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立民(山西省太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韩向新(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近年来,人们对羊肉的需求越来越多,肉制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屠宰检疫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严把羊屠宰检疫“五关”,确保出厂羊肉制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把入厂查验关,二是严把宰前检疫关,三是严把同步检疫关,四是严把检疫出证关,五是严把无害化处理关。
1.查证验物。活羊进入屠宰厂前,肉羊屠宰企业应向肉羊承运人员索要和查验产地签发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或动物B),无此证明不得进厂、不得卸车。
2.临床检查。一是核对车内动物的种类、数量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登记是否相符;二是检查耳标及佩戴是否符合要求;三是对车厢内的羊只进行“群体静态检查”,发现可疑病羊时,不得卸车,应立即转入隔离圈内进行隔离观察;四是入场查验合格后,官方兽医要收回货主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五是对符合规定、临床检查健康的羊可准入进厂,车辆进厂时要进行消毒。
羊病的种类很多,在屠宰前观察其临床表现对尽早发现传染病尤为重要。
1.羊常见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1)口蹄疫。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等部位皮肤出现水疱、溃疡和烂斑。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口腔黏膜变化较轻。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水疱以硬腭和舌面多发,蹄部较轻。
(2)痒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在颈和臀部等部位呈现被毛断裂和脱落,尾巴和臀部皮肤剧烈发抖,低声鸣叫。病羊由于瘙痒会表现出向墙壁或其他物品摩擦背部、体侧和臀部等,也会表现出用嘴咬其发痒部位。
(3)小反刍兽疫。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烦躁不安。大量黏性脓性分泌物阻塞鼻腔,引起呼吸困难。眼流分泌物常会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口腔黏膜充血,随后出现溃疡,大量流涎,严重的溃疡灶会波及口腔、颊部、乳头等部位。
(4)绵羊痘和山羊痘。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可见到典型的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病羊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加快、结膜潮红、眼睑肿胀,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性分泌物。皮肤上有明显的充血斑点,可见丘疹、结节、水疱、脓疱等典型痘疹变化。
(5)炭疽。主要临床表现多呈急性经过,多数突然站立不稳、全身痉挛、摇摆、磨牙、反刍停止、天然孔出血、血凝不全、呈酱油色,倒地死亡、尸僵不全。宰前检疫发现疑似炭疽病羊,严禁屠宰和解剖炭疽病羊和疑似炭疽病羊,尸体全部焚烧处理,严禁掩埋炭疽病羊屠体、胴体、内脏及其他产品。
(6)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屠宰检疫时很难及时发现,少数病羊会表现出跛行。
(7)肝片吸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消失、腹胀、有腹水、有时腹泻、严重贫血,病羊表现出高度消瘦、黏膜苍白、颌下及胸腹下水肿。
2.群体检查。羊入厂按同一产地、同一货主、同一运输工具作为同一个羊群,进入同一个待宰圈。宰前检疫也是分群、分批、分圈进行检疫。按照《羊屠宰检疫规程》的规定,群体检疫通常通过检查“三态”来判定羊的健康状况。
(1)静态检查。包括卸车前临车静态观察和待宰圈内的静态观察。主要在羊安静的情况下检查羊精神状态、外貌、呼吸状态、立卧姿势,反刍状态等,观察有无气喘、咳嗽、呻吟等病态。
(2)动态检查。包括卸车时动态观察和待宰圈内驱赶时观察羊起立姿势、行动姿势。主要观察羊有无行走困难、步态不稳、跛行、屈背弓腰、离群掉队等现象。
(3)食态检查。主要检查羊只饮食、咀嚼和吞咽时的反应状态,同时观察排泄物形状、颜色、气味等是否异常。
3.个体检查。常用“五看、五听、五摸、五检”四大方法来检查羊只健康状况。五看指的是看精神、看体态、看皮肤被毛和可视黏膜、看呼吸、看排泄物。五听包括听叫声、听咳嗽声、听呼吸音、听胃肠音、听心音。五听声是指听静态和动态叫声、听咳声、听呼吸声、听胃肠声、听心率声。五摸为摸耳根、摸皮肤、摸体表淋巴结、摸胸壁、摸腹壁。五体摸是指摸耳根部、摸胸腹部皮肤、摸体表浅淋巴、摸胸腔壁、摸腹腔壁。五检为检体温、检脉搏、检呼吸、检耳标、检非法添加物。
按照羊屠宰流水线将羊屠宰同步检疫分三个岗:分别是头蹄岗、内脏岗和胴体岗。
1.头蹄岗。主要检查头和蹄两个部位。羊头部外表主要面部、眼睛、颅部、耳、唇、鼻和角等。一是检查鼻镜、眼结膜、齿龈、口腔黏膜、舌及舌面有无出血、贫血、水泡、溃疡、烂斑等,眼和鼻是否有脓性分泌物,舌背面是否覆盖黄白色假膜;二是检查咽喉软骨、咽喉黏膜和气管壁等有无局部机体病灶。检查下颌淋巴结形状、色泽,观察有无肿胀、出血、淤血、坏死等。头部主要检查是否感染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如果眼结膜贫血严重可能有寄生虫。蹄部检查主要检查蹄冠、蹄叉皮肤有无水泡、溃疡、烂斑、结痂等。
2.内脏岗。取出内脏前,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脾、胃肠、肺、心脏、肝、肾,剖检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检查有无病变和其他异常。
(1)脾检查。用检疫刀背从上至下刮拭脾表面,视检形状、大小、色泽;用检疫刀背按压脾,触检弹性,检查有无显著肿胀、淤血、出血、结节、囊泡等。
(2)胃肠检查。视检胃肠浆膜及肠系膜的色泽,观察有无淤血、出血、黏连、水肿等病变;剖开肠系膜淋巴结,检查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增生等。盲肠和结肠接合处出血或呈斑马样条纹,则是小反刍兽疫的典型病变。
(3)肺检查。视检肺形状、大小、色泽;用检疫刀触检弹性,检查肺实质是否肿大、坏死和异物渗出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肺炎的肺,有时可见肺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痘疹,表面平滑,则是羊痘的典型病变。肺实质中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包囊突起,且包囊内有大量液体,则可能寄生有棘球蚴。
(4)心脏检查。一是用检疫钩固定心脏,视检心脏的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出血、淤血等;二是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剖心脏,检查心内膜、心肌、二尖瓣、血液凝固状态,有无“虎斑心”、菜花样赘生物、寄生虫等。“虎斑心”是口蹄疫的典型病变。
(5)肝检查。用检疫刀背刮拭肝表面,观察肝形状、大小、色泽和弹性,观察有无淤血、肿胀、变性、黄染、坏死、硬化等病变。切开胆管见有虫体和污浊浓稠的液体,这是肝片吸虫的典型病变。如果肝表面凸凹不平且体积增大,有数量不等的囊泡突起,囊泡内有大量的液体,且囊液沉淀后可见大量的包囊砂,这是棘球蚴的典型病变。
3.胴体岗。
(1)整体检查。用检疫钩固定胴体,视检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脓肿、寄生性病灶、黄染等。
(2)淋巴结检查。主要检查颈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必要时检查腹股沟深淋巴结。颈浅淋巴结也叫肩前淋巴结(去除)。打开淋巴结,观察有无异样等,用检疫刀在膝关节的前上方、阔筋膜张肌前缘膝褶内侧脂肪层剖开一侧髂下淋巴结,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
(3)肾检查。剥离肾被膜,视检肾大小、色泽、形状等;触检其弹性、硬度,观察有无贫血、出血、淤血等病变。肾表面有大小不等、扁平的灰白色痘疹,严重的可形成溃疡和出血性炎症,这是羊痘的又一病变。
1.合格产品。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A和产品B)、在胴体上加施检疫合格标签方可上市销售。
2.不合格产品。检疫不合格的,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和《羊屠宰检疫规程》等规定进行处理。
1.一类疫病处理方法。
(1)封锁现场。疑似病羊的屠体、胴体、内脏以及其他所有副产品,已屠宰的同群羊以及未屠宰的同群羊由专人看护,停止生产、禁止移动、封锁现场,严禁人员接触。
(2)报告疫情。官方兽医应当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防疫检疫机构报告发生疫情。
(3)无害化处理。经检疫确诊之后,由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病羊及其产品和同群羊运输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地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全面消毒。当出现疑似病羊时要对厂区进行全面消毒,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体检,尤其是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所有相关人员都要进行体检和相关治疗,确保人员健康。
2.二类疫病处理方法。屠宰检疫中发现疑似羊布鲁氏菌病、肝片吸虫病、棘球蚴病时的处理方法:
(1)标识。将可疑病羊进行“标识”,在病羊屠体或胴体上加盖“可疑病羊”,对病羊的内脏、头蹄也要加盖相同的标识。
(2)隔离。将可疑病羊屠体或胴体转入病羊车间,进行统一编号,同时找到病羊的头、蹄、内脏、皮等一并送入病羊车间待检。
(3)确诊。由官方兽医进一步确诊后加盖检疫不合格印章,包括“高温”和“销毁”,同时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
(4)无害化处理。病羊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综上所述,动物屠宰检疫是畜牧业发展必要的安全保障,必须高度重视,否则将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