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慧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企业持续经营与有效发展的必要支撑,绩效评价能够检验预算管理成果,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实现持续发展。本文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采取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问题为导向,从建立预算管理机制、优化绩效评价目标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深度融合,促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目标的落实,实现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这四个角度给出建议,以供参考。
当前经济环境中,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极其重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预算管理是企业对资源在生产经营周期内进行配置与使用的一项管理性活动,绩效评价则是对企业整体、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个人进行的生产经营目标达成状况与程度的评价和分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就必须要科学开展预算管理,加强绩效评价,同时还应不断调整优化相关管理活动,确保预算管理符合绩效评价目标,并为企业持续经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目前,从整体上看,许多企业在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中存在一定问题,而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也是企业优化经营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预算编制不科学,绩效评价指标不明确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超支或者资金使用不充分等问題,进而影响绩效评价。目前,一些企业在预算编制中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如数据无法预计或分解,预算表格繁杂、无法理解、难以汇总、对各类项目的考虑不周全、预算不准确等,这些情况导致预算编制与企业发展目标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出入。通常来讲,企业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都会同步制定绩效目标,而目标设置不合理也成为许多企业的痛点。例如,年度绩效目标难以有效反映企业长期发展目标,重点工作的绩效目标设计不合理,预算资金与绩效目标之间不匹配;此外,相关部门在制定绩效目标过程中不够细致,对于目标的实现缺乏细化、量化的指标要求,对于各项工作尤其是重点工作缺乏具体的质量要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削弱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效果,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二)企业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存在脱节的情况
在企业管理体系中,负责预算编制人员多为会计人员,他们受限于自身的专业,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资金收支方面,对于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在预算中列支的科目常常出现错误或混乱的情况,同时在预算资金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后续执行。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多为业务口人员,他们习惯将关注点放在具体工作事务上,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缺乏充分认识,常常出现项目整体或项目内子项目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如此一来,在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内容与绩效评价之间严重脱节,尤其是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信息交流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最终导致企业预算与绩效评价无法为企业运行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三)企业缺乏对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有效监督
目前,虽然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对于绩效目标编制和绩效结果评价工作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在绩效运行监控或绩效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措施,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绩效评价不及时等问题时有出现。例如,有的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无法对预算管理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对于预算超支或者预算支出不合理等情况无法形成有效反馈,导致项目的最终绩效评价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还有的企业对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清,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更多的是应付差事,而不是找出项目运行中的问题,这就导致监管关注评价结果分数或等级的高低,对评价发现的问题和给出的改进建议置若罔闻或者落而不实,而项目运行中的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企业的效益也因此受到影响。
(四)企业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不充分
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产生大量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改进建议,促使管理者重新审视发展战略和项目决策,有利于强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还能够改进预算过程。但是,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绩效评价的结果的运用情况并不理想。例如,有的企业由于其对于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缺乏重视,导致绩效考核半途而废,或者由于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绩效考核报告质量不高等,最终导致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并不理想。这样的结果自然难以切实地为企业提供合理、有效、可行的建议,结果反馈及问题整改机制也大多流于表面,收效甚微。
二、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对策
(一)建立预算管理机制,优化绩效评价目标管理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变革的重要思路。基于这一思路,企业应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针对性解决预算编制中的各种问题,并提高编制效果。例如,面对信息不充分的问题,企业应获取多方面信息,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对下一阶段的预算支出情况进行规划;积极参考行业标准做出科学预测;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面对预算信息汇总困难等问题,企业应统一预算表格,并逐步实现精简化、标准化;利用现代信息系统推动信息整合,减少人工参与,实现信息精准、高效地整合与利用。针对一些复杂的项目,企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项目运行模式,从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做出合理预测,同时在稳定基础预算之后,对特殊项目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预算编制结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企业绩效评价可以应用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企业在加强绩效评价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和阶段性发展的要求制定产出目标和效益目标。其次,要加强对目标的分解,确保各部门的目标能够分解到各个业务层,进而将产出目标细化为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指标;将效益目标细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指标;根据长期目标划分季度、月度目标,从生产周期上保证目标的可行性。再次,根据绩效目标对生产经营的成本进行整体预测,为财务预算提供信息支撑,以此提高预算的精细化水平。
综上,企业加强预算编制、优化绩效评价目标管理,能够从源头上对下一阶段的经营管理做出规划,并确保规划与战略发展目标相契合。
(二)完善岗位责任体系,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深度融合
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执行都需要通过人来完成,而人的能动性也决定了其在管理上具备的潜力。企业针对当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脱节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岗位责任系统、加强职责分工、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这一思路来解决。
首先,针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其主要负责绩效评价目标的设定、各项工作的安排、对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的跟踪监督、对各部门绩效情况的评价考核、根据绩效评价进行奖励惩罚等等。领导小组的工作几乎贯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形成的有效监督,自然也保证了各部门能够按照预算和绩效目标来安排落实工作。其次,科学分解工作内容,根据各岗位职责做好安排。预算绩效目标具有宏观性,它只有落实到各个部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融合。基于此,领导小组应按照预算要求将绩效评价目标进行分解,并形成具体的工作事项,然后根据各事项性质落实到各个部门的各个岗位,并加强责任管理。同时,领导小组还应做好整体协调工作,确保负责预算编制、绩效评价的工作人员能够参与配合各部门工作事项的开展,以确保工作按计划落实。最后,明确责任岗位的考核标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岗位人员的安排或者人员晋升相挂钩,并通过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约束力,确保各岗位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履责,实现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深度融合。
综上,企业通过采取种种措施能够明确内部分工、确定岗位职责,从而将绩效目标与责任岗位进行绑定,并有效改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脱节的情况。
(三)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促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目标的落实
预算管理是企业对发展情况的预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预算常常会受到经济政策、市场环境、行业政策、公司经营策略、公司实际执行人等变化的影响,导致实际预算执行偏离预算目标。对此,企业应做好绩效监督,促进预算的有效执行。监督管理体系的关键是要做好全面管理,即根据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指导机制,针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各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改进措施,优化管理。具体来看,企业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第一,企业可以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召开会议,质询各部门的绩效执行情况,并跟踪检查,通过绩效评价检验执行效果。当然,企业也可以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把握项目流程的时间节点,全面分析项目完成情况,并对比分析,做出客观评价。第二,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重要措施的执行情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对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和资金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一旦发现运行项目中存在严重偏离预算的情况,则需要做出反馈,相关部门则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暂缓或停止预算发放的决策,然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止损,保证项目运行按照预算推进,并达到预期绩效目标。第三,在质询过程中,相关部门不仅要根据反馈做好报告,还要对各部门的月度计划和季度计划进行检查,发现实际执行与预算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办法及措施,同步调整设定后续的月度计划和季度计划,保证项目绩效最终完成。综上,企业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聚焦绩效运行事中监控,提高预算管理效果。
(四)完善激励管理机制,实现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
预算管理成效如何,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关键。为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预算管理效果,企业应采取多项措施突出抓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工作,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结果的导向作用,促进企业不断优化管理。从企业管理实际来看,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能够对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或阶段性成果实时做出回應,激发其参与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其主动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基于此,企业首先应要求相关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提高其参与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责任意识。其次,根据生产周期,组织开展各部门、各相关岗位对绩效进行自评,或者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以形成全面的评价反馈,并对照阶段性的绩效目标,运用评价结果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奖惩。再次,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如绩效评价结果优良时,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以及责任人积极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绩效评价结果中等及以下时,企业要提高警惕,认真分析原因,逐项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提高其对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视度。最后,建立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决策调整挂钩机制,对不应安排的项目,坚决不进行预算;对于绩效评价不高的项目,应及时督促改进;对绩效水平高的项目要在预算上予以倾斜。
综上,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激励和问责,激浊扬清,提升绩效。这样形成的绩效评价结果才能客观、有效,进而根据结果反思预算安排、执行和项目管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从而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改进管理。
结语:
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是现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从上述分析来看,目前依然有许多企业对于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失去力量,影响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对此,企业必须要正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在管理中的地位,并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并在可靠的绩效评价结果中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实现持续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