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晴 韩璐 任可 吕春艳 谢仁波
收稿日期:2023-07-10
作者简介:符晴(1995—),女,贵州铜仁人,硕士,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E-mail:fuq18@lzu.edu.cn。
符 晴,韩 璐,任 可,等.印江县霜冻变化特征分析及农业气象服务建议[J].南方农业,2023,17(16):-232.
摘 要 为给霜冻天气农业生产、农牧活动和气候特征指标提供一定科学参考,利用1960—2020年贵州省印江县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日最低地面温度、日照时间、降水等气象资料,对印江县的霜冻气候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并初步探讨了霜冻形成的物理机制和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农业气象服务建议。结果表明:印江县霜冻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年平均霜冻日数为17.2 d,霜冻日数呈下降趋势;无霜期介于327~362 d,年平均无霜期348 d,标准差为±8 d,无霜期呈延长趋势;平均初霜冻日为12月9日,主要出现在12月,平均终霜冻日为2月18日,主要出现在2月,初霜冻日呈总体推迟而终霜冻日呈提前结束趋势。从霜冻前期天气来看,除了晴朗无风的夜晚外,雪(雨)后转晴出霜的可能性也较大。
关键词 初霜冻日;终霜冻日;无霜期;贵州省印江县
中图分类号:S42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6.071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短时强降水、高温干旱、冰川融化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命财产及经济效益等。且气候变化对农业领域的影响巨大,尤其是霜冻灾害对农作物的生产和产量都有着较大的危害。国内外的学者们在霜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结果。秦俊灵等利用沧州市近50年的气象资料发现霜冻日变化趋势为整体逐渐减少,以及初霜日推迟而终霜日提前结束[1]。吴伟光等通过研究张家口市高寒区4个气象观测站的霜冻资料,发现无霜日整体呈增长趋势,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结束时间呈提前趋势[2]。冯淑霞等分析了东北地区不同类型的霜冻、霜形成的物理机制以及对农业的影响[3]。关于霜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的研究较少。
目前,关于南方地区的霜冻研究主要从气候变化特征、发生的物理机制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模型模拟等方面展开。吴瑕等基于浙江省日最低气温和地形数据,构建了本地化气温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浙江省霜冻期的月平均最低气温[4]。姚浪等利用毕节市近30年的气象数据发现霜冻日数逐渐减少,在空间上呈西多东少趋势,终霜冻日呈提前结束趋势[5]。陈海涛等利用六盘水市1961—2010年气象资料,发现六盘水市的霜冻日数逐渐增长,初霜冻日趋于延迟出现而终霜冻日提前结束[6]。张丽等利用芜湖市1960—201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霜冻的变化规律、霜冻引起的农业方面的灾害,以及提供相关的防御指南[7]。
在南方山地地区,受地形影响同一地区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较大,尤其是南方山区易出现“霜打平地”现象。贵州省印江县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该县大力发展优质蔬菜、草本中药材和水稻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8-9]。蔬菜、草本中药材等与霜冻联系紧密,无霜期、初霜冻日、终霜冻日等涉霜天气是开展农事前必须征集的气候资料之一[10-11]。但印江县缺乏本地霜冻天气的气候特征指标,因此,本文利用1960—2020年印江縣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日最低地面温度、日照时间、降水等气象资料,分析了霜冻日的年际变化、月变化及无霜期和初霜冻日、终霜冻日的变化特征,讨论了霜冻期间的气候特征(日最低温度、日最低地面温度、降水和日照变化特征),阐述了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及农业气象服务建议。本研究能为该县霜冻天气的气候特征指标、作物栽培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为农业生产、农牧活动和粮食安全提供一定科学参考,有利于提升霜冻的短临预报预警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文利用印江县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最低气温、日最低地面温度、日照时间、降水、风速等气象资料,时间为1960—2020年。
1.2 方法
霜冻日指的是日最低地面温度≤0 ℃。初霜冻日为冬季(10—12月)首次日最低地面温度≤0 ℃
的第1天,终霜冻日为次年春季(1—3月)最后一次日最低地面温度≤0 ℃的最后1天。
本研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来分析霜冻日数、无霜期、初霜冻日和终霜冻日的年际变化情况。在线性回归分析中,不同年份(1960—2020年)为自变量,每年的霜冻日数、无霜期、初霜冻日和终霜冻日为因变量,二者的关系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霜冻日数的年际变化
经统计可知,印江县霜冻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
3月,1960—2020年以来,共出现1 048 d霜冻日,年平均霜冻日数为17.2 d。1963年是历年霜冻日数最多的年份,霜冻日数为38 d;2019年霜冻日仅为3 d,为历年最低。为了进一步了解霜冻日数的年际变化,对逐年的霜冻日数进行线性拟合,如图1所示,霜冻日的回归系数为-0.23 d·a-1,该结果表明,霜冻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约每10 a减少2.3 d,印江县1960—2020年霜冻日减少了14.03 d。
2.2 霜冻日数的月变化
经统计可知,印江县的霜冻每年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其中1月为出现霜冻日最多的月份,共出现467 d,年平均霜冻日数为7.8 d,12月和2月次之,共出现534 d,年平均霜冻日数分别为5.4 d和5.3 d,这3个月的霜冻日占比为96%;1960—2020年间,仅有14次在11月出现霜冻日,占比1%。该结果表明,印江县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出现霜冻天气的概率较大,而11月和3月出现霜冻的概率较小。
2.3 无霜期的变化情况
经统计可知,印江县的无霜期出现在每年的4—10月,1960—2020年的无霜期介于327~362 d,年平均无霜期348 d,标准差为±8 d。对逐年无霜冻日数进行线性拟合来一步分析其年际变化。如图2所示,无霜期整体呈上升趋势,即近60年来印江县无霜期在逐渐延长。2000年以后,无霜期基本上未出现较大的波动,稳定在345~362 d。
2.4 初、终霜冻日的年际变化
初霜冻日出现日期最早的是1992年11月10日,日最低地面温度为0 ℃,日最低温度为1.4 ℃。平均初霜冻日为12月9日,标准差为±11 d。经统计可知,初霜冻日主要出现在12月,占比为83%。初霜冻日在11月出现的较少,仅出现9次,分别为1962年、1973年、
1975年、1976年、1978年、1979年、1992年、1993年
和2011年,占总数的17%,仅1962年(11月10日)、1992年(11月15日)出现在上旬,其余出现在下旬。最晚的终霜冻日出现在1963年的3月17日,日最低地面0 cm温度为0 ℃,日最低温度为2.1 ℃。平均终霜冻日为2月18日,标准差为±15 d,终霜冻日主要出现在2月,占比51%。终霜冻日在1月出现的比较少,60年来仅出现了9次,分别为1973年、1987年、
1997年、1999年、2007年、2009年、2013年、
2019年和2020年,占比為15%,仅1973年在上旬(1月3日)出现,其余皆出现在下旬。对初霜冻日和终霜冻日做线性拟合,如图3和图4所示,初霜冻日和终霜冻日回归系数分别为0.14 d·a-1、-0.33 d·a-1,
初霜冻日整体呈现推迟而终霜冻日呈提前结束趋势,该结论与吴伟光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
为了进一步探究霜冻日的气候特征,接下来将分析霜冻期的日最低气温、日最低地面温度、日照时间和降水变化情况。
2.5 霜冻期间日最低气温、日最低地面温度、日照、降水的变化特征
经统计霜冻期间日最低气温的区间为[-9.0 ℃,
7.3 ℃],日最低地面温度介于-9.2~0.0 ℃,平均日最低气温为-0.5 ℃,平均日最低地面温度为-1.6 ℃。平均日照时间5.3 h,超过84.8%的霜冻日都有日照,其中78.2%的霜冻日有超过2 h的日照。99.3%的霜冻日白天都没有降水,霜冻日白天的最大降水仅为
0.3 mm。上述结果为判断霜冻日出现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一定参考。
为进一步讨论霜冻形成的物理机制,对霜冻前期的日照时间、降水量和风速等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霜冻前期天气来看,除了满足晴朗无风的气象条件外,雪(雨)后转晴出霜的可能性也较大。
2.6 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业气象服务建议
初霜冻日的提前出现及终霜冻日的延期结束对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印江县总体呈初霜冻日推迟而终霜冻日提前结束、无霜期延长、霜冻日减少的趋势,该结果表明霜冻的危害逐渐减弱,农作物的生长季将延长,可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热量。印江县受冻害影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和油菜等,本研究可为印江县确定主要粮食作物秋播、春播时间提供参考,另外当地农民可根据重大农事活动节点的天气预报开展农业生产,也可根据印江县霜冻的发生规律调整作物的播种期,同时培育一批抗寒性强、播期短的农作物品种,避免因天气造成农业经济损失。在霜冻期(11月到至次年3月),根据印江县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可采取以下方法来预防霜冻对作物造成的影响:1)在霜冻来临前可给农作物覆盖塑料薄膜,减少土壤热量的流失;2)霜冻前期天气通常晴朗无风,可在霜冻来临前为作物浇水灌溉,以此增加土壤热容、减缓土壤温度下降。而作物受到霜冻后易发生病虫害,应该加强病虫害的防御,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对作物生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印江县1960—2020年霜冻变化特征分析和初步讨论霜冻的物理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印江县的霜冻期,其中1月出现霜冻现象的概率最大。2)随着时间的增长,霜冻日整体呈减少趋势,初霜冻日总体推迟出现而终霜冻日呈提前结束趋势。3)印江县的无霜期整体呈增长趋势。4)霜冻期间的天气现象通常都有日照而无降水发生。本研究有利于提升霜冻的预报预警能力,为作物栽培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但本次仅基于印江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单点展开分析,无法代表整个印江县的情况,未来将由点到面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分析整个印江县的霜冻变化特征,并深入探讨霜冻形成的物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秦俊灵,魏秀梅,索春男.1972—2021年沧州市霜冻灾害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陕西气象,2023(4):46-50.
[2] 吴伟光,郝瑛,刘星燕,等.张家口坝上高寒区近53年霜冻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农业灾害研究,2018,8(4):45-47.
[3] 冯淑霞,王晓霞,张富荣,等.霜与霜冻的成因及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38.
[4] 吴瑕.浙江省春季茶叶霜冻期日最低气温网格化推算[J].农业与技术,2022,42(10):128-131.
[5] 姚浪,吴姗,李刚,等.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关系分析[J].中低纬山地气象,2022,46(1):86-90.
[6] 陈海涛,杨宏宇,林小杰,等.六盘水市近50年霜冻变化特征分析[J].农技服务,2017,34(1):
81-82.
[7] 张丽,刘蕾,朱芙蓉,等.近50年芜湖市霜冻变化特征及对农业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7):217-221.
[8] 何星辉,唐梓露.亩产1123.87公斤!袁隆平倡导的贵州水稻基地刷新纪录[N].科技日报,2021-09-22(3).
[9] 杨成.近代贵州水稻种植技术的变化[J].古今农业,2020(4):93-98.
[10] 张波,于飞,吴战平,等.贵州霜冻气候变化特征[J].浙江农业学报,2020,32(4):685-695.
[11] 王健,许爱玲,卫晓东,等.运城盆地不同播期小麦春季冻害风险评价[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24(1):137-147.
(责任编辑:刘宁宁)