会与当地的农民发生武装冲突。1918 年6 月,列宁在相关的会议上提到,贫农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保守,容易受到富农的影响。征粮队的同志要耐心地进行宣传工作。“如果善于接近他们,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不是用书本上的词句向他们说明,以合乎人情的方式向他们解释,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几十个县里人们在挨饿,甚至造成了伤寒的流行,成千上万的俄国农民和工人活活饿死,富人们却伤天害理地囤积粮食,利用人民挨饿搞投机活动,那么,就能够把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把余粮收集起来,而且将不是依靠暴力,而是用组织贫苦农民的办法做到这一点”[2]。从中可见,列宁对农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充分展现了苏维埃政权是一个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权。

三、列宁组建征粮队的实践所蕴含的当代价值

综上所述,在国家饥荒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之下,加上工农缺乏觉悟精神,列宁审时度势,提出组建征粮队。首先,对工农进行启蒙教育,让其能认清当前形势,意识到组建征粮在当前形势下刻不容缓。然后命令各工人组织扛起联合工农的责任,共同与敌对分子进行无情斗争。细思列宁的一系列实践思想,能够从中发掘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有利的借鉴价值。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面对工农缺乏觉悟精神的状况,列宁在多次讲话中启蒙和教育工人和农民,认识到组建征粮队的必要性,要么扛起责任,要么灭亡。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4]。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建党一百年以来不断传承的宝贵传统,也是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优势所在。首先,我们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在党的建设各方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引领作用,使得广大的党员干部和队伍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党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同时,要不断完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价值导向上的作用。其次,我们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国家治理各领域。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提升人们的政治素养,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其中所蕴含的巨大优势。建立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维持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各方关系。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引导人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观念。最后,我们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工作的各方面。基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包含了企业、农村、学校、社区等主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文化建设、人力开发等方面结合起来,引导各类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时代农民。不断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社区党建、社区整治结合,形成网络化建设。

(二)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

在组织工农的工作上,列宁非常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基层组织把分散的力量联合起来,其中就包含了地方党委、工厂委员会和贫苦农民委员会等。十九大以来,我国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

党员队伍是基层党建组织的核心和主要活动主体,发挥着强化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的作用。建设好新时代基层党建组织关键在于加强党员队伍内部结构的优化,这既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在党员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工人和农民是党员主要的吸纳对象,而其他社会群体成员也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成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从各行各业的工人、青年农民或是其他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而保持党员质量需要在党员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上进行严格把关。“在具体实践中,党对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把握是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员培训,引导党员从党的历史和具体实践中提高党性修养,并不断健全党的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同时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5]。对于部分在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上不合格的党员要及时清除出党,充分利用奖惩机制严格把控党员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建设一个有理想信念、能办实事、心系人民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目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有较为健全的组织架构,随着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党的自身组织、团组织、工会组织和农会组织等。但是党组织的整体效能还需进一步得到发展。“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6]。

(三)坚持人民中心立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政治立场,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只有始终围绕着人民的根本利益,用心倾听人民的诉求,才能使得社会主义走得更远。正如列宁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并依靠人民内在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对抗饥荒,与富农和资产阶级作坚决斗争。

“多年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保障了人民发展权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8]。人的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手段,为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上看,人是发展的最终指向,人能否得到全面发展是评判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标尺。高质量发展要以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体现在物质和精神需求上变得丰富和充盈,也体现在人得到自我实现,要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机会。高质量发展要让人民感受到全面获得感和切实参与感。让劳动者获取与其付出相匹配的回报,即“得其所应得”。让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到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之中,即“是其所应是”。要注重平衡与充分发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根主线,加快解决发展中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

四、结语

在苏维埃政权面临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下,列宁充当着问题的爆破手,依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状况适时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始终以广大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依靠工农的强大力量,通过征粮队和贫苦农民委员会等方式将其联合和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对抗力量,坚定捍卫苏维埃政权和革命的胜利成果。这足以证明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优秀思想品质和他为众多遭受苦难的贫苦农民不断奋斗的人生观。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的治国理政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借鉴其中宝贵经验,成为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修之课。

猜你喜欢
贫苦富农饥荒
农民合作社带农富农作用增强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尉氏:葡萄产业富农家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2021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来了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英语文摘(2021年5期)2021-07-22 08:45:58
春风里,奏响助农富农曲
金桥(2021年4期)2021-05-21 08:19:12
贫苦阶级的“公共娱乐场所”?:《雾都孤儿》与19世纪英国济贫院制度改革
饥荒是你造成的
饥荒是你造成的
佛教小故事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